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2调频电路 52.1调频电路概述 52.2直接调频 5.2.3张弛振荡电路实现直接调频 52.4间接调频电路—调相电路 525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
第 5 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2 调频电路 5.2.1 调频电路概述 5.2.2 直接调频 5.2.3 张弛振荡电路实现直接调频 5.2.4 间接调频电路——调相电路 5.2.5 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2.1调频电路概述 、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 直接调频 (1)定义 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其不失真地 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2)被控的振荡器种类 ①LC、晶体振荡器(产生调频正弦波图5-2-2); ②张弛振荡器(产生调频非正弦波,可通过滤波等方 式将调频非正弦波变换为调频正弦波图5-2-3)。 2.间接调频(图5-2-4) (1)定义 通过调相实现调频的方法
5.2.1 调频电路概述 一、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 1.直接调频 (1)定义 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其不失真地 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2)被控的振荡器种类 ① LC、晶体振荡器(产生调频正弦波图 5-2-2); ② 张弛振荡器(产生调频非正弦波,可通过滤波等方 式将调频非正弦波变换为调频正弦波图 5-2-3)。 2.间接调频(图 5-2-4) (1)定义 通过调相实现调频的方法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2)方法 由调频与调相的内在联系,将调制信号进行积分,用其 值进行调相,便得到所需的调频信号 ①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角频「正弦波 调相器 率为a的载波电压 V. coso t, 振荡器 ploc) o() m cOS(ct 通过调相器后引入一个附加相 k,l vo(n)dr 移(a),即vo)= V cos|a!t 积分器 +p( 图5-2 ②若附加相移受到vd()的积分值Ik1[n()d1的控 制,则输出的调制信号为 vo()=Vcos(at+k v2(t)dt I 0 比较调频波的表达式vo(0= Cosla t+kvn)drl 输出为调频波, 间接调频
(2)方法 由调频与调相的内在联系,将调制信号进行积分,用其 值进行调相,便得到所需的调频信号。 图 5-2-1 ①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角频 率为 c的载波电压 Vmcosc t, 通过调相器后引入一个附加相 移 (c ),即 vO (t) = Vmcos[c t +(c )]。 ② 若附加相移受到 v (t) 的积分值 [ k1 ] 的控 制,则输出的调制信号为 v t t t Ω ( )d 0 vO (t) = Vmcos[c t +kp k1 v t t ] t Ω ( )d 0 比较调频波的表达式 输出为调频波。 vO (t) = Vmcos[c t +kf v t t ] t Ω ( )d 0 间接调频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o(0)=Vm coslat+hrl vo(t)dt I 当v()= Vo.cos,Ωt时,上式可表示为 vo(=Vmcoslat+ k,k,m sin gt I o(t=vcos(@t+ Msin 2t) 式中,Mr=k1k1VamD=△Om2,△am=knk1V≌m M:调频指数,与调制信号振幅V成正比。 调相器:实现间接调频的关键,作用:产生受调制信号 振幅Vm线性控制的附加相移以(ap 优点:调相电路的实现比较灵活
vO (t) = Vmcos[c t +kf v t t ] t Ω ( )d 0 当 v (t) = Vmcos t 时,上式可表示为 vO (t) = Vmcos(c t + Mf sin t) vO (t) = Vmcos[c t + kp k1 Ωt ] Ω VΩ sin m 式中,Mf = kp (k1Vm/) = m/,m = kp k1Vm Mf:调频指数,与调制信号振幅 Vm 成正比。 调相器:实现间接调频的关键,作用:产生受调制信号 振幅 Vm线性控制的附加相移 (c )。 优点:调相电路的实现比较灵活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调频电路的性能要求 调频特性 (1)定义 描述瞬时频率偏移Δ(=∫-∫)随调制电压v变化的 特性。 (2)特性 正弦波 调相器 振荡器 Pl e) vo(t) 如图5-2-1所示。 m cOS(ct klvo(o)dr 0 (3)要求 积分器 在特定调制电压范围 内是线性的。 dvo(t 图5-2-1间接调频电路组成方框图
二、调频电路的性能要求 1.调频特性 (1)定义 描述瞬时频率偏移 f (= f - f c ) 随调制电压 v变化的 特性。 (2)特性 如图 5-2-1 所示。 图 5-2-1 间接调频电路组成方框图 (3)要求 在特定调制电压范围 内是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