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文字与中国文北源 “辛”甲骨文作¥或了·早期金文更加形象,作¥(司母辛 鼎〉,其本休取象一种小凿、即“铣视”的“铣”初文。《说文解 字》中收有“辛”和“产”两个部首。“辛”训“秋时万物成而熟. 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这是用阴阳五行的观念解释“辛”字: 又,“平”训“皇也。”按、“辛”、“辛”一一属真部、一据元部,韵 部相近、前人多以为“辛”、“平”一学。其实不妨把它们视作同 源分化字,与“辛”相关的同源分化字又如“举”等。这种分化 不自汉代始.殷商时期就已呈分化趋势。例如“言”,甲骨文作西 (《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三五六一),也可作西(《龟甲兽骨文 字多一·四·-·)、还可作舌(《殷虚书契前编》五·二○·三): 再如“宰”,殷商甲骨文作(《殷契粹编》一一九六)、又作南 (《殷契佚存》四二六)。 验诸后世文字、“辛”、“举”的演化就更加明显了。最为突出 的是“馨”中之“举”,甲骨文中作?铣形更加简省,《广韵》作 “羧”,又增“臼”作“龄”.后世又加“金”作“整”,今简化作 “游”。在汉字的历史演变中,由“辛”而“举”的字例不是个别 的。例如“僕”,殷商甲骨文作(《殷虚书契后编》下二○· 一 ○).金文《史僕壺》铭文作W战国时期作睛、秦汉篆书则更 “臣”为“人”作情、而甲骨文中之平演化作辈(翠),下加两手 作(类),遂成今之“僕”字。 “辛”与“举”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从语源上看, “举”与“諧”、“断”、“斫”等字当同属一族。上古音“举”为 “崇”母“屋”部、“諧”为“从”母“药”部、“崇”、“从”均齿 音,又同为浊声:“屋”、“药”皆入声,又有旁转之近,足见 “¥”、“諧”声韵皆近。又“断”为“庄”母“铎”部,“庄”、 “崇”皆正齿、“铎”、“屋”亦旁转、可见“断”、“举”亦声韵皆 近,而“蚜”、“嚼新“、“琢”为上古“屋”部字、“斫”为上古 “铎”部字、又与“举”所属韵部或同或近。“凿”、“趼”、“新
怎样研究汉字文化学 21 “斯”、“琢”、“斫”诸字,其义不外欣劈刻凿、而此种意义、又与 “半”字初形相符。甲骨文金文“半”字多写作幸:观其字形,显 然是“辛”上附着三点。按先民思维、数多不过为三、.“辛”上三 点,以示“辛”施用于种种物件,故“芈”之初形取象即当是 “辛”之用,而这种取象与“举”的字素意义(如“凿”、“璞”等 字中“半”的意义)以及“斫”、“新”等字的意义也是完全相符 的。《说文》:“半,丛生草也,象举岳相并出也。”许慎虽然释义 未当、但次“举”部为“辛”部之后,亦表明他对“举”与 “辛”的取类及“辛”之孳乳关系并非一无所知。 先民思维规律,事物之体用常可不必强分。仪征之于有关刀 具一类的文字,如“斫”之义可为斧刃,《墨子·备穴》,“斧 (以)金为斫”;又可为斧砍、枚乘《七发》:“于是背秋涉冬,使 琴挚斫斩以为琴。”“刃”之义可为刀口,《书·费誓》:“砺乃锋 刃”。又可为以刀杀人,《史记·鲁仲连传》:“与人刃我,宁自列。” 再如“斧”之义可为“斧钺”,又可为“斧劈”;“所”之义可为 “大锄”,又可为“斫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此例之、则 “举”、“辛”混同,也是不难理解的了。 “辛”之本体取象于古代一种小凿,即“铣视”之“铣”、这 是仅就与“辛”取类相关的字群的构形方面加以比较所得出的结 论,要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还必须考察“辛”的功用, “辛”之用,大要不外乎以下三个大类: 其一为凿刻分物。甲骨文“馨”字作,前文已经言及,字 中之“辛”、显为打凿之具,是可见“辛”之打凿功用。“商”字 甲骨文写作高(《殷契粹编》九○七),亦从辛得义、,《类篇》释 商云:“刻也,一名契。”按“契”即是“刻”,两义相类。杭世骏 《订讹类编·卷三》“三商”条下云:“《周礼》漏下三商为昏,俗 作商读三谪,非。《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处,古以刻镌为商、 所云商金、商银是也。漏者、刻其痕以验水也。”商品、商贸之
22 古没字与中国文化源 “商”从“辛”,或以契刻标价,或以分金以交易,是可见“辛”之 契刻之用。由此引中之.“商”亦具花纹文采义。如“壬午王田于 蒌基(麓)、隻(莪)商截舄”(《殷契佚存》五一八)其中的 “商”作鹿.“商戳器”,花纹间带有斑点的篇。“新”字甲骨文作 利(《殷虚书契后编》下·九一)从斤从辛,或作)(《殷虚书 契前编》五·四·四)、从析从辛。《说文》:“新、取木也。从斤 亲岩。”段注:“当从斤,木、辛声。”段说虽胜于许说,但未指明 “¥”的表意作用亦是缺撼。所谓“取木”、即以刀奔砍取木材,足 见“新”乃“薪”之初文本字,而“新”中之“辛”,虽为声素, 但显然也表与“斤”相同之义一砍劈。“辛”的类似之用,亦见 于甲骨文“璞”字中。甲骨文“璞”作(《殷虚书契前编》七 ·三·四),或作忿《《籠室殷契微文》三一),取象于山间持 辛来玉,小篆“璞”财省作濡、双手持“辛”演化为双手持 “举”。物经砍劈,则多剖分、而“剖分”之义,则多见诸“辩”字: 如“锌”、《说文》:“罪人相与讼也。”此言罪人分而两相为讼。 “辨”、《说文》:“判也。”《小尔雅·广言》:“别也。”而“判”、 “别”皆具“剖分”之义。“瓣”,《说文》:“瓜中实也。”瓜中之实、 自须剖面得之,而今日“瓣”字,即可指已剖分之瓜。“辩”宇, 《说文》日:“驳文也。”此则言色之杂分也。“辮”。《说文》扫: “交也”《通俗文》:“织绳日擗”。物可交织,则必以剖分为前提。 “辩”,《礼记·曲礼》:“分争辩讼。”足见“辩”乃以语言分析事 理。从以上诸字,可知“辩”的基本字素意义乃是剖分离析。而 “辩”乃“辛”之双写,两者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汉字的造字,以 两个同样的字素构形的字(似可称“重素字”),与这个字素独自 构形的字相比,往往在意义上有联系。如“系”、《说文》:“细丝 也。”而两“系”构形即为“丝”。“至”之义为“到”、两“至”则 为“至”字、《说文》:“轾、到也。”“首”之义为“頭”、而 “首”、“种”两形则为“首”宇异构(《康熙字典》。有时、重素
怎样研究汉字文化学 23 字与同它相对的独素字的意义差别,仅仅在于前者更加突出、强 调后者的某种特征性质。如“么”、《说文》:“小也。”两“幺 “丝”,《说文》:“微也。”段注:“小之又小侧日微。”又、两 “火”为“炎”,《说文》段注:“炎·火盛阳也。”由此可见· “辛”之与“锌”字素意义的相类,与先民造字的思维规律亦是相 符的、而“锌”只不过更突出了“辛”的剖物功用面已。 其二为宰杀残伤。甲骨文“宰”写作审(《殷契粹编》 一一 九六),金文多与之同构、从从辛。吴其昌日:“盖宰本示于屋 下操辛以屠杀切割牛羊牲栓者,故引申之义为宰夫职、主烹炮 也。“%按此说可从。“宰”有一异构写作寅(三体石经·僖公),从 ,从举(辛)从肉,足见“宰”中之“辛”确以宰割、宰杀为用。 与“宰”中之“辛”功用最相类者,则是“辟”中之“辛”。 “辟”字甲骨文作新(《殷虚文字·甲编》一○四六),金文作情 (于鼎),是一种肢裂的刑罚。“辟”字孳乳则为“斩劈”之“劈”, 此与“辟”字的据意取象亦得相互印证。古“罪”字作“华”、中 山王鼎铭文作。从自从辛。自,古为鼻子,如甲骨文:“贞、出 (有)广自,佳(唯)虫(有)蚩?(《殷虚文字·乙编》六三八 五),即指鼻子患了疾病。“皋”当以劓刑概指《说文解字》所说 的“犯法也”。再如“辜”,《诅楚文》作事。亦从“辛”作。段玉 裁注《说文解字》“辜”字条下日:“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 有罪皆日睾。”“辜”也是一种分裂肢体的刑罚。上述诸例足证 “皋”、“辜”中之“辛”皆以宰杀为用。“辛”残人皮肉.自然造 成强烈的痛楚刺激、而这种刺激,又最容易和味觉上受辣的刺激 形成通感,熟语有“辛辣尖刻”,前二字言味觉之刺激,后二字则 言皮肉之刺激;人们言状创伤痛楚、总免不了“火辣辣”之形容、 而“辣”又从“辛”得义。 根据上面关于“辛”的功用的讨论,我们获知,“辛”可凿刻 斩劈、可宰杀残伤·可刻划标识、是知“辛”在古代是一种其有
21 古汉学与中国文化源 多功能的锋利工具,石器时代当为石器、青铜时代当为青铜器、铁 器时代当为合金铁器。 与古汉字的体用密切联系着的是它在先民生活中表现出的审 美意识,即我们所说的施艺。“辛”字以及与“辛”字相关的字群 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审美取向:彰明标识。 《说文解字》:“章、乐竞为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按、无论析形释义均有未安。金文“章”、作番(乙亥簋)、并不 从“音”、也不从“十”。“章”当为“璋”之初文,“璋”为 “章”的后起加素分别字。《说文解字》:“璋,剡上为圭、半圭为 璋。”又、“圭,瑞玉也。上園下方,”段玉裁注日:“圭之制、上 不正圆、以对下方言之、故日上圆下方。上圈下方,法天地也。” 按.量中之©比像圭之顶部俯视形,而将圭一分为二者:自当由 吊米承担了,予穿合于©.正是分圭为半的“章(璋)”。玉璋明 亮而有文采,故“章”之初义当为文采彰明。《易·垢卦》、“天地 相遇、品物成章也。”注日:“章、明也。”段成式《酉阳杂俎·札 异》:“古若安平用璧、兴事用圭,成功用璋”按,安平、以璧之 象,况其一统;兴事、以圭之用、筹措方略;成功,以玉璋之质, 彰明其功德。以“章”构词、则有“章甫”,“章甫”乃殷代冠名、 《仪礼·士冠札》:“章甫,殷道也。”注:“章,明也。用以表明丈 夫也。”又有“章昭”、“章服”、即以图文彰明等级尊卑的札服。 “璋”有文饰,古人已经言及。贾公彦疏《周礼·冬宫·玉人》:“牙 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条下云:“二 璋盖多用牙璋,军少用中璋。郑知二璋皆为组牙之饰者,以其同 起军旅、又以牙璋为首、故知中璋亦有组牙。但牙璋文饰多,故 得牙名而先言也。”《说文解字》“玉”部“璋”前所系联的是 “珑”(“祷旱玉也。为龙文。”),“琬”(“圭有琬者”)、“璋”字 后所系联的是“琰”(“璧上起美色也”)。与先秦文献注疏合。要 之、“章”中之“辛”以“彰明”为用、而“章”孳乳为“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