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容 思想主张 作用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百家,独尊儒术”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 为了加强君权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2.内容
3作用:对扭转内外松驰的局势十分有利,被 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 文化专制一个实质 个核心 天人感应 三点主张两个适应大一统和中 目的「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
3.作用:对扭转 的局势十分有利,被 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外松驰 汉武帝
「易错易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 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 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 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也就是说“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 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易错易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 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 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 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也就是说“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 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 「教材导学 举措 (1)政治上 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汉武帝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
三、儒学成为正统 [教材导学] 1.举措 (1)政治上 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汉武帝起用很多 参与国家大政。 ③汉武帝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 到中央任 官。 儒学家 廉吏
(2)教育上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②汉武帝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下令在 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祟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教育上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 。 ②汉武帝兴办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下令在 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的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教科书 太学 独尊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