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期刊 6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年1月30日第45卷第1期 (3)旅行人群的预防(强推荐):国际旅客进出受影响地区时,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急性 呼吸道感染者产生密切接触;勤洗手,尤其是与患病者或其周边环境接触后;遵从适当的咳嗽礼节;避免 与活或死的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密切接触23 旅客应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如果在过去14d内曾前往中国湖北省(包括武汉市),并且出现发热,咳嗽 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患病时不旅行;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子(而不是手)遮住口 鼻;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s。如果没有肥皂和水,请使用酒精类洗手液叫。 4疾病诊断 4.Ⅰ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或不伴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31。尽管 病例报告有不典型症状,但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1月2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讲,发热仍然是2019nCoW感 染的典型症状。 4.2体格检查轻症患者可无阳性体征;重症患者可岀现呼吸急促,双肺闻及湿啰音,呼吸音减弱,叩 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増强或减弱等。 43影像学检查 4.3.1CT影像学检查(强推荐)因患者年齡、免疫力、扫描时所处的病程节段、基础疾病及药物于预而 异,其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胸膜下、沿支气管血管束为主)、数量(3个以上多发病灶多见、偶有单发或 双病灶)、形状(斑片状、大片状、结节状、团状、蜂窝样或网格状、条索状等)、密度(多不均匀,呈磨玻璃 密度与小叶间隔增厚混杂铺路石样改变、实变及支 气管壁增厚等)及伴发征象(充气支气管征、极少数 病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和纵膈淋巴结肿大等)各异 4.3.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4.3.2.1典型CT/X线影像表现 (1)双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 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 隔成“铺路石样”改变,CT扫描层厚越薄,磨玻 璃密度影与小叶间隔增厚显示越清晰;高分辨率 图1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1) CT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Fig1 Typical CT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1) 现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内稍高密度磨 男性,38岁,无明显诱因发热(39.3℃)、干咳及气短3d。 玻璃密度改变、边缘模糊(图1:45例,54.2%,共实验室检查:自细胞计数635×10°/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计83例)。X线分辨较CT差,基本上表现为边缘模4%(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031×10L(减低),嗜酸性粒细 绝对值0×10/L(减低),C反应蛋白17091mg/L(升高).降钙 糊的磨玻璃密度影(图2:9例,108%,共计83例)。素原045mgm(升高)。影像学检查:A(扫描厚度6mm)和B高 (2)双肺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并少许网分辨率CT(HR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叶网格状小叶间隔增 格样或蜂窝状小叶间隅增厚,以中下叶为著(图3 厚,呈典型“铺路石”征象 图2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2) Fig2 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2) 男性,1岁,全身酸痛、乏力1周,发热1d(39.1℃).贫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9.24×10°/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047×10°/L(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0/L(减低),C反应蛋白170.91mg/L(升高).降钙素原 045ng/m(升高),红细胞沉降率48mm/h(升高)。影像学检查:A.左肺下叶外带斑片影;B.左肺下叶背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C.右 肺上叶后段和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D.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年1月30日 第45卷 第1期 (3)旅行人群的预防(强推荐):国际旅客进出受影响地区时,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急性 呼吸道感染者产生密切接触;勤洗手,尤其是与患病者或其周边环境接触后;遵从适当的咳嗽礼节;避免 与活或死的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密切接触[22-23]。 旅客应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如果在过去14 d内曾前往中国湖北省(包括武汉市),并且出现发热,咳嗽 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患病时不旅行;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子(而不是手)遮住口 鼻;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 s。如果没有肥皂和水,请使用酒精类洗手液[24]。 4 疾病诊断 4.1 临床表现 有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或不伴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13,16]。尽管 病例报告有不典型症状[25],但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1月2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讲,发热仍然是2019-nCoV感 染的典型症状。 4.2 体格检查 轻症患者可无阳性体征;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双肺闻及湿啰音,呼吸音减弱,叩 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或减弱等。 4.3 影像学检查 4.3.1 CT影像学检查(强推荐) 因患者年龄、免疫力、扫描时所处的病程节段、基础疾病及药物干预而 异,其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胸膜下、沿支气管血管束为主)、数量(3个以上多发病灶多见、偶有单发或 双病灶)、形状(斑片状、大片状、结节状、团状、蜂窝样或网格状、条索状等)、密度(多不均匀,呈磨玻璃 密度与小叶间隔增厚混杂铺路石样改变、实变及支 气管壁增厚等)及伴发征象(充气支气管征、极少数 病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和纵膈淋巴结肿大等)各异。 4.3.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4.3.2.1 典型CT/X线影像表现 (1)双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 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 隔成“铺路石样”改变,CT扫描层厚越薄,磨玻 璃密度影与小叶间隔增厚显示越清晰;高分辨率 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呈 现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内稍高密度磨 玻璃密度改变、边缘模糊(图1:45例,54.2%,共 计83例)。X线分辨较CT差,基本上表现为边缘模 糊的磨玻璃密度影(图2:9例,10.8%,共计83例)。 (2)双肺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并少许网 格样或蜂窝状小叶间隔增厚,以中下叶为著(图3: 图2 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2) Fig.2 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2) 男性,51岁,全身酸痛、乏力1周,发热 1 d(39.1 ℃),贫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9.24×109 /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5.1%(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 0.47×109 /L(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109 /L(减低),C反应蛋白 170.91 mg/L(升高),降钙素原 0.45 ng/ml(升高),红细胞沉降率 48 mm/h(升高)。影像学检查:A. 左肺下叶外带斑片影;B. 左肺下叶背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C. 右 肺上叶后段和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D. 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图1 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1) Fig.1 Typical CT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1) 男性,38岁,无明显诱因发热(39.3℃)、干咳及气短 3 d。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6.35×109 /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4.1%(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 0.31×109 /L(减低),嗜酸性粒细 胞绝对值 0×109 /L(减低),C反应蛋白 170.91 mg/L(升高),降钙 素原 0.45 ng/ml(升高)。影像学检查:A(扫描厚度 6 mm)和B[高 分辨率CT(HR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叶网格状小叶间隔增 厚,呈典型“铺路石”征象。 A B A B C D ChaoXing
超星·期刊 Med J Chin PLA, VoL 45, No. 1, January 30, 2020 7 图3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3) Fig3 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3) 男性,65岁,发热4d(387℃)。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72×10L(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09×10°/L(减低),C反应蛋白 53.0mg/L(升高),降钙素原0.10ng/m(升高),肝功能减低,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影像学检查:A、B.右肺中叶大片实变和下叶 后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C.左肺下叶外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26例,31.3%,共计83例),老年人或重症患者多见 4.3.2.2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 (1)双肺单发、多发或广泛胸膜下网格样或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増厚、迂曲粗条索影,可 见散在数个斑片状实变、偶尔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纵膈淋巴结增大(图4:6例,7.2%,共计83例),多见 于老年人。 (2)单发或多发小叶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图5:5例,6.2%,共计83例)。 4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1) ( Case 1) 女性,83岁,发热(最高体温达38.8℃)、咳嗽、畏寒,伴咽痛、干咳1周,胸闷和气短加重1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46×10°/L(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5.8%(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199%(减低)。影像学检查:A、B.双肺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形 成网格影、支气管壁增厚、左肺下叶片状实变;C.胸片示双肺弥漫网格影,左肺为著。 6)630)23 图5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2) Figs A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Case 2) 女性,56岁,发热3d。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87×10/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10.1%(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0.49×10°L (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0°/L(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0%(减低),总蛋白54.0g/L(减低),白蛋白355g/L(减低),球蛋 白185g/L(减低)。影像学检查:A.右肺中叶外侧段两个小叶中心实变结节、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病灶;B.右肺上叶前段示片状磨 玻璃密度影、其内见斑片状实变灶;C.双肺上叶示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内见斑片状实变;D.右肺中叶、下叶背段片状磨玻璃密度 影内斑片状实变 4.32.3CT影像分期因发病时间及机体对病毒反应而不同可分为5期
Med J Chin PLA, Vol. 45, No. 1, January 30, 2020 7 图3 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3) Fig.3 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3) 男性,65岁,发热 4 d(38.7℃)。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3.72×109 /L(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 0.9×109 /L(减低),C反应蛋白 53.0 mg/L(升高),降钙素原 0.10 ng/ml(升高),肝功能减低,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影像学检查:A、B. 右肺中叶大片实变和下叶 后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C. 左肺下叶外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图4 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1) Fig.4 A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1) 女性,83岁,发热(最高体温达 38.8 ℃)、咳嗽、畏寒,伴咽痛、干咳1周,胸闷和气短加重1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4.6×109 /L(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65.8%(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19.9%(减低)。影像学检查:A、B. 双肺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形 成网格影、支气管壁增厚、左肺下叶片状实变;C. 胸片示双肺弥漫网格影,左肺为著。 图5 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例2) Fig.5 Atypical CT/X-ray imaging manifestation (Case 2) 女性,56岁,发热 3 d。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4.87×109 /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 10.1%(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 0.49×109 /L (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109 /L(减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0%(减低),总蛋白 54.0 g/L(减低),白蛋白 35.5 g/L(减低),球蛋 白 18.5 g/L(减低)。影像学检查:A. 右肺中叶外侧段两个小叶中心实变结节、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病灶;B. 右肺上叶前段示片状磨 玻璃密度影、其内见斑片状实变灶;C. 双肺上叶示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内见斑片状实变;D. 右肺中叶、下叶背段片状磨玻璃密度 影内斑片状实变。 A B C A B C A B C D 26例,31.3%,共计83例),老年人或重症患者多见。 4.3.2.2 不典型CT/X线影像表现 (1)双肺单发、多发或广泛胸膜下网格样或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迂曲粗条索影,可 见散在数个斑片状实变、偶尔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纵膈淋巴结增大(图4:6例,7.2%,共计83例),多见 于老年人。 (2)单发或多发小叶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图5:5例,6.2%,共计83例)。 4.3.2.3 CT影像分期因发病时间及机体对病毒反应而不同可分为5期。 Cha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