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Δ.神奇诡(gui)秘的宁明花山壁画,是大自然赐给巍(wei)峨花山独特的身姿。 B.左江是崇左市即将开发的“百里画廊(1ang,文化左江”的旅游线路,开发价 值不可估量(iang) C.美丽的包装原来颇受青睐(lai),但劣质的商品一旦原形毕露(I),人们便对 包装怀有戒心 D.干净的心才是人生最高贵的服饰,让你无论身处何处(chu),都能绚(xuin) 丽夺目。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怡悦盛气凌人相辅相成 B.鄙夷恪尽职守重蹈复辙 C.籍贯一视同仁断章取义 D.恻隐无动于衷变化莫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台湾歌手赵传回到家乡天等县,看到家乡的山水美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真是 赏心悦目。 B.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很强。 C.金融危机面前,需要的不仅是信心,更需要增强优化意识,未雨绸缪。 D.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风情,因此,在文化内涵方面,谁 都没有理由对我们妄自菲薄 4.默写填空。(每空1分,第6小题2分,共8分。) (1)优哉游哉, 。(《诗经·关雎》)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自古逢秋悲寂廖, 。(刘禹锡《秋词》) (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比作“花之君子者也”,而把“菊”比作“ ”,把“牡丹”比作“ (6)请写一句有关书籍或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格言)。 5.走近名著(名篇)。(4分) 三年来,同学们阅读了不少的课文和名著,认识和了解许多人物和事物。请 根据你对课文和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 词语或短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任选两题作答) 示例:读《孔乙己》,我认识了好逸恶劳、穷困潦倒、受尽凌辱的孔乙己。 读《安塞腰鼓》,我了解了热情奔放、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 (1)读《水浒传》,我认识了 (人物) (2)读《海底两万里》,我认识了 的海底世界 (3)读《故宫博物院》,我了解了 的故宫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2009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神奇诡.( guǐ )秘的宁明花山壁画,是大自然赐给巍.( wéi )峨花山独特的身姿。 B.左江是崇左市即将开发的“百里画廊.( 1ǎng),文化左江”的旅游线路,开发价 值不可估量. (liáng )。 C.美丽的包装原来颇受青睐.( lài ),但劣质的商品一旦原形毕露 ( lù ),人们便对 包装怀有戒心。 D.干净的心才是人生最高贵的服饰,让你无论身处何处. (chù ),都能绚. (xuàn ) 丽夺目。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怡悦 盛气凌人 相辅相成 B.鄙夷 恪尽职守 重蹈复辙 C.籍贯 一视同仁 断章取义 D.恻隐 无动于衷 变化莫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台湾歌手赵传回到家乡天等县,看到家乡的山水美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真是 赏心悦目 ....。 B.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 ....的书呆子,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很强。 C.金融危机面前,需要的不仅是信心,更需要增强优化意识,未雨绸缪 ....。 D.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风情,因此,在文化内涵方面,谁 都没有理由对我们妄自菲薄 ....。 4.默写填空。(每空 1 分,第 6 小题 2 分,共 8 分。) (1)优哉游哉, 。(《诗经·关雎》) (2)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自古逢秋悲寂廖, 。(刘禹锡《秋词》) (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比作“花之君子者也”,而把“菊”比作“ ”,把“牡丹”比作“ 。” (6)请写一句有关书籍或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格言)。 , 。 5.走近名著(名篇)。(4 分) 三年来,同学们阅读了不少的课文和名著,认识和了解许多人物和事物。请 根据你对课文和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 词语或短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任选两题作答) 示例:读《孔乙己》,我认识了好逸恶劳、穷困潦倒、受尽凌辱的孔乙己。 读《安塞腰鼓》,我了解了热情奔放、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 (1)读《水浒传》,我认识了 (人物); (2)读《海底两万里》,我认识了 的海底世界; (3)读《故宫博物院》,我了解了 的故宫
6.综合表达。(6分) (1)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句子解释“端午节”的概念。(不超过40字)(2 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一个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 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源于纪念战 国时投汨罗自沉的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和吃粽子,用这 种形式来纪念屈原。今年广西许多地方都举行赛龙舟活动。 (2)“和”字有着丰富的含义。请用“和”字组成三个词语,然后用其中一个或 三个词语各造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4分) 组词 造句:(1) (2) (3)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把这首小令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所描写的景物,表现的是一种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心景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8—-11题。(10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6.综合表达。(6 分) (1)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句子解释“端午节”的概念。(不超过 40 字)(2 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一个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 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源于纪念战 国时投汨罗自沉的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和吃粽子,用这 种形式来纪念屈原。今年广西许多地方都举行赛龙舟活动。 (2)“和”字有着丰富的含义。请用“和”字组成三个词语,然后用其中一个或 二、三个词语各造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4 分) 组词: 造句:(1) (2) (3) 二、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把这首小令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所描写的景物,表现的是一种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心景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 8——11 题。(10 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2分) 1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 (前 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7题 两颗钉子 佚名 (1)每晚8时左右,有一位衣着褴褛然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来到大院 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去,从不晚点也不久留。 (2)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在与门卫大吵大闹他要进来捡破烂,门卫不让, 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老头便粗着脖子说:“我靠自己的双手捡点破烂 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偷不成?!”老头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缕缕白发 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3)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 己错了。 (4)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 破烂。但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毎次都在天黑以后来白天也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2 分) 11 . 这 是 一 篇 情 景 交 融 的 游 记 佳 作 , 作 者 写 初 见 小 石 潭 时 的 心 情 是 “ ”,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 ” (前 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7 题 两颗钉子 佚名 (1)每晚 8 时左右,有一位衣着褴褛然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来到大院 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去,从不晚点,也不久留。 (2)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在与门卫大吵大闹,他要进来捡破烂,门卫不让, 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老头便粗着脖子说:“我靠自己的双手捡点破烂 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偷不成?!”老头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缕缕白发 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3)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 己错了。 (4)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 破烂。但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每次都在天黑以后来,白天也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
除垃圾之外的东西秋毫无犯。这对一度饱受“顺手牵羊”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 在是个惊奇的发现。后来,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工 厂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长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犟的老头不甘过 仰人鼻息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相依为命。由于原单位倒闭了生性高傲的他为 了凑足为妻子抓药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拾垃圾的蛇皮袋 (5)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欷嘘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 与敬重。一次邻居大伯担心他晩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上好的桔子递给他。老头 一愣,随即嘟哝了一句:我是捡破烂的不是乞丐。拍拍手担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 走。接下去的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 (6)大伯默然。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趁他离去时大 伯回屋拿出铁锤,在垃圾旁的大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铁钉。第二天黄昏,大伯将 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又将一些旧书、旧报纸捆扎在一起挂在下 面的钉子上。第二天捡破烂的老头来了他取走了挂在树上的两个食品袋他当它们 是别人舍弃不要的垃圾了 (7)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便常常多出 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门卫也很默契毎夭晩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 找一通之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说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 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 (8)是的, ,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颗钉子。 (选自《时文选拔粹》,有改动) 1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3.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门卫开始不让老头捡垃圾,后来为什么又让老头进来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除垃圾之外的东西秋毫无犯。这对一度饱受“ 顺手牵羊”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 在是个惊奇的发现。后来, 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工 厂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长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犟的老头不甘过 仰人鼻息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相依为命。由于原单位倒闭了,生性高傲的他为 了凑足为妻子抓药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拾垃圾的蛇皮袋。 (5)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欷嘘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 与敬重。一次,邻居大伯担心他晚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上好的桔子递给他。老头 一愣,随即嘟哝了一句:我是捡破烂的,不是乞丐。拍拍手,担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 走。接下去的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 (6)大伯默然。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趁他离去时,大 伯回屋拿出铁锤,在垃圾旁的大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铁钉。第二天黄昏,大伯将 一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又将一些旧书、旧报纸捆扎在一起挂在下 面的钉子上。第二天,捡破烂的老头来了,他取走了挂在树上的两个食品袋.他当它们 是别人舍弃不要的垃圾了。 (7)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便常常多出 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门卫也很默契,每天晚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 找一通之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说,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 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 (8)是的, ,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颗钉子。 (选自《时文选拔粹》,有改动) 1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 13.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14.门卫开始不让老头捡垃圾,后来为什么又让老头进来了?
15、第(7)段“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这一秘密”指的是 什么?(2分) 6.本文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你分别举例分析 概括老头的性格特点。(4分) 7、感悟,就是对事物有了感触而悟出的道理。文章中的感悟常常就是“画龙点 睛”之笔。读完全文,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8)段加上几句表达感悟的话,填写 在横线上。(3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8--23题。(17分)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 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 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 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 失掉了。 (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 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 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 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 的麻醉着自己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5、第(7)段“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 ,“这一秘密”指的是 什么?(2 分) 16.本文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你分别举例分析 概括老头的性格特点。(4 分) 17、感悟,就是对事物有了感触而悟出的道理。文章中的感悟常常就是“画龙点 睛”之笔。读完全文,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8)段加上几句表达感悟的话,填写 在横线上。(3 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 18——23 题。(17 分)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 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 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 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 失掉了。 (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 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 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 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 的麻醉着自己。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