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58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开卷) 2015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 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社会 C.民族与自然 D.民族与环境 3.()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 护祖国统一和()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 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1407
试卷代号 :1358 座位号OJ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开卷) 2015 j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10 分} 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 结构 B. 性质 c.社会基础 D. 发展规律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 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社会 c.民族与自然 D. 民族与环境 3. (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4.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 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 A.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C.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5. 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A. 不同民族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B.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D.长治久安 )的关系。 B. 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D. 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1407
6.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8.民族(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 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 C.退化 D.同化 9.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11 C.14 D.21 10.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 C.155 D.165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12,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 )。 A.遗传原因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宗教原因 1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1408
6.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B.回、壮 c.满、壮 D. 满、蒙 7.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 基本前提 B. 必然要求 C. 必然结果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8. 民族( )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 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合 c.退化 9.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A.7 C. 14 10.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135 C. 155 B. 演变 D. 同化 )个国家接壤。 B.11 D.21 )个。 B.145 D.165 |得分|评卷人| |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20 分}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 普遍性 C. 不定性 连锁反应性 12.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 A. 遗传原因 已经济原因 E. 宗教原因 B. 国际性 D. 敏感性 B. 自然原因 D. 历史文化原因 13.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A. 封建制度 B. 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 资本主义制度 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1408
14.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1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16.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17.少数民族干部是(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已当家做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18.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409
14. 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 A. 常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B. 异态发展 D.突变式发展 15.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 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 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 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 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16.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 民族结构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C. 民族关系 E. 社会环境 17. 少数民族干部是( )。 A. 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B. 民族素质 D. 自然环境 C.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 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18. 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 A.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 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 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409
19.(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 括(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得 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写错别字不给分。每空1分,共15分) 2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 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2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 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 的产物。 24.民族问题是随着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 的内容。 25.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现象,也是一种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6.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运动的一个原则。 27.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式扶贫。 28.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 相结合的方针。 29.随着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30.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问题与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 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1410
19. (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 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 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 孙中山在 1924 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 括( )。 A. 血统 B. 生活 c.语言 D.宗教 E. 风俗习惯 三、填空题(写错别字不给分。每空 分,共 15 分)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 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2.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23. 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一一一一社会走向崩溃,氏族、一一一一一共同体瓦解过程中 的产物。 24. 民族问题是随着 的内容。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 25. 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现象,也是一种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6.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运动的一个原则。 27. 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式扶贫。 28.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 相结合的方针。 29. 随着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30. 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问题与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 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1410
得 分 评卷人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 30分) 31.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32.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 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3.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 行消失的现象。 34.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5.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 济。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共25分) 37.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1411
|得分|评卷入| |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 分,共 30 分) 1.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32.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 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3.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 行消失的现象。 34. 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5.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 济。 五、论述题(共 25 分} 37.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