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6q.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 7O,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 尊重。() (八)人名与称谓 7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 7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7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 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7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7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 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7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 字,如“苏东坡”。() 7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 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7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 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日妻。”() 7q.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6 7 . 冠 族 是 指 当 地 最 有 钱 、 最 有 势 力 , 人 口 最 多 的 豪 门 世 族 。 ( ) 6 8. 象 笏 : 用 大 象 的 脚 趾 甲 做 的 笏 。 古 代 大 臣 上 朝 时 用 的 手 板 , 可 以 做 备 忘 记 事 。 ( ) 6 9.古 人 成 年 取 字 ,名 和 字 使 用 有 别 ,名 供 晚 辈 呼 唤 ,字 供 长 辈 或 平 辈 呼 唤 。( ) 7 0 . 陛 下 是 对 帝 王 的 称 呼 , 古 代 不 敢 直 称 帝 王 , 转 而 称 呼 他 殿 前 阶 下 的 人 , 表 示 尊重。( ) ( 八 ) 人 名 与 称 谓 7 1 . 古 人 的 称 谓 有 谦 敬 之 分 , 对 别 人 称 自 己 的 父 亲 时 用 “令 尊 ”,称呼对方的父亲 用 “ 家 父 ” 。 ( ) 7 2.朕 是 古 人 的 自 称 ,本 来 没 有 贵 贱 之 分 ,自 秦 始 皇 开 始 专 用 为 皇 帝 的 自 称 。( ) 7 3 . 对 皇 帝 的 称 呼 , 有 谥 号 、 年 号 和 庙 号 , 谥 号 最 早 , 年 号 自 汉 武 帝 始 , 庙 号 自 唐 太 宗 始 , 一 个 皇 帝 一 个 年 号 则 自 朱 元 璋 始 。 ( ) 7 4. 古 人 对 于 父 母 的 死 有 委 婉 的 称 谓 , 父 亲 去 世 曰 “内 艰 ”, 母 亲 去 世 曰 “ 外 艰 ”。 ( ) 7 5. 对 于 皇 帝 的 称 谓 ,在 古 代 不 同 时 期 有 不 同 的 称 法 ,有 称 庙 号 的 ,如 “ 汉武帝 ”, 有 称 年 号 的 , 如 “ 唐太宗 ”, 有 称 谥 号 的 , 如 “康 熙 ”。 ( ) 7 6 . 古 人 幼 时 命 名 , 成 年 取 字 。 字 是 为 了 便 于 他 人 称 谓 , 对 平 辈 或 者 尊 辈 一 般 称 字,如 “ 苏 东 坡 ”。 ( ) 7 7. 普 通 人 称 自 己 已 故 的 父 亲 为 “ 先 考 ” ; 已 故 的 母 亲 称 为 “妣 ”、 “先 妣 ” ; 已 故 父 母就合称 “考 妣 ”, 如 成 语 “ 如丧考妣 ”。 ( ) 7 8. 古 代 对 已 婚 妇 女 的 称 呼 因 身 份 不 同 而 有 别 , “天 子 之 妃 曰 后 , 诸 侯 曰 夫 人 , 大 夫 曰 孺 人 , 士 曰 妇 人 , 庶 人 曰 妻 。 ” ( ) 7 9.谥 号 ,专 指 有 功 之 臣 死 后 ,朝 廷 赐 予 的 寓 含 善 意 评 价 或 表 扬 性 质 的 称 号 。( )
8◎.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 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九)文集与典籍 81.“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后来用“风 骚”借指文采。() 8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8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 《书》《礼》《易》《左传》。() 84.《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8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6.《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87.《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88.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清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8q.《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qO.“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 即正史。() (十)另类与其它 q1.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指稷(小米)、黍(黍子)、麦(大麦小麦)、菽 (豆)、麻(大麻子)。() q2.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q3.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8 0 . 谥 号 专 指 皇 帝 死 后 依 其 生 前 事 迹 所 给 予 的 带 有 评 价 性 质 的 称 号 。 如 文 帝 、 武 帝 等 属 于 褒 谥 , 厉 帝 、 炀 帝 属 于 恶 谥 。 ( ) ( 九 ) 文 集 与 典 籍 8 1 . “ 风 骚 ”: 风 , 《 诗 经 》 里 的 “ 国 风 ” ; 骚 , 《 楚 辞 》 里 的 “离 骚 ”。 后 来 用 “ 风 骚 ” 借 指 文 采 。 ( ) 8 2 . 《 诗 经 》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浪 漫 主 义 诗 歌 总 集 。 ( ) 8 3 . 四 书 五 经 : 四 书 , 指 《 大 学 》 《 中 庸 》 《 论 语 》 《 孟 子 》 ; 五 经 , 指 《 诗 》 《 书 》 《 礼 》 《 易 》 《 左 传 》 。 ( ) 8 4 . 《 左 传 》 , 我 国 第 一 部 叙 事 详 备 的 编 年 体 史 书 。 ( ) 8 5 . 《 史 记 》 ,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 ) 8 6 . 《 说 文 解 字 》 , 我 国 第 一 部 字 典 。 ( ) 8 7 . 《 孔 雀 东 南 飞 》 和 《 长 恨 歌 》 合 称 为 “ 乐府双璧 ”。 ( ) 8 8 . 二 十 四 史 : 从 《 史 记 》 到 《 清 史 》 的 二 十 四 部 纪 传 体 史 书 。 ( ) 8 9 . 《 汉 书 》 , 又 名 《 前 汉 书 》 , 东 汉 班 固 所 著 , 是 中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 ) 9 0 . “ 经 史 子 集 ” 是 中 国 古 籍 按 内 容 区 分 的 四 大 部 类 。 经 , 指 儒 家 经 典 著 作 ; 史 , 即正史。( ) ( 十 ) 另 类 与 其 它 9 1 . 按 照 一 般 说 法 , “ 五 谷 ” 是 指 稷 ( 小 米 ) 、 黍 ( 黍 子 ) 、 麦 ( 大 麦 小 麦 ) 、 菽 ( 豆 ) 、 麻 ( 大 麻 子 ) 。 ( ) 9 2.桎 梏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一 种 刑 具 , 在 手 上 的 戴 的 为 梏 ,在 脚 上 戴 的 为 桎 。( ) 9 3 . 棺 是 古 代 盛 放 尸 体 的 盒 或 柜 , 椁 是 在 棺 材 外 面 的 大 棺 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