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贯通误差--由于各项测量工作中都存在误差,导致相向 开挖中具有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 空间的连接误差(即闭合差)称为 纵向贯通误差:该线段在线路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横向贯通误差: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高程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分量称为~。 纵向误差--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 高程误差-对坡度有影响 横向误差--对隧道质量有影响。 不同的隧道工程对贯通误差的容许值有各自具体的规定。如何 保证隧道在贯通时,两相向开挖的施工中线的闭合差(包括横 向、纵向及高程方向)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成为隧道测量的关 键问题
6 2、贯通误差-------由于各项测量工作中都存在误差,导致相向 开挖中具有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 空间的连接误差(即闭合差)称为~。 纵向贯通误差: 该线段在线路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横向贯通误差: 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高程贯通误差: 在高程方向的分量称为~。 纵向误差----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 高程误差-----对坡度有影响; 横向误差------对隧道质量有影响。 不同的隧道工程对贯通误差的容许值有各自具体的规定。如何 保证隧道在贯通时,两相向开挖的施工中线的闭合差(包括横 向、纵向及高程方向)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成为隧道测量的关 键问题
§142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的设计位置,般是以定测的精度初步标定在地面上。在 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施工复测,检査并确认两端洞口的中线控制 桩(也称为洞口投点)的位置,它是进行洞内施工测量的主要 依据。 控制点的设置:《测规》规定 1在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 及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2个高程控制点。 2、直线隧道上,两端洞口应各确定一个中线控制桩,以两 桩连线作为隧道的中线; 3、在曲线隧道上,应在两端洞口的切线上各确定两个间距 不小于200m的中线控制桩,以两条切线的交角和曲线要素为 依据,来确定隧道中线的位置
7 § 14.2 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的设计位置,一般是以定测的精度初步标定在地面上。在 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施工复测,检查并确认两端洞口的中线控制 桩(也称为洞口投点)的位置,它是进行洞内施工测量的主要 依据。 一、控制点的设置:《测规》规定 1、在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 及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2个高程控制点。 2、直线隧道上,两端洞口应各确定一个中线控制桩,以两 桩连线作为隧道的中线; 3、在曲线隧道上,应在两端洞口的切线上各确定两个间距 不小于200 m的中线控制桩,以两条切线的交角和曲线要素为 依据,来确定隧道中线的位置
3、平面控制网应尽可能包括隧道各洞口的中线控制点, 即可以在施工测量时提高贯通精度,又可减少工作量 同时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联测各洞口水准点的高程, 以便引测进洞,保证隧道在高程方向准确贯通。 二√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目的是: 在各开挖洞口之间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以便据此精确地 确定各开挖洞口的掘进方向和开挖高程,使之正确相向开 挖,保证准确贯通。 三、洞外控制测量: 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
8 3、平面控制网应尽可能包括隧道各洞口的中线控制点, 即可以在施工测量时提高贯通精度,又可减少工作量。 4、同时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联测各洞口水准点的高程, 以便引测进洞,保证隧道在高程方向准确贯通。 二、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目的是: 在各开挖洞口之间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以便据此精确地 确定各开挖洞口的掘进方向和开挖高程,使之正确相向开 挖,保证准确贯通。 三、洞外控制测量: 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
142.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 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进行,可采用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 线法、三角锁网法、GPS测量。 1.中线法(平面控制简单、直观,精度不高) 适用于长度较短或贯通精度要求不高的隧道。 方法:就是将隧道中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在地表上,经反复核 对改正误差后,把洞口控制点确定下来,施工时就以这些控制 点为准,将中线引入洞内。在直线隧道,于地表沿勘测设计阶 段标定的隧道中线,用经纬仪正倒镜延伸直线法测设中线;在 曲线隧道,则按铁路曲线测设方法,首先精确标出两端切线方 向,然后测出转向角,将切线长度正确地标定在地表上,再把 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经反复校核,与两端线路正确衔接后 再以切线上的控制点(或曲线主点及转点等)为准,将中线引 入洞内
9 14.2.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 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进行,可采用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 线法、三角锁网法、GPS测量。 1.中线法(平面控制简单、直观,精度不高) 适用于长度较短或贯通精度要求不高的隧道。 方法:就是将隧道中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在地表上,经反复核 对改正误差后,把洞口控制点确定下来,施工时就以这些控制 点为准,将中线引入洞内。在直线隧道,于地表沿勘测设计阶 段标定的隧道中线,用经纬仪正倒镜延伸直线法测设中线;在 曲线隧道,则按铁路曲线测设方法,首先精确标出两端切线方 向,然后测出转向角,将切线长度正确地标定在地表上,再把 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经反复校核,与两端线路正确衔接后, 再以切线上的控制点(或曲线主点及转点等)为准,将中线引 入洞内
2.精密导线法 在隧道进、出口之间,沿勘测设计阶段所标定的中线或离 开中线一定距离布设导线,采用精密测量的方法测定各导 线点和隧道两端控制点的点位。 在进行导线点的布设时,除应满足6,2节的要求外,导线点 还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坑道的数量及位置分布情况布设。 导线宜采用长边,且尽量以直伸形式布设,这样可以减少 转折角的个数,以减弱边长误差和测角误差对隧道横向贯 通误差的影响。为了增加检核条件和提高测角精度评定的 可行性,导线应组成多边形导线闭合环或具有多个闭合环 的闭合导线网,《测规》规定,在一个控制网中,导线环 的个数不宜少于4个;每个环的边数宜为4~6条。 导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国家高等级控制点相连。 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测回数应符合表 141的规定 10
10 2.精密导线法 在隧道进、出口之间,沿勘测设计阶段所标定的中线或离 开中线一定距离布设导线,采用精密测量的方法测定各导 线点和隧道两端控制点的点位。 在进行导线点的布设时,除应满足6.2节的要求外,导线点 还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坑道的数量及位置分布情况布设。 导线宜采用长边,且尽量以直伸形式布设,这样可以减少 转折角的个数,以减弱边长误差和测角误差对隧道横向贯 通误差的影响。为了增加检核条件和提高测角精度评定的 可行性,导线应组成多边形导线闭合环或具有多个闭合环 的闭合导线网,《测规》规定,在一个控制网中,导线环 的个数不宜少于4个;每个环的边数宜为4~6条。 导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国家高等级控制点相连。 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测回数应符合表 14-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