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俞允强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参考资料: 《电动力学》郭硕鸿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胡友秋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二版。 《电动力学》蔡圣善等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David J.Griffiths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O6年第三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3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俞允强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一版。 2.参考资料: 《电动力学》郭硕鸿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第三版。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 胡友秋等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8 年第二版。 《电动力学》 蔡圣善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第二版。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David J.Griffiths 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年第三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60538 学分:2 学时:32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是 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上述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在抽象思维能 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电子技术维护及维修、开拓新技术领域 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常用定理:熟练掌握直流电阻性电路、正弦稳态 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互感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3、2.7、2.8) 2.初步掌握二阶电路、双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支撑毕业要求2.3、2.7、2.8) 3.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万用表等电工仪表和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毫 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支撑毕业要求2.3、2.7、2.8) 4.按图正确连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分析排除故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支撑毕业要求2.3、2.6、2.7、2.8) 5.观察实验现象,能正确地读取数据并加以检查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应用电 路仿真的方法完成部分电路实验。 (支撑毕业要求2.3、2.7、2.8) 6.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想结合,在理论课中讲清基本电路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应用电路,在实践中学 习掌握有关电路的测试、调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器件的参数选择等。(支撑毕业要求2.3、2.7、2,8) 附表1: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关联表 课程代码教学环节 师德教有学科教学班级综合反思沟通 规范 情怀 素养 能力 指导 育人 探究 合作 H MM M 三、授课对象 物理系本科二年级物理学(师范)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0.5学时)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4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60538 学分:2 学时:32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是 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上述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在抽象思维能 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电子技术维护及维修、开拓新技术领域 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常用定理;熟练掌握直流电阻性电路、正弦稳态 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互感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支撑毕业要求 2.3、2.7、2.8) 2.初步掌握二阶电路、双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2.3、2.7、2.8) 3.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万用表等电工仪表和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毫 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支撑毕业要求 2.3、2.7、2.8) 4.按图正确连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分析排除故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支撑毕业要求 2.3、2.6、2.7、2.8) 5.观察实验现象,能正确地读取数据并加以检查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应用电 路仿真的方法完成部分电路实验。(支撑毕业要求 2.3、2.7、2.8) 6.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想结合,在理论课中讲清基本电路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应用电路,在实践中学 习掌握有关电路的测试、调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器件的参数选择等。(支撑毕业要求 2.3、2.7、2.8) 附表 1: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关联表 课程代码 教学环节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反思 探究 沟通 合作 H M M M 三、授课对象 物理系本科二年级物理学(师范)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单元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0.5 学时)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0.5学时) 1.3申功率(0.5学时) 1.4电阻元件(0.5学时) 1.5电压源和电流源(0.5学时)》 1.6基尔霍夫定律(1学时) 1.7受控源和运算放大电路(0.5学时) 1.8等效电路的概念(0.5学时) 1.9电阻的串联合并联(0.5学时 1.10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0.5学时 1.11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0.5学时) 第二单元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2.1支路电流法(1学时) 2.2节点电压法(1.5学时) 2.3网孔电流法(1.5学时)》 2.4叠加定理(1学时) 2.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1学时) 第三单元理想变压器 3.1理想变压器 第四单元双口网络 4.1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1学时 4.2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1学时) 4.3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2学时) 第五单元 阶动态电路分析 5.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1学时】 5.2零输入向应(0.5学时) 5.3零状态响应(0.5学时 5.4全响应(1学时) 5.5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学时) 第六单元二阶动态电路分析 6.1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学时) 6.2直流激励下串联电路的响应(1学时》 6.3LC并联电路的响应(1学时) 6.4一般二阶电路分析(1学时) 第七单元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学时】 7.2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1学时) 7.3基本元件VCR的向量形式和KCL、KL的向量形式(1学时 7.4复阻抗与复导纳(1学时) 7.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学时) 1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0.5 学时) 1.3 电功率(0.5 学时) 1.4 电阻元件(0.5 学时) 1.5 电压源和电流源(0.5 学时) 1.6 基尔霍夫定律(1 学时) 1.7 受控源和运算放大电路(0.5 学时) 1.8 等效电路的概念(0.5 学时) 1.9 电阻的串联合并联(0.5 学时) 1.10 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0.5 学时) 1.11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0.5 学时) 第二单元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1 学时) 2.2 节点电压法(1.5 学时) 2.3 网孔电流法(1.5 学时) 2.4 叠加定理(1 学时) 2.5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1 学时) 第三单元 理想变压器 3.1 理想变压器 第四单元 双口网络 4.1 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1 学时) 4.2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1 学时) 4.3 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2 学时) 第五单元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5.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1 学时) 5.2 零输入响应(0.5 学时) 5.3 零状态响应(0.5 学时) 5.4 全响应(1 学时) 5.5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 学时) 第六单元 二阶动态电路分析 6.1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 学时) 6.2 直流激励下串联电路的响应 (1 学时) 6.3 RLC 并联电路的响应 (1 学时) 6.4 一般二阶电路分析 (1 学时) 第七单元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 学时) 7.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1 学时) 7.3 基本元件 VCR 的向量形式和 KCL、KVL 的向量形式(1 学时) 7.4 复阻抗与复导纳(1 学时) 7.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 学时)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傅里叶变换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中采取精讲多练和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以及课外电子 设计科技活动。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电路分析(第3版)》,胡翔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参考资料: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6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傅里叶变换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中采取精讲多练和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以及课外电子 设计科技活动。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电路分析(第 3 版)》,胡翔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2.参考资料: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60004 学分:4 学时.64 课程内容概要:光学是以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 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及近轴光学,几何光学仪器原理,波动光学的电磁理论,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光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支撑毕业要求2.2.2、2.3.3、 2.3.7、2.7.1) 2,堂探几何光学和被动(物理)光学中的基本概今、原理和规律,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支撑毕业 要求2.3.1、2.3.2、2.3.3、2.3.5) 3.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应用这些基本原理解释常见的光学(实 验)现象,具备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3.2、2.3.4、2.3.5、2.3.8) 4通时分组付论和总结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颗的能力,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支撑毕业要求2.3.1、2.3.6、2.6.2、2.7.3、 2.8.2、2.8.3) 附表1: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关联表 课程代码教学环节 师德 教育学科教学班级综合反思沟通 范 情杯 素养 能力 指导 首人 3060004光学 H M M 三、授课对象 物理系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1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20学时)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费马原理 2.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概念平面的反射与折射 3光在单球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4.近轴物体经单球面的折、反射成像 5.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基面 6.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 7.厚透镜薄透镜薄透镜组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7 《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60004 学分:4 学时:64 课程内容概要:光学是以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 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及近轴光学,几何光学仪器原理,波动光学的电磁理论,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光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支撑毕业要求 2.2.2、2.3.3、 2.3.7、2.7.1) 2.掌握几何光学和波动(物理)光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支撑毕业 要求 2.3.1、2.3.2、2.3.3、2.3.5) 3.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应用这些基本原理解释常见的光学(实 验)现象,具备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3.2、2.3.4、2.3.5、2.3.8) 4.通过分组讨论和总结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支撑毕业要求 2.3.1、2.3.6、2.6.2、2.7.3、 2.8.2、2.8.3) 附表 1: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关联表 课程代码 教学环节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反思 探究 沟通 合作 3060004 光学 L H L M M 三、授课对象 物理系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 1 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20 学时)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费马原理 2.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概念 平面的反射与折射 3.光在单球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4.近轴物体经单球面的折、反射成像 5.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基面 6.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 7.厚透镜 薄透镜 薄透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