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 (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 底吗? (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课件出示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水为什么能灭火?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 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 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 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 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 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二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 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发现 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6/16
6 / 16 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 (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 底吗? (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课件出示: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水为什么能灭火?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 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 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 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 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 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二 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 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发现 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 3 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 己有什么发现。(示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一一高士其 ②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 齐读)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一一髙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 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 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板块三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 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 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 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16
7 / 16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 己有什么发现。(示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高士其 ②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 齐读)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高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 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 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板块三 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 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 1927 年,90 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 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 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