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 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題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θ5毫米黑色宇逹的签宇笔书写,宇体工整、笔 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j) 寒颤(chan) 贮蓄(zhu) B.馈赠(zeng) 庖代(po) 镂空(lou) C.请问(ji) 栈桥(zhan) 孱弱(can) D.犷野( kuang) 讪笑(shan) 酒肆(s)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泻千里 吹毛求疵 鏻次栉比 B忧心冲冲 玲珑剔透 相形见绌 C.断壁残垣 人迹罕至 美不盛收 D.语无伦次 萤映雪 尽态极妍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删掉“突然”或“渐渐地”。 B.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在“美好”后面加上“的印象 C.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删掉“声”。 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在班级也名列前茅 将“拔尖”与“名列前茅”调换位置。 4(3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岗——印刷挺进报 (《红岩》) B.王熙风—一协理宁国府 (《红楼梦》) C.孙悟空—被压五台山 (《西游记》) D.武松——醉打蒋门神 (《水浒传》)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5.(3分)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张鹏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老师接过书仔细翻检着。突然她提高了声调说:“呦! 张鹏 同学在书上画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鹏听了,红着脸对管理员老师说道: A.“谢谢您的夸奖我今后一定常来借书,多多读书 B.“请您小点声,不就一本书吗,我按价赔偿就是了。 C.“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注意,再不会在借阅的图书上随意勾画 D.“不好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语文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读书要圈点勾画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 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节选自杨朔《香山红叶》 A.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B.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天也作美;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人也凑巧 C.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 D.天也作美,好得不能再好了,明净高爽;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人也凑巧。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观沧海》中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觞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4分)陶渊明自己也认为他的美好理想在当时社会不能实现,请你通过对“甲”“乙”两段内 容的分析来证明这一点。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二)阅读《“空气长寿素”一一负氧离子》回答11-14题。(11分)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每当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我们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觉得浑身轻松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一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微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 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 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 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 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水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 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以北京为例,据测定,北海公因每立方垕米空气中含有负 氧离子800多个,而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 平长A子一旦碰到灰尘、细菌和病毒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这些小颗粒 变大。当空气托不住这些小颗粒时,它们便会降至地面。因此,人们在负氧离子多的地方会感到 气清新,呼吸顺畅 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减少有害粒,使空气清新,还可以治病。当空气 中负氧离子浓度高时,病菌的繁殖和病毒的传播会得到抑制,人的血压会降低,疲劳会减轻或消 除,肌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会得到促进。据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 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中仅 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数百人。而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非 既然懂得了负氧离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道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 森林去放松放松。 (选文有改动) 11.(2分)负氧离子为什么被称作“长寿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12(3分)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以北京为例,据测定,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 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 )( ( 13.(2分)负氧离子能减少有害颗粒使空气清新的原因是什么? 14.(4分)如果要增加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请你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三)阅读《为正义作证》,回答15-19题。(14分) 为正义作证 大忠 故事发生在一辆长途汽车上 那天,我接到通知,得马上去省城参加一个会议。要是以往,我会乘火车的,火车舒适安全。 可这一次是临时通知,坐火车要等到下午,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办法,我不是领导,没有专 车,只好上了这辆开往省城的客车。 客车很拥挤,卖票的是一位中年女人,她长得很“富有”,矮矮的个头,圆滚滚的。那女人像 是天生不会笑,只会祖暴地伸出一只油腻的手,瞪着眼叫着:“买票。”然后利索而有力地从乘客 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手中掠过钞票,接着从口中抠出些唾沫来,津津有味地翻数着。见了之后,我很是恶心,想起火车 上如花似玉般的女乘务员,我真想下车走路去省城。 今天心情很差,妤在前面坐着位还算得上漂亮的女孩,这使我的心情又好了一些。就在这 时,我看见一位男子的手不安分地伸进了前面这位女孩的坤包里怎么办?我只是个身单力薄的 文人,而那偷儿却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这时,男子已经从女孩的坤包里偷出一个钱夹来,心 安理得地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不行,必须坚持正义,我上前一把扯住偷儿的衣襟,冲着满车裒 客大声叫道:“抓小偷,他是小偷。”哪知车上无一人理会,像没发生过什么事似的,包括那被偷的 女孩。 “妈的,想找死呀,谁能证明我偷了?”偷儿怒气冲冲地给了瘦弱的我一拳。我只好把目光投 向那满身肥肉的女售票员,希望她能拿出卖票时那种魄力来镇住小偷。谁知那女人横了我一眼, 叫道:“谁是小偷呀,谁能证明人家是小偷?没事你瞎哄什么? 他是小偷,他偷了那女孩的钱包,钱包就在他口袋里呢。"我紧紧地攥住那偷儿喊遒,希望 有人出来帮我一把 依然无人理会。 怎么会这样?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客车后座一位戴着墨镜的男子大叫了一声:“我能证 明,我看见你偷了那姑娘的钱。” 偷儿头一偏,看了男子一眼,颤声问道:“你是……谁?” “你甭管我是谁,大白天、公共场合大老爷们儿千这种事,你不觉得可耻?”戴墨镜的男子气愤 地喝道,“还不把钱包还给人家,你想死呀。” 偷儿突然心虔了起来,乖乖地掏出钱包扔在车上。这时,到了途中一个车站,有人准备下车。 戴墨镜的男子又大吼了一声:“快滚。"偷儿听了,没等车门完全打开,就兔子般地逃下车去。 谢谢。”我感激地对郡位戴墨镜的男子说道,他挥了挥手说:“你是好样的,应该谢谢你,其 实我根本没有亲眼目睹那偷儿偷窃钱包,我是为正义作诬。”说着,男子摘下了墨镜 看,我愣住了,原来他是一位盲人 (选文有改动) 15.(2分)加点词语“富有”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6.(2分)“我”为什么“今天心情很差 17.(4分)分析文中人物“小偷”的心理 (1)(2分)“心安理得”一词,可看出小偷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2)(2分)“偷儿突然心虚了起来”,小偷为什么会感到“心虚”?(答出合理的两点即可)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18(4分)面对小偷,“我”和盲人的表现都令人感到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 视)。请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我”的哪些表现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答出两点即可) (2)为什么说盲人的表现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答出两点即可) 19.(2分)按你的理解,当时最应该支持和帮助“我”的应该是什么人?为什么 (四)阅读下文,回答20-23题。(10分)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 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 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 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 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情趣、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的培养。孩童时期是引导情 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岀良好的读书嗜好和习慣,锻炼出 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 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 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 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就说过“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 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 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统读书教育的威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20.(2分)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2分)第③段中的加点字“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4分)将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句话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23.(2分)第⑥段中加点的“学养”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