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PEARSON Prentice Hall LabVIEW 大学实用教程 (第三版) EW LabVIEW for Everyone LabVIEW Graphical Programming Made Easy and Fun For Everyone Third Edition Jeffrey Travis [美] Jim Kring 著 RES 乔瑞萍等译 JIMKRING THIRO OON PDG 電子工業出版社·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http:/www.phei.com.cn
2001年7月间,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同志邀请各高校十几位通信领域方面的老师,商量引进 国外教材问题。与会同志对出版社提出的计划十分赞同,大家认为,这对我国通信事业,特别是对 高等院校通信学科的教学工作会很有好处。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编写、出版一本好的教材,意味着开设了一门好的 课程,甚至可能预示着一个崭新学科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MT林肯实验室出版的一套28本雷 达丛书,对近代电子学科,特别是对雷达技术的推动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国领导部门对教材建设一直非常重视。20世纪80年代,在原教委教材编审委员会的领导下 汇集了高等院校几百位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编写、出版了一大批教林:很多院校还根据学校的特点 和需要,陆续编写了大量的讲义和参考书。这些教材对高校的教学工作发挥了极好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有的教材内容已比较陈旧、落后,难以适应教学的 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学和通信技术发展神速、可以讲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适应这种情况,更是 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依靠高校的老师和专家撰写新的符合要求的教科书外 引进和出版一些国外优秀电子与通信教材,尤其是有选择地引进一批英文原版教材,是会有好处的 一年多来,电子工业出版社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成立了一个“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项目组,选派了富有经验的业务骨干负责有关工作,收集了230余种通信教材和参考书的详细资料 调来了100余种原版教材样书,依靠由20余位专家组成的出版委员会,从中精选了40多种,内容 丰富,覆盖了电路理论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通信系统、电磁场与微波等 方面,既可作为通信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专业人员的参考材料。此外 这批教材,有的翻译为中文,还有部分教材直接影印出版,以供教师用英语直接授课。希望这些教 材的引进和出版对高校通信教学和教材改革能起一定作用。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参加工作的各位教授、专家、老师与参加翻译、编辑和出版的同志们。各 位专家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不辞辛劳、不怕琐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 和出版工作者的良好美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校教学工作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希 望。我想,无论如何,要做好引进国外教材的工作,一定要联系我国的实际。教材和学术专著不同 既要注意科学性、学术性,也要重视可读性,要深人浅出,便于读者自学;引进的教材要适应高权 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目前一些教材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有目的地引进一些先进的和正在发展中 的交叉学科的参考书;要与国内出版的教材相配套,安排好出版英文原版教材和翻译教材的比例 我们努力使这套教材能尽量满足上述要求,希望它们能放在学生们的课桌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最后,预祝“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项目取得成功,为我国电子与通信教学和通信产业的 发展培土施肥。也恳切希望读者能对这些书籍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 建议,以便再版时更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出版委员会主任 3
出版说明 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在生产和科研方面都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并已成为国民经 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与世界上其他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开发、教育培 训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加人wTO后的今天,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着国外竞争对 手的严峻挑战。 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专业科技出版社,我们始终关注着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始终把 引进国外优秀电子与通信信息技术教材和专业书籍放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2000年至2001 年间,我社先后从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引进出版了40余种教材,形成了一套“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 系列”,在全国高校以及科研部门中受到了欢迎和好评,得到了计算机领域的广大教师与科研工作 者的充分肯定。 引进和出版一些国外优秀电子与通信教材,尤其是有选择地引进一批英文原版教材,将有助于 我国信息产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人才,也将有助于我国国内在电子与通信教学工作中攀 握和跟踪国际发展水平。根据国内信息产业的现状、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及高等院校老师们反映的各种意见,我们决定引进“国外电子与 通信教材系列”,并随后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此次引进的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均来自国际著名出 版商,其中影印教材约占一半。教材内容涉及的学科方向包括电路理论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 信号处理、微电子、通信系统、电磁场与微波等,其中既有本科专业课程教材,也有研究生课程教 材,以适应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师生对教材的需求,广大师生可自由选择和自由组合 使用。我们还将与国外出版商一起,陆续推出一些教材的教学支持资料,为授课教师提供帮助。 此外,“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的引进和出版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其中的部分引进教材已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审核,并得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批准,纳人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一国外优秀信息科学 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 为做好该系列教材的翻译工作,我们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 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 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和骨干教师参与教材的翻译和审校工作。许多教授在国 内电子与通信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渊博学识从根本上保证了教 材的翻译质量和专业学术方面的严密与准确。我们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与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对于编辑的选择,我们达到了专业对口:对于从英文原书中发现的错误,我们通过与作者联 络、从网上下载物误表等方式,逐一进行了修订:同时,我们对审校、排版、印制质量进行了严格 把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各高校教师的密切关系,努力引进更多的国外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 书为我国由子与通信教材达到什界先讲水平而察力。由干我们对园内外由子与桶信教育的发展仍 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在选题、翻译、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恳请广大 师生和读者提出批评及建议。 电子工业出版社 4
教材出版委员会 主任 吴佑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副主任 林金桐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干里 总参通信部刷部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委员 林孝康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系副主任、通信与微波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徐安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学系主任 樊昌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通信学会理事、EEE会十 程时听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郁道银 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土生导师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阮秋琦 北京交诵大学勒授域十生导而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张晓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 郑宝玉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朱世华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启踪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毛军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赵尔沅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编委会主任 钟允若 原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刘彩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 杜振民 电子工业出版社原副社长 王志功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中兆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 范平志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5
译者序 LabVIEW在工业测量和控制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彻底改变了可扩展性测试、测量和控制应 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使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迅速而经济地连接测量与控制硬件、分析数据、共享结 果并发布系统 本书作者具有15年以上从事LabVIEW开发与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对LabVIEW的原理和内 部机制理解深刻,通过深入浅出、风趣的阐述,使读者能够轻松快速地理解并掌握LabVIEW的基 础知识和高级技巧。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快速启动并能容易地运行LabVIEW,将以往复杂的数据 集工作变得异常简便,集中时间和精力于结论的分析和有创意的概念上,使得学习LabVIEW变得 多松有趣.使读者最终成为LabVIEW的开发专家本书是NI公司提供的CLAD.CD和CLA等认 证考试的必备书籍。读者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标注图标快速找到最新的考试重点,使得本书成 为比其他书籍更有价值的学习工具。本书包含大量的同步练习,读者只需按照书中步骤循序渐进地 操作,即可实现具有实用意义的VL,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读者可以打开、检查、使用并修改 所附光盘中的任何程序,也可以登录htp:/labviewforeveryone.com网站,获得更新的实例、练习 物提表及甘他相关资源和信息 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乔瑞萍等翻译。李振安在翻译过程中给予了技术支持 与指导,郑江、李东平、高飞、王婷婷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翻译是细致而艰辛的工作。对于本书的部分内容,我们使用LbV正W软件进行了同步操作 为翻译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因时间紧迫,工作繁忙,加之译者水平有限,难免不妥之处,恳 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08.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