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 ○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地球仪有什么用处? ○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你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吗? ○你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圆形的,月亮是圆形的,从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到的地球也 是圆形的。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 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图1.1)。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 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眠前的 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 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 是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 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 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 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 斗笠。 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平洋 大 印度洋 菲律宾拆 洋 洋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地球卫星照片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1522年,葡萄牙 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航海家麦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 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休。 一个球体。 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阅读材料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員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 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 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 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横渡 过印度洋,再绕过妤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 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柬了人们关于地平、地 方与地圆的争论。有趣的是,当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 后、在得到的许多礼物中就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 麦哲伦(1480-1521) 题写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 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图1.2所示 的是一组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图1.2地球的大小 匹活动 1.下面的事例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参 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图1.3 图14月食照片 (2)你看见过月食吗?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请你根据月食照 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3)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实证,能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还能 举出一些其他例子吗? 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在这个家园中生活,需 要了解它的面貌。例如,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上海 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和地区, 它们分别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等等。但是,地球太 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 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 的模型—地球仪(图1.5)。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 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 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图1.5地球仪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活动 参照图1.6,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 皮泥等)。 (1)如图中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 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4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2)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23.5° 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图中箭头④所指的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 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图中⑤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图1.6制作简易地球仪 一纬线和经线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下图是简化了的地球 仪 地轴地球自转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 环绕地球一周的 面的交点。 圆图。赤道是最 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飞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的交点。 半圆。 图1.7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 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的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