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5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580-586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 587-592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一九三九年 九月二十八日) ……………………………………… 593-601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 602-614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 615-617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 ……… 618-620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 621-656 第一章 中国社会 …………………………………………… 621 第一节 中华民族 ……………………………………………… 621 第二节 古代的封建社会 ………………………………………… 623 第三节 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 626 第二章 中国革命………………………………………………… 632 第一节 百年来的革命运动 ……………………………………… 632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对象 ………………………………………… 63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 ………………………………………… 636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动力 ………………………………………… 637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性质 ………………………………………… 646 第六节 中国革命的前途 ………………………………………… 649 第七节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 ……………………… 651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二十日) …………………………………………………… 657-658 纪念白求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659-661
目 录 5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580-586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 587-592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一九三九年 九月二十八日) ……………………………………… 593-601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 602-614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 615-617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 ……… 618-620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 621-656 第一章 中国社会 …………………………………………… 621 第一节 中华民族 ……………………………………………… 621 第二节 古代的封建社会 ………………………………………… 623 第三节 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 626 第二章 中国革命………………………………………………… 632 第一节 百年来的革命运动 ……………………………………… 632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对象 ………………………………………… 63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 ………………………………………… 636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动力 ………………………………………… 637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性质 ………………………………………… 646 第六节 中国革命的前途 ………………………………………… 649 第七节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 ……………………… 651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二十日) …………………………………………………… 657-658 纪念白求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659-661
6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新民主主义论 (一九四○年一月) ……………………… 662-711 一 中国向何处去………………………………………………… 662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663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663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666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672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678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 679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 683 九 驳顽固派……………………………………………………… 685 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689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694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696 一三 四个时期…………………………………………………… 699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704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06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一九四○年一月 二十八日) ………………………………………………… 712-714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 715-720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 721-726 《中国工人》发刊词 (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 727-728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 (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 729-730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 ………… 731-740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一九四○年三月六日) ……… 741-743
6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新民主主义论 (一九四○年一月) ……………………… 662-711 一 中国向何处去………………………………………………… 662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663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663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666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672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678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 679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 683 九 驳顽固派……………………………………………………… 685 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689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694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696 一三 四个时期…………………………………………………… 699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704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06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一九四○年一月 二十八日) ………………………………………………… 712-714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 715-720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 721-726 《中国工人》发刊词 (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 727-728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 (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 729-730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 ………… 731-740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一九四○年三月六日) ……… 741-743
目 录 7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 年三月十一日) …………………………………………… 744-752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 (一九四○年五月四日)753-758 团结到底 (一九四○年七月五日) ………………………… 759-761 论政策 (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762-770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 二十日) …………………………………………………… 771-777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771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 记者的谈话……………………………………………………… 771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 十八日) …………………………………………………… 778-780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 五月八日) ………………………………………………… 781-786
目 录 7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 年三月十一日) …………………………………………… 744-752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 (一九四○年五月四日)753-758 团结到底 (一九四○年七月五日) ………………………… 759-761 论政策 (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762-770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 二十日) …………………………………………………… 771-777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771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 记者的谈话……………………………………………………… 771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 十八日) …………………………………………………… 778-780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 五月八日) ………………………………………………… 781-786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 上 )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 上 )
343 反 对 日 本 进 攻 的 方 针 、 办 法 和 前 途 � (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月 二 十 三 日 ) 一 两 种 方 针 中 国 共 产 党 中 央 委 员 会 于 卢 沟 桥 事 变 〔1〕 的 第 二 日 , 七 月 八 日 , 向 全 国 发 表 了 号 召 抗 战 的 宣 言 。 宣 言 中 说 : “ 全 国 同 胞 们 ! 平 津 危 急 ! 华 北 危 急 ! 中 华 民 族 危 急 ! 只 有 全 民 族 实 行 抗 战 , 才 是 我 们 的 出 路 。 我 们 要 求 立 刻 给 进 攻 的 日 军 以 坚 决 的 抵 抗 , 并 立 刻 准 备 应 付 新 的 大 事 变 。 全 国 上 下 应 立 刻 放 弃 任 何 与 日 寇 和 平 苟 安 的 打 算 。 全 中 国 同 胞 们 ! 我 们 应 该 赞 扬 和 拥 护 冯 治 安 部 的 英 勇 抗 战 。 我 们 应 该 赞 扬 和 拥 护 华 北 当 局 与 国 土 �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月 七 日 ,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发 动 了 卢 沟 桥 事 变 , 企 图 以 武 力 吞 并 全 中 国 。 全 国 人 民 一 致 要 求 对 日 作 战 。 蒋 介 石 迟 迟 至 事 变 后 十 日 才 在 庐 山 发 表 谈 话 , 确 定 了 准 备 对 日 抗 战 的 方 针 。 这 是 由 于 全 国 人 民 的 压 力 , 同 时 也 由 于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行 动 已 严 重 地 打 击 了 英 美 帝 国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利 益 和 蒋 介 石 所 直 接 代 表 的 大 地 主 大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 但 就 在 这 时 , 蒋 介 石 政 府 仍 然 同 日 本 继 续 谈 判 , 甚 至 接 受 日 本 同 中 国 地 方 当 局 议 定 所 谓 和 平 解 决 的 办 法 。 一 直 到 八 月 十 三 日 日 军 大 举 进 攻 上 海 , 蒋 介 石 在 东 南 的 统 治 地 位 已 无 法 维 持 , 才 被 迫 实 行 抗 战 。 但 在 这 以 后 , 直 到 一 九 四 四 年 , 蒋 介 石 同 日 本 的 秘 密 谋 和 活 动 , 始 终 没 有 停 止 。 蒋 介
343 反 对 日 本 进 攻 的 方 针 、 办 法 和 前 途 � (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月 二 十 三 日 ) 一 两 种 方 针 中 国 共 产 党 中 央 委 员 会 于 卢 沟 桥 事 变 〔1〕 的 第 二 日 , 七 月 八 日 , 向 全 国 发 表 了 号 召 抗 战 的 宣 言 。 宣 言 中 说 : “ 全 国 同 胞 们 ! 平 津 危 急 ! 华 北 危 急 ! 中 华 民 族 危 急 ! 只 有 全 民 族 实 行 抗 战 , 才 是 我 们 的 出 路 。 我 们 要 求 立 刻 给 进 攻 的 日 军 以 坚 决 的 抵 抗 , 并 立 刻 准 备 应 付 新 的 大 事 变 。 全 国 上 下 应 立 刻 放 弃 任 何 与 日 寇 和 平 苟 安 的 打 算 。 全 中 国 同 胞 们 ! 我 们 应 该 赞 扬 和 拥 护 冯 治 安 部 的 英 勇 抗 战 。 我 们 应 该 赞 扬 和 拥 护 华 北 当 局 与 国 土 �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月 七 日 ,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发 动 了 卢 沟 桥 事 变 , 企 图 以 武 力 吞 并 全 中 国 。 全 国 人 民 一 致 要 求 对 日 作 战 。 蒋 介 石 迟 迟 至 事 变 后 十 日 才 在 庐 山 发 表 谈 话 , 确 定 了 准 备 对 日 抗 战 的 方 针 。 这 是 由 于 全 国 人 民 的 压 力 , 同 时 也 由 于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行 动 已 严 重 地 打 击 了 英 美 帝 国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利 益 和 蒋 介 石 所 直 接 代 表 的 大 地 主 大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 但 就 在 这 时 , 蒋 介 石 政 府 仍 然 同 日 本 继 续 谈 判 , 甚 至 接 受 日 本 同 中 国 地 方 当 局 议 定 所 谓 和 平 解 决 的 办 法 。 一 直 到 八 月 十 三 日 日 军 大 举 进 攻 上 海 , 蒋 介 石 在 东 南 的 统 治 地 位 已 无 法 维 持 , 才 被 迫 实 行 抗 战 。 但 在 这 以 后 , 直 到 一 九 四 四 年 , 蒋 介 石 同 日 本 的 秘 密 谋 和 活 动 , 始 终 没 有 停 止 。 蒋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