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64个科396种植物 自然寄主有36个科214种植物,常见的重要寄主除 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莴苣、向日葵、胡萝 卜、大豆、蚕豆和豌豆等; °病菌致病性有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64个科396种植物。 • 自然寄主有36个科214种植物,常见的重要寄主除 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莴苣、向日葵、胡萝 卜、大豆、蚕豆和豌豆等; • 病菌致病性有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以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夏 (冬油菜区)和越冬(夏油菜区) 春季,在旬平均气温超过5℃、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土壤中的 菌核陆续萌发,油菜抽薹开花期间、的平均气温8~14℃C时 大量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从成熟的子囊盘喷射出来,随气 流传播最远可至数公里 子囊孢子在寄主上萌发产生侵入丝,借机械压力从寄主表皮 细胞间隙或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寄主体内发育成菌丝 菌丝也可以用同样方式直接侵染寄主。在寄主体内,菌丝可 以分泌多种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草酸等,分解和杀 死寄主细胞,导致发病; 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引 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沾附病花瓣、病叶 片而诱发茎发病
病害循环 •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以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夏 (冬油菜区)和越冬(夏油菜区) 。 • 春季,在旬平均气温超过5℃、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土壤中的 菌核陆续萌发,油菜抽薹开花期间、旬平均气温8~14℃时, 大量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从成熟的子囊盘喷射出来,随气 流传播最远可至数公里。 • 子囊孢子在寄主上萌发产生侵入丝,借机械压力从寄主表皮 细胞间隙或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寄主体内发育成菌丝。 菌丝也可以用同样方式直接侵染寄主。在寄主体内,菌丝可 以分泌多种果胶酶 、纤维素酶 、蛋白酶 和草酸等,分解和杀 死寄主细胞,导致发病; • 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引 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沾附病花瓣、病叶 片而诱发茎发病
发病因素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 2~4月(花期)的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条件、品种 抗病性。 越冬菌核数量:越冬菌核多,引起初侵染的子囊孢子 数量大,发病重; 气候条件: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气温、日照 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与病害的发生均有关系,成熟前 20天内大量降雨,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因素 栽培条件:轮作与连作,播种期,水肥管理; 品种抗病性:分枝习性,木质化程度,叶片蜡粉,开 花期
发病因素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 2~4月(花期)的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条件、品种 抗病性。 越冬菌核数量:越冬菌核多,引起初侵染的子囊孢子 数量大,发病重; 气候条件: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气温、日照 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与病害的发生均有关系,成熟前 20天内大量降雨,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因素; 栽培条件:轮作与连作,播种期,水肥管理; 品种抗病性:分枝习性,木质化程度,叶片蜡粉,开 花期
防治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主体, 结合农业措施进行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油菜抗病性较 强 2)减少菌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田间菌核的积 累,尤以水稻和油菜的轮作防病效果最佳;无病株留 种;及时处理病油菜残体,以减少越冬、越夏菌源; 3)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根据品种的特性、气候条 件,适时播种移栽,缩短与子囊盘发生期的吻合时 间,减轻发病;合理施肥,促苗壮; 4)改善田间小气候:长江流域地区,春季多雨,应深 沟窄畦,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通光条件;及时 摘除病叶,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防 治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主体, 结合农业措施进行的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油菜抗病性较 强; 2)减少菌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田间菌核的积 累,尤以水稻和油菜的轮作防病效果最佳;无病株留 种;及时处理病油菜残体,以减少越冬、越夏菌源; 3)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根据品种的特性、气候条 件,适时播种移栽,缩短与子囊盘发生期的吻合时 间,减轻发病;合理施肥,促苗壮; 4)改善田间小气候:长江流域地区,春季多雨,应深 沟窄畦,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通光条件;及时 摘除病叶,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2药剂防洽: 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药一次。菌核净、多菌 灵、炭特灵、甲基托布津等; 3生物防治 多种寄生性真菌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 木霉( Trichoderma spp.)、盾壳霉( Coniothyrium minitans)、黏帚霉( Gliocladium virens)等,可以 寄生菌核,防治效果可达40~80%。有较强的生物防 治潜力;
2 药剂防治: 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药一次。菌核净、多菌 灵、炭特灵、甲基托布津等; 3 生物防治: 多种寄生性真菌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 木霉(Trichoderma spp.)、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黏帚霉(Gliocladium virens)等,可以 寄生菌核,防治效果可达40~80%。有较强的生物防 治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