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 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 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 日0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査期限。在普査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査点尽可 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 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査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 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 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 历次调査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 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⑥普査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 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査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 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査,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关于抽样调查的理论及 应用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介绍 3.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 门根据统计法规,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 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 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 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 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一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 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 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
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 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 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 1 月 1 日 0 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 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 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 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 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 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 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⑥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 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 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关于抽样调查的理论及 应用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介绍。 3.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 门根据统计法规,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 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 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 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 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 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 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
部门统计报表一一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 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 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 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 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 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 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 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 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 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 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査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 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②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 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 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经过调整和改进,同 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 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 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不仅要求各基层单位有 完善的原始记录、台账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有一支熟悉 业务的专业队伍。因此,它占用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总结历史的经验 教训,要很好地发挥统计报表制度的积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 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既要防止 多、乱、滥发报表,又要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
部门统计报表——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 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 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 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 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 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 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 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 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 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 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 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 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 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 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经过调整和改进,同 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 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 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不仅要求各基层单位有 完善的原始记录、台账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有—支熟悉 业务的专业队伍。因此,它占用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总结历史的经验 教训,要很好地发挥统计报表制度的积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 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既要防止 多、乱、滥发报表,又要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
计数字的质量,降低统计的社会成本 4.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査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 的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 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 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 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 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 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的指标, 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 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 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 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 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重点多少,要根据调 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 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 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 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 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 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 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当然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 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以有利于统计调查的实施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 计报表,由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指用 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
计数字的质量,降低统计的社会成本。 4. 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 的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 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 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 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 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 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的指标, 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 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 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 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 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重点多少,要根据调 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 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 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 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 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 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 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当然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 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以有利于统计调查的实施。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 计报表,由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指用 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 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 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只要客观地、正确地选 择典型单位,通过对典型单位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既搜集详细的第 手数字资料,又掌握生动具体的情况,就可以获得对总体本质特征的 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典型调查可以 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更详尽。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 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 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此外,在总体内部差别不大,或分类后各类型内部差别不大的情 况下,典型单位的代表性很显著,也可用典型调查资料来补充和验证 全面调查的数字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选择典型单位必 须依据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它不 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根据不 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 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 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 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 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 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 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 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 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型调查通常是为了研究某种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的非全面的 次性调査。但是,有时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系统地 总结经验,也可对选定的典型单位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例
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 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 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只要客观地、正确地选 择典型单位,通过对典型单位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既搜集详细的第一 手数字资料,又掌握生动具体的情况,就可以获得对总体本质特征的 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典型调查可以 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更详尽。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 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 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此外,在总体内部差别不大,或分类后各类型内部差别不大的情 况下,典型单位的代表性很显著,也可用典型调查资料来补充和验证 全面调查的数字。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选择典型单位必 须依据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它不 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根据不 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 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 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 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 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 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 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 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 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型调查通常是为了研究某种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的非全面的一 次性调查。但是,有时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系统地 总结经验,也可对选定的典型单位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