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一—“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 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 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己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 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 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 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请市调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 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 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 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 关人物,都做了调査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 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一一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 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 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 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 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 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 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 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 种失落! ⑩0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 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贩子 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 6
6 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 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 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 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 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 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请市调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 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 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 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 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 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 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 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 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 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 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 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 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 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 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 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贩子 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
看到专家的身影 (11)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 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12)那么谁救四堡呢?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5、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17、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18、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巨柱 尉天骢[cong ①辗转读到弟弟的来信,得知将近八十高龄的母亲仍然和弟弟一家住在乡下的老宅子里 弟弟说:“这些年来,我干的都是些体力劳动的工作,生活虽然苦,却从来没有丧失掉上进 的意志,也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想去占别人的便宜。这些年,虽然四处都闹得天翻地覆, 母亲却一直像一根巨柱那样支撑着这个家。多少夏天的晚上,我们母子二人常坐在院子的枣 树下,对着满天星光而聊到深夜,聊到我们家的前几代人物,聊到父亲的早逝,聊到远在外 乡的家人,言语间自然充满了感叹和凄凉,但是,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却不知不觉中给予我 很多启示: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她的话却成为鼓舞我要不断奋斗的力量……
7 看到专家的身影。 (11)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 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12)那么谁救四堡呢?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5、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 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 分) 17、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 分) 18、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巨柱 尉天骢[cōng] ①辗转读到弟弟的来信,得知将近八十高龄的母亲仍然和弟弟一家住在乡下的老宅子里。 弟弟说:“这些年来,我干的都是些体力劳动的工作,生活虽然苦,却从来没有丧失掉上进 的意志,也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想去占别人的便宜。这些年,虽然四处都闹得天翻地覆, 母亲却一直像一根巨柱那样支撑着这个家。多少夏天的晚上,我们母子二人常坐在院子的枣 树下,对着满天星光而聊到深夜,聊到我们家的前几代人物,聊到父亲的早逝,聊到远在外 乡的家人,言语间自然充满了感叹和凄凉,但是,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却不知不觉中给予我 很多启示: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她的话却成为鼓舞我要不断奋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