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一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城市里的十月革命对农村来说, 只是到1918年夏天和秋天才真正成为十月革命。”(见本卷第140 页)列宁在这一讲话以及《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 的讲话》(1918年11月8日)和《在全俄土地局、贫苦农民委员会 和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12月11日)中都阐 明,农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根本改变受剥削和奴役、贫困、 愚昧的状况。列宁说:“只有实行共耕制才是出路”;“公社、劳动组 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 这就是摆脱小经济的弊病的出路,这 就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 作斗争的手段”。(见本卷第174页)但是,列宁深知:由个体小农经 济过渡到共耕制,是一场触及千百万人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 只有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 时候才能实现;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 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列宁要党的工作人员注意恩格 斯在这方面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预见到小农 必然灭亡,但不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 权力的时候,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无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 象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对于小农,首先是把他们的 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 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永远也不能许诺小农给他们 保持个体经济和个人财产去反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优势力量,只能 许诺他们说,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用强力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 载于本卷的《在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18年11月26日)、《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18年12月9日)等文献阐述了合作社问题。合作社是资本主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
十月革命一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城市里的十月革命对农村来说, 只是到1918年夏天和秋天才真正成为十月革命。”(见本卷第140 页)列宁在这一讲话以及《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 的讲话》(1918年11月8日)和《在全俄土地局、贫苦农民委员会 和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12月11日)中都阐 明,农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根本改变受剥削和奴役、贫困、 愚昧的状况。列宁说:“只有实行共耕制才是出路”;“公社、劳动组 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 这就是摆脱小经济的弊病的出路,这 就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 作斗争的手段”。(见本卷第174页)但是,列宁深知:由个体小农经 济过渡到共耕制,是一场触及千百万人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 只有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 时候才能实现;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 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列宁要党的工作人员注意恩格 斯在这方面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预见到小农 必然灭亡,但不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 权力的时候,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无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 象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对于小农,首先是把他们的 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 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永远也不能许诺小农给他们 保持个体经济和个人财产去反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优势力量,只能 许诺他们说,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用强力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 载于本卷的《在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18年11月26日)、《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18年12月9日)等文献阐述了合作社问题。合作社是资本主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
义社会的产物,是工人、小生产者(包括农民)、职员在经济上进行 互助、同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而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在俄国,它联 合着工人、手工业者以及零星分散的农民阶层,在实际上建立了大 的经济组织;合作社也是社会主义的成果之一,整个社会主义社会 无论在供应方面或分配方面就是一个统一的合作社,没有合作社 组织网,就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列宁说:“合作社是一笔极大 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见本卷第198页)旧俄留下 的合作社具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性质,它的领导者多为小资产阶 级政党的成员。苏维埃政权竭力使合作社从资本主义的附属品变 成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具。布尔什维克党不拒绝同旧的 合作社工作者一道工作,并且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的 机构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列宁指出:在经济遭到帝国主义战争 的破坏、必须调整供应机构的情况下,首先就要使合作社在组织全 体居民的物品供应和分配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合作社应该吸收 下层群众参加供应工作、改变领导机关的成分;要克服合作社保持 “独立”的倾向,使合作社建立的勋业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勋业融 合起来。 列宁注意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列宁1918年7月30日《在省 苏维埃主席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苏维埃政权从来没有想让旧机构 适应新的管理工作,而是在铲除旧机构之后克服困难去重建一切; 事实证明,新阶级把管理工作抓到手里以后是能胜任这项任务的。 在一些文献中,列宁号召更加积极地和广泛地提拔劳动群众的代 表独立担任管理国家的工作,与此同时,列宁提出要大胆使用各方 面的专家。列宁认为,如果连知识分子这样的资本主义文化遗产都 不利用,那就无法建设政权。列宁反对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拖拉作风 前 言
义社会的产物,是工人、小生产者(包括农民)、职员在经济上进行 互助、同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而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在俄国,它联 合着工人、手工业者以及零星分散的农民阶层,在实际上建立了大 的经济组织;合作社也是社会主义的成果之一,整个社会主义社会 无论在供应方面或分配方面就是一个统一的合作社,没有合作社 组织网,就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列宁说:“合作社是一笔极大 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见本卷第198页)旧俄留下 的合作社具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性质,它的领导者多为小资产阶 级政党的成员。苏维埃政权竭力使合作社从资本主义的附属品变 成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具。布尔什维克党不拒绝同旧的 合作社工作者一道工作,并且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的 机构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列宁指出:在经济遭到帝国主义战争 的破坏、必须调整供应机构的情况下,首先就要使合作社在组织全 体居民的物品供应和分配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合作社应该吸收 下层群众参加供应工作、改变领导机关的成分;要克服合作社保持 “独立”的倾向,使合作社建立的勋业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勋业融 合起来。 列宁注意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列宁1918年7月30日《在省 苏维埃主席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苏维埃政权从来没有想让旧机构 适应新的管理工作,而是在铲除旧机构之后克服困难去重建一切; 事实证明,新阶级把管理工作抓到手里以后是能胜任这项任务的。 在一些文献中,列宁号召更加积极地和广泛地提拔劳动群众的代 表独立担任管理国家的工作,与此同时,列宁提出要大胆使用各方 面的专家。列宁认为,如果连知识分子这样的资本主义文化遗产都 不利用,那就无法建设政权。列宁反对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拖拉作风 前 言
和松懈现象,他所拟的《关于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草稿》要 求一切苏维埃领导机关立即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为了国防事业 的需要而尽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用,要精简机构,调整、统一和 合并管理同类业务的各部门。这一草稿以及列宁1918年12月25 日《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还专门论证 了集体管理和个人负责的关系。该草稿一开始就提出:“苏维埃机 关的管理工作问题一概通过集体讨论来决定,同时应当极其明确 地规定· 每· 个担任公职的人对执行一定的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所担 负的责任。”(见本卷第359页)而在该讲话中,列宁进一步指出了 经过集体讨论的任务无专人负责、有时不能完成的现象。列宁说, 集体管理不应成为实际工作的障碍,无论如何不要把实行集体管 理制变成说空话、写决议、作计划、闹地方主义。列宁指明:“从集体 执行过渡到个人负责,这就是当前的任务。”(见本卷第392页)全 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就列宁的讲话通过的决议中 反映了列宁关于企业和机关工作从集体管理制过渡到领导者个人 负责制的建议。 以苏维埃俄国文化建设问题为内容的文献占有本卷的一定篇 幅。列宁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以 改变俄国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状况。列宁在他所拟的《人民委员 会关于俄罗斯联邦高等学校招生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建议采取紧 急措施保证志愿上高等学校的人都有升学的机会,要求学校首先 必须招收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出身的人,并普遍发给他们助学金。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 日)指出,劳动者渴求知识,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获取胜利所必需 的武器,他们遭到挫折就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现在要使人人都能受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
和松懈现象,他所拟的《关于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草稿》要 求一切苏维埃领导机关立即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为了国防事业 的需要而尽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用,要精简机构,调整、统一和 合并管理同类业务的各部门。这一草稿以及列宁1918年12月25 日《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还专门论证 了集体管理和个人负责的关系。该草稿一开始就提出:“苏维埃机 关的管理工作问题一概通过集体讨论来决定,同时应当极其明确 地规定· 每· 个担任公职的人对执行一定的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所担 负的责任。”(见本卷第359页)而在该讲话中,列宁进一步指出了 经过集体讨论的任务无专人负责、有时不能完成的现象。列宁说, 集体管理不应成为实际工作的障碍,无论如何不要把实行集体管 理制变成说空话、写决议、作计划、闹地方主义。列宁指明:“从集体 执行过渡到个人负责,这就是当前的任务。”(见本卷第392页)全 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就列宁的讲话通过的决议中 反映了列宁关于企业和机关工作从集体管理制过渡到领导者个人 负责制的建议。 以苏维埃俄国文化建设问题为内容的文献占有本卷的一定篇 幅。列宁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以 改变俄国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状况。列宁在他所拟的《人民委员 会关于俄罗斯联邦高等学校招生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建议采取紧 急措施保证志愿上高等学校的人都有升学的机会,要求学校首先 必须招收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出身的人,并普遍发给他们助学金。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 日)指出,劳动者渴求知识,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获取胜利所必需 的武器,他们遭到挫折就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现在要使人人都能受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
到教育。这一讲话以及《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的讲话》(1919年1月18日)都批判了所谓“学校可以脱离政治” 的错误观点,指出这是资产阶级虚伪立场的表现之一。列宁在后一 讲话中说:实际上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贯彻资产阶级政治作为办学 的重点、竭力通过办学替资产阶级培养人才,而社会主义学校应该 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建立密切联系、拥护苏维埃政权;当然,改 造学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能简单生硬地把政治灌输给尚未准 备好接受政治的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列宁《在各省国民教育局社 会教育处处长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19年1月24日)还指示 加强社会教育,使其收到实效。列宁赋予图书馆工作以重要意义, 他专门拟了《人民委员会关于图书馆工作的决定草案》,他在《致教 育人民委员部》的信件中详细询问了教育人民委员部讨论图书馆 问题的情况,并对如何整顿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为了向人 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莫斯科在市内修建了马克思恩格斯纪 念碑、十月革命烈士纪念碑,1918年11月7日纪念十月革命一周 年这一天,列宁先后在这两个纪念碑揭幕典礼上作了鼓舞人心的 讲话。 列宁认为苏维埃报刊、政治读物应该大力宣传新事物、研究和 总结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经验和成就。列宁写的《论我们报纸的 性质》一文要求“少谈些政治”,批评老一套的政治鼓动在报纸上占 的篇幅太多;要求“多谈些经济”,希望报纸搜集、审核和研究新生 活建设中的各种事实。列宁认为,革命报刊必须抨击坏人坏事、号 召学习好人好事,不能对这些默不作声或者做官样文章、走过场。 列宁呼吁:“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少发一些书生的议论。多深入生 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多检 前 言
到教育。这一讲话以及《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的讲话》(1919年1月18日)都批判了所谓“学校可以脱离政治” 的错误观点,指出这是资产阶级虚伪立场的表现之一。列宁在后一 讲话中说:实际上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贯彻资产阶级政治作为办学 的重点、竭力通过办学替资产阶级培养人才,而社会主义学校应该 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建立密切联系、拥护苏维埃政权;当然,改 造学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能简单生硬地把政治灌输给尚未准 备好接受政治的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列宁《在各省国民教育局社 会教育处处长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19年1月24日)还指示 加强社会教育,使其收到实效。列宁赋予图书馆工作以重要意义, 他专门拟了《人民委员会关于图书馆工作的决定草案》,他在《致教 育人民委员部》的信件中详细询问了教育人民委员部讨论图书馆 问题的情况,并对如何整顿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为了向人 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莫斯科在市内修建了马克思恩格斯纪 念碑、十月革命烈士纪念碑,1918年11月7日纪念十月革命一周 年这一天,列宁先后在这两个纪念碑揭幕典礼上作了鼓舞人心的 讲话。 列宁认为苏维埃报刊、政治读物应该大力宣传新事物、研究和 总结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经验和成就。列宁写的《论我们报纸的 性质》一文要求“少谈些政治”,批评老一套的政治鼓动在报纸上占 的篇幅太多;要求“多谈些经济”,希望报纸搜集、审核和研究新生 活建设中的各种事实。列宁认为,革命报刊必须抨击坏人坏事、号 召学习好人好事,不能对这些默不作声或者做官样文章、走过场。 列宁呼吁:“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少发一些书生的议论。多深入生 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多检 前 言
查检查,看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产主义成分。”(见本卷第93页) 列宁写《一幅说明大问题的小图画》是为了推荐一本优秀的政治读 物—— 亚·托多尔斯基的《持枪扶犁的一年》。列宁认为这本书好 就好在它用实际例子生动地介绍了一年来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工作 经验。 列宁的名著《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在本卷中占中心地 位。列宁的这一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首领之一卡·考茨基的机会主 义观点。列宁认为,当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在许多国家中已实际提上 日程的时候,把考茨基的那种叛徒的诡辩和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 的行为分析一下是必要的。考茨基歪曲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的观点、诋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宣称起义和无产阶级专政 是工人运动原始状态时代的产物,似乎无产阶级只要成为民族的 多数、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条件下达到“足够的成熟和文明程度”就 能解放自己,因而竭力吸引工人的注意力离开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给工人制造资本主义可以自行演变为社会主义的幻想。考茨基诬 蔑布尔什维克不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因而不顾俄国经济的落后 力图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一一揭穿了这些诡辩。考茨基曲解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定义,否认这一概念的主要标志—— 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暴力。列宁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 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在着复 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尝试。”(见本卷第255页)列宁指 出,革命暴力是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条件。考茨基不对资产阶 级国家进行阶级分析,提出了“一般民主”和“一般专政”的问题,证 明民主“优越”于专政,从而证明无产阶级专政对建设社会主义没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
查检查,看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产主义成分。”(见本卷第93页) 列宁写《一幅说明大问题的小图画》是为了推荐一本优秀的政治读 物—— 亚·托多尔斯基的《持枪扶犁的一年》。列宁认为这本书好 就好在它用实际例子生动地介绍了一年来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工作 经验。 列宁的名著《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在本卷中占中心地 位。列宁的这一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首领之一卡·考茨基的机会主 义观点。列宁认为,当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在许多国家中已实际提上 日程的时候,把考茨基的那种叛徒的诡辩和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 的行为分析一下是必要的。考茨基歪曲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的观点、诋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宣称起义和无产阶级专政 是工人运动原始状态时代的产物,似乎无产阶级只要成为民族的 多数、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条件下达到“足够的成熟和文明程度”就 能解放自己,因而竭力吸引工人的注意力离开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给工人制造资本主义可以自行演变为社会主义的幻想。考茨基诬 蔑布尔什维克不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因而不顾俄国经济的落后 力图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一一揭穿了这些诡辩。考茨基曲解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定义,否认这一概念的主要标志—— 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暴力。列宁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 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在着复 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尝试。”(见本卷第255页)列宁指 出,革命暴力是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条件。考茨基不对资产阶 级国家进行阶级分析,提出了“一般民主”和“一般专政”的问题,证 明民主“优越”于专政,从而证明无产阶级专政对建设社会主义没 列 宁 全 集 第 三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