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 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 去理解。 教学策略: 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 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 课型: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 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1/16
1 / 16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 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 去理解。 教学策略: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 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 课型: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 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 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 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 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 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 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 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 2/16
2 / 16 板块一 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 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 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 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 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 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 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 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
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 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 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 道了什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 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 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 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 3/16
3 / 16 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 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 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 道了什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 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 20 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 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 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 1 自然段,师读第 2 自然段,生读第 3 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
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 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 容有趣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 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 读完后还可以 想一想 ,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 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 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 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课件出示:写批注) 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 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 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4/16
4 / 16 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 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 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 容有趣 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 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 想一想——”,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 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 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 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课件出示:写批注) 4.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 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 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 姓名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第1周 第2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 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 而深入地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型: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奧秘,分享阅读的快 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 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 5/16
5 / 16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第 1 周 第 2 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 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 而深入地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型: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 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 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