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0.53 课题:毛泽东词二首主备人:梁晓红审核人:周春雷 教学重点 领悟《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并赏析词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素裹 分外 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n(沁)园春 magn mang(莽莽) 顿失(滔滔) taotao 素gu(裹) 妖ro(娆) jng竞折腰 3.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目标展示】 学习虚景、实景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新知研习】 、激情导入 冬天,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 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 雪尽马蹄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吹灯窗 更明,月照一天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 见。”等等,举不胜举 那么,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道学习毛 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背景介绍、释题 1.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 人所公认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2."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 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53 课题:毛泽东词二首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领悟《沁园春 雪》的思想内容并赏析词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素裹. 分.外 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沁)园春 mǎgn mǎng (莽莽) 顿失(滔滔)tāo tāo 素 guǒ (裹) 妖 ráo (娆) jìng 竞折腰 3.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目标展示】 学习虚景、实景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新知研习】 一、激情导入 冬天,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 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 雪尽马蹄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吹灯窗 更明,月照一天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 见。”等等,举不胜举。 那么,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道学习毛 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二、背景介绍、释题 1.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 人所公认。 1936 年 2 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2."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 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三、初读全词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4.指导分角色朗读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 (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丶(慢) 女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 (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5.配乐分角色朗读 6.全班齐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词的音韵之美。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谈谈读了这首词,你有什 样的感受? 2.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课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上阕:绘北国壮丽雪景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发壮志豪情 五、精读感悟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三、初读全词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4.指导分角色朗读。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驰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5.配乐分角色朗读。 6.全班齐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词的音韵之美。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谈谈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 样的感受? 2.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课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上阕:绘北国壮丽雪景。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发壮志豪情。 五、精读感悟
(一)学习上阕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哪些语句突出了 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 明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 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 色有何不同? 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同学结合想像,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美丽、壮阔、 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二)学习下阕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明确: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 人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 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 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 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明确: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 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 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 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 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归纳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一分一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 最后深化主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巩固拓展】 1.背诵全词
(一)学习上阕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哪些语句突出了 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 明确: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 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 色有何不同? 明确: 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同学结合想像,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美丽、壮阔、 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二)学习下阕 1 .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明确: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 人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 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 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 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明确: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 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 1936 年 2 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 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 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 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归纳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 最后深化主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巩固拓展】 1. 背诵全词
2.默写全词 3.任选一角度,赏析词的语言美 【预习指导】 熱读并能背诵《卜算子咏梅》,査找资料,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阕写景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千万里冰封雪飘 (江山如此多娇) 下阕论史由江山多娇引出对古代帝王的评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54 课题:毛泽东词二首主备人:梁晓红审核人:周春雷 教学重点 理解《卜算子咏梅》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能体会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不同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外断桥边 更著风和雨 群芳妒 碾着尘 2.解释下列词语 犹有:仍然还有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无人陪护,无人欣赏 零落:凋谢。 碾:被车轮压碎。 【目标展示】 学习《卜算子咏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
2. 默写全词 3. 任选一角度,赏析词的语言美 【预习指导】 熟读并能背诵《卜算子 咏梅》,查找资料,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阕 写景 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千万里冰封雪飘。 (江山如此多娇) 下阕 论史 由江山多娇引出对古代帝王的评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54 课题:毛泽东词二首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理解《卜算子 咏梅》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难点 能体会出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与陆游《卜算子 咏梅》不同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外断桥边 更著.风和雨 群芳 妒. 碾.着尘 2.解释下列词语 犹有:仍然还有。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无人陪护,无人欣赏。 零落:凋谢。 碾:被车轮压碎。 【目标展示】 学习《卜算子 咏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
神 【新知研习】 、检查复习 检查学生背诵《沁园春→雪》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入风雪飘飘的烂漫之 冬,来欣赏那凌寒独放的梅花吧! 三、解释题目、介绍背景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在《咏梅》词中表 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 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四、初读疏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全班齐读 五、再读知意 学生自由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请几个同学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上阕:风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飞雪迎来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悬崖上,还有俏丽的 梅花枝 下阕:那俏丽的花枝却不与百花争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间报告。等到山花烂 漫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绽开笑脸 六、细读体会 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孤 傲高洁、耐寒顽强不与群芳斗艳的品格 七、比较阅读 1.自由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2.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A.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自比,上片比喻自己有才能抱负,没有知音,更遭受
神。 【新知研习】 一、检查复习 检查学生背诵《沁园春•雪》。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入风雪飘飘的烂漫之 冬,来欣赏那凌寒独放的梅花吧! 三、解释题目、介绍背景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 1961 年 12 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在《咏梅》词中表 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 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四、初读疏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全班齐读。 五、再读知意 1.学生自由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请几个同学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上阕:风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飞雪迎来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悬崖上,还有俏丽的 梅花枝。 下阕:那俏丽的花枝却不与百花争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间报告。等到山花烂 漫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绽开笑脸。 六、细读体会 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孤 傲高洁、耐寒顽强不与群芳斗艳的品格。 七、比较阅读 1.自由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A.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借梅花自比,上片比喻自己有才能抱负,没有知音,更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