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中考模拟试题(卷) 语文 :座位号 亲爱的同学,三年时光,在你的辛勤耕耘中悄然滑过。今天,面对眼前的 这份试卷,请放松你的心情,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规范书写,收获一份满意, :你一定是最棒的!祝你考试成功 类型 A卷 三合计四五六七 A卷(100分) 积累运用(26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板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2.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横线上(4分) 相形见拙根深蒂故龙yin凤哕言不由 zhong 3.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典范,代表)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植被:指胡髭) 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惘然:失望) D他(它)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荫庇:比喻保护照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地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 B.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李春城看望、鼓励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 C.王一冒着山体可能滑坡,再一次上山,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 语文模拟试题第1页共11页
语文模拟试题 第 1 页 共 11 页 2008—2009 学年中考模拟试题(卷) 语 文 座位号: 亲爱的同学,三年时光,在你的辛勤耕耘中悄然滑过。今天,面对眼前的 这份试卷,请放松你的心情,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规范书写,收获一份满意, 你一定是最棒的!祝你考试成功。 类型 题号 A 卷 B 卷 总分 一 二 三 合计 四 五 六 七 得分 A 卷(100分) 一 积累运用(26 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板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2.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横线上(4 分) 相形见拙_____ 根深蒂故_____ 龙 yín 凤哕_______ 言不由 zhōng_____ 3.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典范,代表)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植被:指胡髭) 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惘然:失望) D.他(它)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荫庇:比喻保护照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分) A.在地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 B.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李春城看望、鼓励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 C.王一冒着山体可能滑坡,再一次上山,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 学号 班级 姓名 ……………………… 装………………………………… 订………………………………… 线………………………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D.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关键。 5.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B.①⑤④②③C.④①③⑤②D.④⑤③①② 6.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近10多年随着人 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了。这不是某 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 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 重新和谐 A.尽管那么只有才能B.尽管所以只要就 C.如果那么只有才能D.如果所以只要就 7.古文填空(6分) (1)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成功写愁的诗词名句,如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的绵绵哀愁;范仲淹的“人不 寐 的戍边将士的家国之愁:也有李清照的“帘卷 西风, ”的独自消魂的闺中清愁 (2)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 "与孟子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3)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 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8.四位能言善辩的工匠,振振有辞地讨论着某建筑物围墙的门该怎么修的事。(3分) 胖工匠说:“门一定要宽,才能体现‘开放’。” 瘦工匠说: 矮而胖工匠说:“ 高而瘦工匠说:“ 9.根据语境,联系标题的相关信息,在下列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3分) 用心良苦 在学校的颁奖典礼上,校长宣布学习成绩优秀这名单,并请他们上台领奖。 语文模拟试题第2页共11页
语文模拟试题 第 2 页 共 11 页 D.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关键。 5.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水立方”采用的 ETFE 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 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6.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______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___近 10 多年随着人 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了。这不是某 个国家能 独自解决的,______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____实现人类与自然的 重新和谐。 A.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B. 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D. 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7.古文填空(6分) (1)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成功写愁的诗词名句,如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的 亡 国 之 君 的 绵 绵 哀 愁 ; 范 仲 淹 的 “ 人 不 寐, 。”的戍边将士的家国之愁;也有李清照的“帘卷 西风, 。”的独自消魂的闺中清愁。 (2)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 ____,_________ ___"与孟子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3)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 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 _"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8.四位能言善辩的工匠,振振有辞地讨论着某建筑物围墙的门该怎么修的事。(3 分) 胖工匠说:“门一定要宽,才能体现‘开放’。” 瘦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矮而胖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而瘦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语境,联系标题的相关信息,在下列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3 分) 用心良苦 在学校的颁奖典礼上,校长宣布学习成绩优秀这名单,并请他们上台领奖
第一名,赛里姆——”没人回答,也没人上台。校长又重复叫了一遍,仍没 人答应。校长叫到第四遍时,赛里姆才慢吞吞地走上台去。 过后,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连自己的名字也听不清? 他说:“不是我听不清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 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 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一一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 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 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 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 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 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 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 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 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 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 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 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 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 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 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 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 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 语文模拟试题第3页共11页
语文模拟试题 第 3 页 共 11 页 “第一名,赛里姆——”没人回答,也没人上台。校长又重复叫了一遍,仍没 人答应。校长叫到第四遍时,赛里姆才慢吞吞地走上台去。 过后,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连自己的名字也听不清?” 他说:“不是我听不清, 。” 二.阅读理解(24 分) (一)现代文阅读(12 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 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 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 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 ....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 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 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 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 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 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 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 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 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 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 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 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 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 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 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 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
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2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6.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7.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⑥⑦两段说说 作者“读”出了什么?(2分) 2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分) 29.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受其中一方面 举例谈谈感受。(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 (2)贤者能勿丧耳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9.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孟子的“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的是什么?(2分) 10.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 迹。(不超过20字)(2分) ,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模拟试题第4页共11页
语文模拟试题 第 4 页 共 11 页 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2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 分) 答: 26.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27.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⑥⑦两段说说 作者“读”出了什么?(2 分) 答: 2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 分) 答: 29.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受其中一方面 举例谈谈感受。(3 分) 答: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故患有所不辟. (2)贤者能勿丧.耳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9. 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的“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的是什么?(2 分) 。 10.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 迹。(不超过 20 字)(2 分) 。 三,作文 (50 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冰雪消融,是春天的开始;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退是进的开 始;输是贏的开始。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风景;平凡 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请以“开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除诗歌外自选。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3、书写规范, 题目 语文模拟试题第5页共11页
语文模拟试题 第 5 页 共 11 页 有人说:冰雪消融,是春天的开始;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退是进的开 始;输是赢的开始。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风景;平凡 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请以“开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要求:1、文体除诗歌外自选。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 600 字; 3、书写规范, 工整。 题目: 2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