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导入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 间。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权利和义务分为法律范畴和道德范畴两个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意 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规范,统一性、强制性、惩戒性是其特色:道德权利和义务是民间意 志,是公民行为的高尚追求,多样性、自觉性、劝善性是其特色。正如《汉书》所言:“夫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①本 章将重点探讨家庭和职业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需要认知哪 些相关法律知识,从而在法律和道德的引导下,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 (一)什么是职业 1,职业概念: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 2,职业特点:(1)专业性与专门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活动内容和目的、方式 比较专一:(2)长期性与稳定性,职业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续性;(3)认同性与普适性,职业 需要得到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认同,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能够为普通公民所从事而不是特权行 3,职业意义:(1)个人价值。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的基本手段;(2)社 会价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概念: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1)从业者的个人品质(2)从业者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1)一般属性:职业道德首先要符合社会认可的一般性、普遍性 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2)特殊属性:职业道德具有本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个人品质和行 ①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页
1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导入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 间。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权利和义务分为法律范畴和道德范畴两个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意 志,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规范,统一性、强制性、惩戒性是其特色;道德权利和义务是民间意 志,是公民行为的高尚追求,多样性、自觉性、劝善性是其特色。正如《汉书》所言:“夫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①本 章将重点探讨家庭和职业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需要认知哪 些相关法律知识,从而在法律和道德的引导下,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道德 (一)什么是职业 1,职业概念: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 2,职业特点:(1)专业性与专门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活动内容和目的、方式 比较专一;(2)长期性与稳定性,职业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续性;(3)认同性与普适性,职业 需要得到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认同,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能够为普通公民所从事而不是特权行 为。 3,职业意义:(1)个人价值。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的基本手段;(2)社 会价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概念: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1)从业者的个人品质(2)从业者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1)一般属性:职业道德首先要符合社会认可的一般性、普遍性 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2)特殊属性:职业道德具有本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个人品质和行 ①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 页
业性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爱岗敬业 1,一般要求。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表现为 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 2,三个属性。(1)利益属性:为追逐商业利润和金钱而从业,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爱岗 敬业;(2)理想属性:为获得个人人生理想之成功和价值实现而爱岗敬业;(3)公益属性: 为了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大众利益而爱岗敬业。三种属性构成爱岗敬业的不同道德层次, 都有合理性,但是满足于利益属性则限制了人的发展,将人的追求局限于低级层次:满足于 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层次可以推进个人发展,却并不是必然走向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 与统一,而单一的公益属性无法在公众中普及,并有可能忽视个人利益而被放弃。所以爱岗 敬业应该是三个属性的结合。特别注意的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职业,一定要以公益追求作为 爱岗敬业的基本精神支持,而不能满足个人的低级需要导致权力寻租。正如陆贽所说:“夫国 家作事,以公共为心者,人必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哪而叛之…”2 3,观点碰撞。如何对待爱岗敬业与“跳槽”择业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人的职业生涯所 从事职业的变化是正常的,是人尽其才的需要,也是社会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必 然结果。但是只要在某个岗位上从事某种职业,就要遵循爱岗敬业的要求。缺少忠诚的心态 是无法做好任何一份职业的 (二)诚实守信 1,一般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2,本质要求。(1)职业活动中个人所享受的职业权利和所尽的职业义务的价值量关系应该 是合理的,即个人所付出的职业劳动和他的职业所得之比较,应该是社会公认的公平:(2) 个人获得职业利益的手段应该公正,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不能以欺诈和其他不正 当手段从事职业活动:(3)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承诺应该兑现,即使与个人或部门利 益无关 3,必要性。职业关系和职业交往活动,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一旦违背了诚实守 信的原则,不仅正常的职业关系遭到破坏,利益遭受损失,破坏社会公正,而且会损害个人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4页
2 业性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爱岗敬业 1,一般要求。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表现为 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 求。 2,三个属性。(1)利益属性:为追逐商业利润和金钱而从业,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爱岗 敬业;(2)理想属性:为获得个人人生理想之成功和价值实现而爱岗敬业;(3)公益属性: 为了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大众利益而爱岗敬业。三种属性构成爱岗敬业的不同道德层次, 都有合理性,但是满足于利益属性则限制了人的发展,将人的追求局限于低级层次;满足于 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层次可以推进个人发展,却并不是必然走向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 与统一,而单一的公益属性无法在公众中普及,并有可能忽视个人利益而被放弃。所以爱岗 敬业应该是三个属性的结合。特别注意的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职业,一定要以公益追求作为 爱岗敬业的基本精神支持,而不能满足个人的低级需要导致权力寻租。正如陆贽所说:“夫国 家作事,以公共为心者,人必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咈而叛之……”② 3,观点碰撞。如何对待爱岗敬业与“跳槽”择业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人的职业生涯所 从事职业的变化是正常的,是人尽其才的需要,也是社会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必 然结果。但是只要在某个岗位上从事某种职业,就要遵循爱岗敬业的要求。缺少忠诚的心态 是无法做好任何一份职业的。 (二)诚实守信 1,一般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2,本质要求。(1)职业活动中个人所享受的职业权利和所尽的职业义务的价值量关系应该 是合理的,即个人所付出的职业劳动和他的职业所得之比较,应该是社会公认的公平;(2) 个人获得职业利益的手段应该公正,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不能以欺诈和其他不正 当手段从事职业活动;(3)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承诺应该兑现,即使与个人或部门利 益无关。 3,必要性。职业关系和职业交往活动,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一旦违背了诚实守 信的原则,不仅正常的职业关系遭到破坏,利益遭受损失,破坏社会公正,而且会损害个人 ②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4 页
或团体的形象,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双输结局 例证:齐二药事件回放 (三)办事公道 1,一般要求。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 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2,四个体现。(1)服务团体,不损害自己所属的团体利益:(2)服务社会,不损害社会公 众和国家、民族利益;(3)不以职业之便利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4)在处理各种利害关系 时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需要遵 守有关的回避规定,即五种法定回避的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拟制亲关系);三种公务员职业回避的事务(任职回避、公务回避 地区回避)。 (四)服务群众 1,一般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 供高质量的服务 2,必要性。(1)职业活动成功的需要。不能为群众服务的职业是没有生命力的:(2)社会 主义道德的总原则的体现 3,行业要求。(1)商业领域:以良好的服务群众意识获得合法收益是应当的;为群各种服 务可以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获得双赢:(2)公务领域尤其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 求。因为政府部门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谋单位利益,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独立于群众之外的利 益,因此,公务领域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而交换得利。(3)事业单位,即介于政府部门和商 业领域之间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必须以为群众服务作为价值导引,不能使职业活动沉 沦与价值交换和单纯的牟利 (五)服务社会 1,一般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 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2,必要性。(1)个人生存的必需条件,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是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利益,正 如孔子所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2)个人道德发展的最终归宿。正如墨子所说:“万 事莫贵于义”。 结论: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为未来的从业生涯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7页
3 或团体的形象,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双输结局。 例证:齐二药事件回放 (三)办事公道 1,一般要求。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 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2,四个体现。(1)服务团体,不损害自己所属的团体利益;(2)服务社会,不损害社会公 众和国家、民族利益;(3)不以职业之便利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4)在处理各种利害关系 时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需要遵 守有关的回避规定,即五种法定回避的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拟制亲关系);三种公务员职业回避的事务(任职回避、公务回避、 地区回避)。 (四)服务群众 1,一般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 供高质量的服务 2,必要性。(1)职业活动成功的需要。不能为群众服务的职业是没有生命力的;(2)社会 主义道德的总原则的体现 3,行业要求。(1)商业领域:以良好的服务群众意识获得合法收益是应当的;为群各种服 务可以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获得双赢;(2)公务领域尤其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 求。因为政府部门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谋单位利益,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独立于群众之外的利 益,因此,公务领域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而交换得利。(3)事业单位,即介于政府部门和商 业领域之间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必须以为群众服务作为价值导引,不能使职业活动沉 沦与价值交换和单纯的牟利 (五) 服务社会 1,一般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 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2,必要性。(1)个人生存的必需条件,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是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利益,正 如孔子所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2)个人道德发展的最终归宿。正如墨子所说:“万 事莫贵于义”。③ 结论: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为未来的从业生涯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③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7 页
三、依法从事职业活动 (一)与职业高度相关的法律条文介绍 1,一般介绍。普适性法律规范:《劳动法》:特定法律规范:《公务员法》、《教师法》、《律师 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等,此外还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安全生 产法》中有关职业活动的法律规定。 2,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1)基本原则;(2)从业者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二)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1,依法处理劳动纠纷。协商一一调解一一仲裁一一诉讼 2,依法解决公务员人事争议。申诉;控告:仲裁—一诉讼,注意各自得适用范围不同,相 互之间不是递进关系。 案例分析1:打工妹梦断制鞋厂 案例分析2:她能控告卫生局长吗 四、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必要性 1,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需要 2,成长为优秀大学生的需要 3,职业与事业成功的需要 4,社会运转与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途径 1,间接经验的学习。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 2,直接经验的积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磨砺德性,践行法规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择业与创业:既是责任也是权利 (一)“统包统分”的优点和缺陷
4 三、依法从事职业活动 (一)与职业高度相关的法律条文介绍 1,一般介绍。普适性法律规范:《劳动法》;特定法律规范:《公务员法》、《教师法》、《律师 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等,此外还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安全生 产法》中有关职业活动的法律规定。 2,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1)基本原则;(2)从业者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二)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1,依法处理劳动纠纷。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2,依法解决公务员人事争议。申诉;控告;仲裁——诉讼,注意各自得适用范围不同,相 互之间不是递进关系。 案例分析 1:打工妹梦断制鞋厂 案例分析 2:她能控告卫生局长吗 四、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必要性 1,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需要 2,成长为优秀大学生的需要 3,职业与事业成功的需要 4,社会运转与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途径 1,间接经验的学习。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 2,直接经验的积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磨砺德性,践行法规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择业与创业:既是责任也是权利 (一)“统包统分”的优点和缺陷
1,优点:个人无就业风险,职业生涯稳定,收入有保障 2,缺陷:体制僵化,人才流动停滞,效率低下,个人失去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不利于人 的发展 3,结论:统包统分的择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必然被自主择业代替 (二)自主择业与创业的优点和缺陷 1,缺陷:个人承担主要的就业风险,职业生涯处于变动之中,职业压力较大 2,优点:个人具有了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可供选择的空间广阔,人才流动机制灵活,更 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化,激发人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一)合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1,就业形势比较严峻。(1)需要就业的人数较多,层次复杂,既有高校毕业生,也有城市 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2)就业观念比较落后,期望值和社会承受力之间有差距 2,科学看待就业形势。(1)就业形势好转的社会条件:经济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个人条件: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选择职业,积极自主创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做好就业准备。知识、能力、身体与心理、道德与法律的职业素养都要做好准备 2,调整就业观念。(1)避免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地区寻找就业机会;(2)降低期望值,特别 是从基层和一般行业做起。社会发展最终将走向利润平均化,地区差别也将逐渐缩小。(3) 先就业再择业,不断调整战略,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4)抛弃“等”、“靠”“要”观念, 勇于竞争,积极自主创业,不仅给自己机会,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4)树立远大 理想,不要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就业。 3,积极自主创业。(1)树立创业观念:(2)发挥创业精神:(3)锻炼创业能力 4,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见《孟子告子下》④(2)知行合一。⑤ 案例探讨: 北大才子开肉店的讨论 38岁的陆步轩当年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如今却靠开一家小肉店苦苦度日。他 的“事迹”披露后,据说多家企业抛绣球。面对这些企业家们的“惜才”意识,陆苦笑着说:“唉,卖好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5页 5同上,355页
5 1,优点:个人无就业风险,职业生涯稳定,收入有保障 2,缺陷:体制僵化,人才流动停滞,效率低下,个人失去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不利于人 的发展 3,结论:统包统分的择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必然被自主择业代替 (二)自主择业与创业的优点和缺陷 1,缺陷:个人承担主要的就业风险,职业生涯处于变动之中,职业压力较大 2,优点:个人具有了择业和创业的自主权,可供选择的空间广阔,人才流动机制灵活,更 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化,激发人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一)合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1,就业形势比较严峻。(1)需要就业的人数较多,层次复杂,既有高校毕业生,也有城市 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2)就业观念比较落后,期望值和社会承受力之间有差距 2,科学看待就业形势。(1)就业形势好转的社会条件:经济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个人条件: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选择职业,积极自主创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做好就业准备。知识、能力、身体与心理、道德与法律的职业素养都要做好准备 2,调整就业观念。(1)避免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地区寻找就业机会;(2)降低期望值,特别 是从基层和一般行业做起。社会发展最终将走向利润平均化,地区差别也将逐渐缩小。(3) 先就业再择业,不断调整战略,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4)抛弃“等”、“靠”“要”观念, 勇于竞争,积极自主创业,不仅给自己机会,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4)树立远大 理想,不要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就业。 3,积极自主创业。(1)树立创业观念;(2)发挥创业精神;(3)锻炼创业能力 4,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见《孟子.告子下》④(2)知行合一。⑤ 案例探讨: 1,北大才子开肉店的讨论 38 岁的陆步轩当年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如今却靠开一家小肉店苦苦度日。他 的“事迹”披露后,据说多家企业抛绣球。面对这些企业家们的“惜才”意识,陆苦笑着说:“唉,卖好 ④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95 页 ⑤ 同上,3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