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增峤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隼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三句是游子賬前所见之景;三至 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黔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馒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如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 写思如伫立玉阶,见乌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 如设想游人归遼艰唯,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 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归人相互嫂染,传达了 种相思,两处闼愁”的情思
• (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 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 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 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 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
李社诗五首 ) 车
李 杜 诗 五 首
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 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 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 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 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 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 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 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 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 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 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 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 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 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 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白生平及创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 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 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 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 江油 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 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平及创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 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 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 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 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 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分为五个时期 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 求功业时期 盏:∠)2获 寓启任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 林时期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
一生分为五个时期: 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 求功业时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 书》)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 南山。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 林时期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