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铜合金的时效强化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过饱和α固溶体的某一晶面上产生铜原子偏聚现象, 形成铜原子富集区(GP[工]区),从而使α固溶体产生严重的晶格畸 变,位错运动受到阻碍,合金强度提高。 第二阶段:随时间延长,GP[I进一步扩大,并发生有序化, 便形成有序的富铜区,称为GP区,其成分接近CUA2(相),成 为中间状态,常用硏表示。的析出,进一步加重了α相的晶格畸变, 使合金强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阶段: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工]区继续 偏聚。当铜与铝原子之比为1:2时,形成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的过渡 相θ′。θ相出现的初期,母相的晶格畸变达到最大,合金强度达到峰 值。 第四阶段:时效后期,过渡相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落,形成 与基体有明显相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CuA2,称为θ相。此时,θ相与 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共格畸变也随之消失,随着θ相质点的聚 集长大,合金明显软化,强度、硬度降低
铝铜合金的时效强化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过饱和α固溶体的某一晶面上产生铜原子偏聚现象, 形成铜原子富集区(GP[Ⅰ]区),从而使α固溶体产生严重的晶格畸 变,位错运动受到阻碍,合金强度提高。 第二阶段:随时间延长,GP[Ⅰ]区进一步扩大,并发生有序化, 便形成有序的富铜区,称为GP[Ⅱ]区,其成分接近CuAl2(θ相),成 为中间状态,常用θ″表示。θ″的析出,进一步加重了α相的晶格畸变, 使合金强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阶段: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Ⅱ]区继续 偏聚。当铜与铝原子之比为1:2时,形成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的过渡 相θ′。θ′相出现的初期,母相的晶格畸变达到最大,合金强度达到峰 值。 第四阶段:时效后期,过渡相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落,形成 与基体有明显相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CuAl2,称为θ相。此时,θ相与 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共格畸变也随之消失,随着θ相质点的聚 集长大,合金明显软化,强度、硬度降低
过剩相强化 如果铝中加入合金元素的数量超过了极限溶解度,则在固溶处理 加热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出现,称为过剩相。在 铝合金中,这些过剩相通常是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在合金中 阻碍位错运动,使合金强化,这称为过剩相强化。在生产中常常采用 这种方式来强化铸造铝合金和耐热铝合金。过剩相数量越多,分布越 弥散,则强化效果越大。但过剩相太多,则会使强度和塑性都降低。 过剩相成分结构越复杂,熔点越高,则髙温热稳定性越好 细化组织强化 许多铝合金组织都是由α固溶体和过剩相组成的。若能细化铝合 金的组织,包括细化α固溶体或细化过剩相,就可使合金得到强化
❖ 过剩相强化 如果铝中加入合金元素的数量超过了极限溶解度,则在固溶处理 加热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出现,称为过剩相。在 铝合金中,这些过剩相通常是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在合金中 阻碍位错运动,使合金强化,这称为过剩相强化。在生产中常常采用 这种方式来强化铸造铝合金和耐热铝合金。过剩相数量越多,分布越 弥散,则强化效果越大。但过剩相太多,则会使强度和塑性都降低。 过剩相成分结构越复杂,熔点越高,则高温热稳定性越好。 ❖ 细化组织强化 许多铝合金组织都是由α固溶体和过剩相组成的。若能细化铝合 金的组织,包括细化α固溶体或细化过剩相,就可使合金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