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
• 贾谊论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政治家。北宋豪放派诗人的代表。和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号称“三苏”,并列入“唐宋八 大家”。 贾谊其人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 西汉洛阳人。学识渊博,是西汉时 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文《过秦论》、《治安策》等非 常有名,鲁迅称其文是“西汉鸿 文”。赋的代表作有《鵬鸟赋》、 《吊屈原赋》等
作者简介 • 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政治家。北宋豪放派诗人的代表。和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号称“三苏”,并列入“唐宋八 大家”。 贾谊其人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 西汉洛阳人。学识渊博,是西汉时 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文《过秦论》、《治安策》等非 常有名,鲁迅称其文是“西汉鸿 文” 。赋的代表作有《鵩鸟赋》、 《吊屈原赋》等
时代背景 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取胜建立西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来巩固其中央集权:立同姓王,灭异姓王;分封文武功臣。汉 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听政,篡夺了政权。吕后去世后吕氏和 刘姓争权夺利。周勃趁机夺回军权,杀吕产,灭吕姓。元老们 迎刘恒傚皇帝,即汉文帝。周勃、灌婴等元老为刘姓天下的重 新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文帝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和其后的汉景帝并称“文景之 治”。他即位后唯才是举,不注重资历和年龄,大胆起用提拔 了一批有才能的年轻人,贾谊就是其中之一。贾谊年少即已才 华横溢。21岁被任命为博士,不久又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提 出了许多治国方针,总的原则就是要进行政治改革:在朝廷外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朝廷內主张不任用元老;对外主张对匈 奴作战,不要和亲。 ·这些主张在当时不合时宜,又损害了诸侯王和元老的利益,因 此被贬长沙王太傅。后做梁怀王(太子)太傅。粱怀王骑马摔 死,贾谊因悲伤过度,忧郁而死。他一生短促,有才能但没有 发挥出来。苏轼的《贾谊论》针对这一状况进行评价
时代背景 • 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取胜,建立西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来巩固其中央集权:立同姓王,灭异姓王;分封文武功臣。汉 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听政,篡夺了政权。吕后去世后吕氏和 刘姓争权夺利。周勃趁机夺回军权,杀吕产,灭吕姓。元老们 迎刘恒做皇帝,即汉文帝。周勃、灌婴等元老为刘姓天下的重 新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 汉文帝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和其后的汉景帝并称“文景之 治”。他即位后唯才是举,不注重资历和年龄,大胆起用提拔 了一批有才能的年轻人,贾谊就是其中之一。贾谊年少即已才 华横溢。21岁被任命为博士,不久又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提 出了许多治国方针,总的原则就是要进行政治改革:在朝廷外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朝廷内主张不任用元老;对外主张对匈 奴作战,不要和亲。 • 这些主张在当时不合时宜,又损害了诸侯王和元老的利益,因 此被贬长沙王太傅。后做梁怀王(太子)太傅。梁怀王骑马摔 死,贾谊因悲伤过度,忧郁而死。他一生短促,有才能但没有 发挥出来。苏轼的《贾谊论》针对这一状况进行评价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 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这种 才能真正难得。可惜啊!贾谊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 而不能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 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这种 才能真正难得。可惜啊!贾谊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 而不能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夫看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 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君子追求的理想远大,那么一定要有所等待;追求的目标 宏大,那么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有可被帝王招 致(即为帝王服务)的才能,但是最终并不能发挥自己才能 的万分之一,不一定都是当时国君的过错,有的也是这些贤 人自己造成的 苏轼的人才思想:人要有才,还要有所忍耐、等待,才能使 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然后指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原因 也往往在于他们自己
•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 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 君子追求的理想远大,那么一定要有所等待;追求的目标 宏大,那么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有可被帝王招 致(即为帝王服务)的才能,但是最终并不能发挥自己才能 的万分之一,不一定都是当时国君的过错,有的也是这些贤 人自己造成的。 苏轼的人才思想:人要有才,还要有所忍耐、等待,才能使 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然后指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原因, 也往往在于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