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 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 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 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 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 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 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 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 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 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內容观点: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 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 准确、简明、规范
第 6 页 共 48 页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 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 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 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 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 语 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 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 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 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 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 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注释;2 分析意象;3 品味意境; 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 技 巧;3 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 概括主旨; 2 联系背景;3 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 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 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 照、由实入虛、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 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 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 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 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 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贔、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冖 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
第 7 页 共 48 页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 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 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 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 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 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 梅》“不要人 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 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 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
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 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 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 是触觉角度 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穿针引线法
第 8 页 共 48 页 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 中,一切 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 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 是触觉角度。 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一、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 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 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 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 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一 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 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 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 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 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 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 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 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第 9 页 共 48 页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 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 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 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 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 —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 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 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 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 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 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 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 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 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 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 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 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 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 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 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 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 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 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 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 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 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 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 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
第 10 页 共 48 页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 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 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 回忆 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 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 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 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 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 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 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 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 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 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 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 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 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 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 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 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 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