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的变化 (二)光质的变化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 紫外线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光质的变化 (二)光质的变化 1.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 紫外线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光强度的变化 光强度的变化 太阳常数为1.94卡/厘米2/分钟( Cal/cm?/m 1.空间:高纬度,低强度;低纬度荒漠年平均光强 200KCal/cm2,北极为120KCal/cm2。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米,入射光能的 70%,海平面为50 坡向: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 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2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早晚强度较低 3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光强度的变化 二、光强度的变化 太阳常数为1.94卡/厘米2 /分钟 (Cal/cm2 /m) 1. 空间:高纬度,低强度;低纬度荒漠年平均光强 200KCal/cm2 ,北极为120KCal/cm2 。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米,入射光能的 70%,海平面为50%。 坡向: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 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2.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 早晚强度较低 3.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水体分层 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 15米深处,50%衰减。根据光照强度将水 体分为: 光亮带( 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大于等于代谢能。 弱光带( 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 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水体分层 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 15米深处,50%衰减。根据光照强度将水 体分为: 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大于等于代谢能。 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性质 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