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4坐标系统、绘图属性 实验15图形控件、图形方法 实验16菜单 实验17文件系统控件 实验18文件基本操作 实验19多文档界面 实验20 Imagelist、 ToolBar控件 实验21 Tree view、 List view控件 实验22 Status Bar、 ProgressBar控件 实验23 MsFlexGrid控件 实验24数据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实验25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操作 实验26结构化查询语言 实验27ADO数据控件 实验28数据窗体向导、报表 实验29复习迎考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能力(技能)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VB程序设计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编程方法; 熱练掌握 Windows程序设计、多窗体的使用、菜单设计与编程等方法、程序代码设计技巧, 程序调试技巧 5、学时分配 VB基本概念与操作 VB程序设计基础 VB程序设计语句 窗体 数据的输出与输入 常用控件的使用 6663964242812 6663966363 18 对话框程序设计 图形操作 菜单程序设计 多文档界面 5152 Windows通用控件 12 VB与数据库 10 复习 合计 71 87 158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考试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上机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VB程序设计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淑华主编,2004年版 参考书:《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沈美莉主编,2004年版 必要的说明 (无)
6 实验 14 坐标系统、绘图属性 实验 15 图形控件、图形方法 实验 16 菜单 实验 17 文件系统控件 实验 18 文件基本操作 实验 19 多文档界面 实验 20 ImageList、ToolBar 控件 实验 21 TreeView、ListView 控件 实验 22 StatusBar、ProgressBar 控件 实验 23 MsFlexGrid 控件 实验 24 数据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实验 25 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操作 实验 26 结构化查询语言 实验 27 ADO 数据控件 实验 28 数据窗体向导、报表 实验 29 复习迎考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能力(技能)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 VB 程序设计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编程方法; ·熟练掌握 Windows 程序设计、多窗体的使用、菜单设计与编程等方法、程序代码设计技巧, 程序调试技巧。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VB 基本概念与操作 3 3 6 VB 程序设计基础 6 6 12 VB 程序设计语句 6 6 12 窗体 6 6 12 数据的输出与输入 3 3 6 常用控件的使用 9 9 18 对话框程序设计 6 6 12 图形操作 4 6 10 菜单程序设计 2 3 5 文件 4 6 10 多文档界面 2 3 5 Windows 通用控件 8 12 20 VB 与数据库 10 15 25 复习 2 3 5 合计 71 87 158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考试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上机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VB 程序设计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淑华主编,2004 年版 参考书:《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沈美莉主编,2004 年版 8、必要的说明 (无)
网络原理 《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既是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并有 定的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 使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全程的 日常操作、维护和管理,具有独立构建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操作系统》。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 建和维护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网络基本原理。 理解网络的重要概念,包括层、协议、实体、服务等 ·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如IP6、ATM技术、千兆以太网等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网络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网络的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建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共有三种教学形式,即:授课、实验和自学。授课主要以面授为主,主要讲授理论;实 验需要使用专用的实验设备,配合相关的授课内容进行:自学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学 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自学的内容包括指定教材的某一部分和其 它参考书 (1)课堂讲解 第1章网络基础 1-1网络基本概念 1-2网络类型 1-3对等式网络与主从式网络 1-4网络操作系统 1-50SI模型 1-6DoD模型
7 网络原理 《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既是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并有一 定的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 使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全程的 日常操作、维护和管理,具有独立构建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操作系统》。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 建和维护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网络基本原理。 ·理解网络的重要概念,包括层、协议、实体、服务等。 ·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如 IPv6、ATM 技术 、千兆以太网等。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网络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网络的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建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共有三种教学形式,即:授课、实验和自学。授课主要以面授为主,主要讲授理论;实 验需要使用专用的实验设备,配合相关的授课内容进行;自学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学 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自学的内容包括指定教材的某一部分和其 它参考书。 (1) 课堂讲解 第 1 章 网络基础 1-1 网络基本概念 1-2 网络类型 1-3 对等式网络与主从式网络 1-4 网络操作系统 1-5 OSI 模型 1-6 DoD 模型
第2章数据通信 2-1数字与模拟 2-2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2-3基带编码技术 2-4宽带调制技术 2-5同步化 2-6单工与双工 2-7带宽 2-8结束语 第3章网络的组成元件 3-1传输介质 3-2网络拓扑 3-3网络设备 第4章动手架设局域网一一以以太网为例 4-1以太网简介 4-2以双绞线架设以太网 第5章局域网原理 5-1以太网的基本原理 5-2交换式以太网的原理 3令牌环网络简介 5-4 Apple talk简介 5-5小结 第6章广域网 6-1广域网剖析 6-2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物理层标准 6-3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数据链路层标准 6-4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6-5远程控制与远程访问服务 6-6虚拟专用网络(VPN) 第7章无线网络 7-1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7-2IEEE802.11 7-3 Home rF 7-4蓝牙技术( Bluetooth) 7-5 GSM& GPRS 7-6 WAP 第8章IP基础与定址 8-1IP基础 -2IP信息包的传递模式 8-3IP地址表示法 8-4IP地址的等级 8-5子网 8-6无等级的IP地址 8-7网络地址翻译 第9章ARP与ICMP 9-1ARP简介
8 第 2 章 数据通信 2 -1 数字与模拟 2 -2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2 -3 基带编码技术 2 -4 宽带调制技术 2 -5 同步化 2 -6 单工与双工 2 -7 带宽 2 -8 结束语 第 3 章 网络的组成元件 3-1 传输介质 3-2 网络拓扑 3-3 网络设备 第 4 章 动手架设局域网——以以太网为例 4-1 以太网简介 4-2 以双绞线架设以太网 第 5 章 局域网原理 5-1 以太网的基本原理 5-2 交换式以太网的原理 5-3 令牌环网络简介 5-4 Apple talk 简介 5-5 小结 第 6 章 广域网 6-1 广域网剖析 6-2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物理层标准 6-3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数据链路层标准 6-4 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6-5 远程控制与远程访问服务 6-6 虚拟专用网络(VPN) 第 7 章 无线网络 7-1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7-2 IEEE802.11 7-3 HomeRF 7-4 蓝牙技术(Bluetooth) 7-5 GSM&GPRS 7-6 WAP 第 8 章 IP 基础与定址 8-1 IP 基础 8-2 IP 信息包的传递模式 8-3 IP 地址表示法 8-4 IP 地址的等级 8-5 子网 8-6 无等级的 IP 地址 8-7 网络地址翻译 第 9 章 ARP 与 ICMP 9-1 ARP 简介
9-2ARP工具程序 9-3ICMP简介 9-4ICMP工具程序 第10章IP路由 10-1什么是IP路由 10-2路由表简介 10-3 Windows98路由表 10-4静态与动态路由 第11章UDP与TCP 11-1 UDP 11-2TCP的特性 11-3TCP传送机制 11-4TCP连接 11-5TCP信息包 第12章DNS与DHCP 12-1DNS基础 12-2DNS的结构 12-3DNS查询流程 12-4DNS资源记录 12-5DHCP基础 12-6DHCP运作流程 第13章互联网 13-1互联网的结构 13-2上网的方式 13-3万维网 13-4文件传输服务 13-5电子邮件 13-6网络论坛 第14章网络管理与安全 14-1概论 14-2管理机制 14-3管理标准 14-4帐号与权限管理 14-5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14-6防火墙 第15章网络规划 15-1以交叉双绞线连接两个节点 15-2以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多个节点 15-3以集线器连接多个局域网 15-4以交换机连接多个局域网 15-5以路由器分割网络 15-6LAN与WAN的连接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ⅥLAN)隔离计算机
9 9 -2 ARP 工具程序 9 -3 ICMP 简介 9 -4 ICMP 工具程序 第 10 章 IP 路由 10 -1 什么是 IP 路由 10 -2 路由表简介 10 -3 Windows 98 路由表 10 -4 静态与动态路由 第 11 章 UDP 与 TCP 11 -1 UDP 11 -2 TCP 的特性 11 -3 TCP 传送机制 11 -4 TCP 连接 11 -5 TCP 信息包 第 12 章 DNS 与 DHCP 12 -1 DNS 基础 12 -2 DNS 的结构 12 -3 DNS 查询流程 12 -4 DNS 资源记录 12 -5 DHCP 基础 12 -6 DHCP 运作流程 第 13 章 互联网 13 -1 互联网的结构 13 -2 上网的方式 13 -3 万维网 13 -4 文件传输服务 13 -5 电子邮件 13 -6 网络论坛 第 14 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14 -1 概论 14 -2 管理机制 14 -3 管理标准 14 -4 帐号与权限管理 14 -5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14 -6 防火墙 第 15 章 网络规划 15 -1 以交叉双绞线连接两个节点 15 -2 以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多个节点 15 -3 以集线器连接多个局域网 15 -4 以交换机连接多个局域网 15 -5 以路由器分割网络 15 -6 LAN 与 WAN 的连接 (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计算机
实验二、为ⅥAN配置中继 实验三、为ⅥAN配置管理域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实践教学环节 共安排实验16课时 5、学时分配 讲课课时 第1章网络基础 第2章数据通信 第3章网络的组成元件 第4章动手架设局域网一一以以太网为例 第5章局域网原理 第6章广域网 第7章无线网络 33633336 「第8章P基础与定址 第9章ARP与ICMP 第10章IP路由 第11章UDP与TCP 第12章DNS与DHCP 第13章互联网 第14章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5章网络规划 33333 内容 实验课时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ⅥLAN)隔离计算机3 实验二、为ⅥAN配置中继 实验三、为ⅥAN配置管理域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16 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卷面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网络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施威铭硏究室编著,2003年2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10 实验二、为 VLAN 配置中继 实验三、为 VLAN 配置管理域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4、实践教学环节 共安排实验 16 课时。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课时 第 1 章 网络基础 3 第 2 章 数据通信 3 第 3 章 网络的组成元件 6 第 4 章 动手架设局域网——以以太网为例 3 第 5 章 局域网原理 3 第 6 章 广域网 3 第 7 章 无线网络 3 第 8 章 IP 基础与定址 6 第 9 章 ARP 与 ICMP 3 第 10 章 IP 路由 3 第 11 章 UDP 与 TCP 3 第 12 章 DNS 与 DHCP 3 第 13 章 互联网 3 第 14 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 15 章 网络规划 3 合计 48 内容 实验课时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计算机 3 实验二、为 VLAN 配置中继 3 实验三、为 VLAN 配置管理域 3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3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3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1 合计 1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卷面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网络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施威铭研究室编著,2003 年 2 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