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潮的演变 1.王守仁及其影响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 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 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 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之后, 尽去枝叶,一意本源… 先生悯宋儒之后,学者以知识为知,谓人心之所有者不过明觉,而 理为天地万物之所公共,故必穷尽天地万物之理,然后吾心之明觉与 之浑合而无间。说是无内外,其实全靠外来闻见以填补其灵明者也。 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释氏 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而只守此明觉;世儒则不恃 此明觉而求理于天地万物之间,所谓绝异。然其归理于天地万物、归 明觉于吾心,则一也。向外寻理,终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纵是合 得本体上,已费转手… 明儒学案
一、学术思潮的演变 1. 王守仁及其影响
学术思潮的演变 1.王守仁及其影响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 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 与害而明复,非自外得也。心犹水也,污入之而流浊;犹鉴也,垢积之 而光昧。……世儒背叛孔孟之说,昧于《大学》格物之训,而徒务博乎 其外,以求益乎其内,皆入污以求清、积垢以求明者也。弗可得已!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 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问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 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王守仁)
一、学术思潮的演变 1. 王守仁及其影响
学术思潮的演变 1.王守仁及其影响 王守仁: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 须更问为! 王畿:良知者,是非之心,其机存乎一念。发一念而安,即是是;发 一念而不安,即是非。安则必为之,举世非之有所不顾;不安 则必去之,得尽便宜有所不为 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 李贽: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一、学术思潮的演变 1. 王守仁及其影响
学术思潮的演变 1.王守仁及其影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门四句敏 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 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 王畿的发挥 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王艮)、龙溪(王畿)而风行天下,亦因泰 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泰州、龙溪时时不满其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 归之师,盖跻阳明而为禅矣。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 江右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 蛇,传至颜山农(钧)、何心隐一派,途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 黄宗羲
一、学术思潮的演变 1. 王守仁及其影响
学术思潮的演变 1.王守仁及其影响 嘉、隆之际,讲学者盛行于海内。而至其弊也,借讲学而为豪侠之 具,复借豪侠而为贪橫之私。其术本不足动人,而失志不逞之徒,相 与鼓吹羽翼,聚散闪倏,几令人有黄巾、五斗之忧。盖自东越之变为 泰州,犹未至大坏,而泰州之变为颜山农,则鱼馁肉烂,不可复支。 颜山农者,其别号也。楚人,读经书不能句读,亦不多识字,而好意 见,穿凿文义,为奇袤之谈。问得一二语合,亦自洒然可听。所至, 必先使其徒预往,张大炫耀其术,至则无识浅中之人,亦有趋而附 者。每言人之好贪财色,皆自性生,其一时之所为,实天机之发,不 可壅阏之,第过而不留,勿成固我而已… 何心隐者,其材高于山农,而幻胜之。……每言:天地一杀机而已。 尧不能杀舜,舜不能杀禹,故以天下让。汤、武能杀桀、纣,故得天 王世贞《弇州史料后集》
一、学术思潮的演变 1. 王守仁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