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1907 G UNN (2)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单位时间内单位炉膛容积中燃料燃烧所放出的全部 热量。 9v= BOnet.ar 4v一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kWm3; V一炉膛容积,m3。 由于实际燃烧过程中,燃料分别在炉排上和炉膛空间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 热量难以区分,同时考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所以q4和qy均有可见二字。 一层燃炉中绝大部分燃料在炉排上燃烧,但一些CO、H2和碳氢化合物等可燃 气体以及燃料层中细小的煤粒被吹起飞入炉膛空间; 一为保证燃尽,必须使炉膛内保证足够高的温度水平,以及足够大的炉膛容 积; 一炉膛容积过大,则易吸入冷风,导致燃烧温度的下降。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2)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单位时间内单位炉膛容积中燃料燃烧所放出的全部 热量。 , V BQnet ar q V = qV—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kW/m3; V—炉膛容积,m3。 由于实际燃烧过程中,燃料分别在炉排上和炉膛空间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 热量难以区分,同时考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所以qA和qV均有可见二字。 —层燃炉中绝大部分燃料在炉排上燃烧,但一些CO、H2和碳氢化合物等可燃 气体 燃料层中 的煤粒被吹起 炉膛 以及燃料层中细小的煤粒被吹起飞入炉膛空间; —为保证燃尽,必须使炉膛内保证足够高的温度水平,以及足够大的炉膛容 积; —炉膛容积过大,则易吸入冷风,导致燃烧温度的下降。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1901 一对于锅炉,4v一般不大于0.28×103-0.77×103kW/m3。 一对于不易着火燃烧的煤,所含碎屑较多,应选取较低的ν 由已知的炉膛容积和炉排面积,以及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和炉排面积可见热 负荷,可确定炉膛高度: H= V94 A gv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对于锅炉,qV一般不大于0.28×103-0.77×103 qV kW/m3。 —对于不易着火燃烧的煤,所含碎屑较多,应选取较低的qV。 由已知的炉膛容积和炉排面积,以及炉膛容积可见热负荷和炉排面积可见热 负荷,可确定炉膛高度: V A V q H A q =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1907 G UNN (3)炉排通风面积比:炉排面上通风孔总面积与整个炉排面积的比值。 f=∠×100% f 在氧化区上部,空气中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CO2浓度最大而且煤层温度最 高,为保护炉排不受高温作用而烧坏: 一炉排面积与焦炭层之间有一层灰渣起隔离作用; 一不希望燃烧最旺盛、温度最高的区域高于靠近炉排面。 若∫较小,且通风孔较集中,燃烧最旺盛的区域离开炉排面的距离较远,炉排 工作条件较好;若较大,煤层中燃烧最旺盛的区域则靠近炉排面。 一燃用无烟煤时,煤的燃烧大部分在炉排上进行,炉排温度较高,需选用较 小的炉排; 一自然通风的炉子一般必须适当放大f,否则将引起过大的通风阻力。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3)炉排通风面积比:炉排面上通风孔总面积与整个炉排面积的比值。 w 100% t f f f = × 在氧化区上部,空气中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CO2浓度最大而且煤层温度最 高,为保护炉排不受高温作用而烧坏: 炉排面积与焦炭层之间有一层灰渣起隔离作用; 若f较小 且通风孔较集中 燃烧最旺盛的区域离开炉排面的距离较远 炉排 —炉排面积与焦炭层之间有一层灰渣起隔离作用; —不希望燃烧最旺盛、温度最高的区域高于靠近炉排面。 若f较小,且通风孔较集中,燃烧最旺盛的区域离开炉排面的距离较远,炉排 工作条件较好;若f较大,煤层中燃烧最旺盛的区域则靠近炉排面。 —燃用无烟煤时,煤的燃烧大部分在炉排上进行,炉排温度较高,需选用f较 小的炉排; —自然通风的炉子一般必须适当放大f,否则将引起过大的通风阻力。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1901 (4)炉排片冷却度 一炉排片上表面受到煤层加热,两侧受到空气冲刷冷却; 一通常采用空气冲刷炉排侧面积(炉排片冷却面积)与同煤层接触的炉排片 表面积(炉排片受热面积)的比值表征冷却特性。 2h w一炉排片冷却度; W= ×100% h一炉排片高度,m; b b一炉排片宽度,m。 炉排片高度越大,受到空气冲刷的炉排片侧面积越大,炉排片的冷却特性越 好。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煤的层状燃烧技术及装置 (4)炉排片冷却度 —炉排片上表面受到煤层加热,两侧受到空气冲刷冷却; —通常采用空气冲刷炉排侧面积(炉排片冷却面积)与同煤层接触的炉排片 表面积(炉排片受热面积)的比值表征冷却特性。 2 100% h w = × w—炉排片冷却度; w 100% h 炉排片高度 m; b = × h—炉排片高度,m; b—炉排片宽度,m。 炉排片高度越大,受到空气冲刷的炉排片侧面积越大,炉排片的冷却特性越 好。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层燃炉的主要类型及设备 1907 ◆人工加煤层燃炉 一基本特点 煤由人工定期从炉门加入炉内,并使其铺洒在燃 烧着的煤层上进行加热、干燥和燃烧。 一工作过程 煤由人工经炉门投入炉内,铺洒在炉排上形成煤层; 燃烧所需空气由炉排下方穿过炉排的通风空隙,自 下而上进入煤层,参与燃烧反应; 煤燃烧后形成的大部分较大的灰渣由仍共经炉门扒 出,而较细的灰屑则由炉排缝隙落入灰坑,并由灰 门清出; 燃烧过程所形成的高温烟气经过与布置与炉内的受 热面进行辐射换热后,进入锅炉对流管束组成的烟 道。 人工加煤层燃炉 1炉门2炉排3煤层4灰门5炉 膛6锅炉管束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层燃炉的主要类型及设备 人工加煤层燃炉 —基本特点 煤由人工定期从炉门加入炉内,并使其铺洒在燃 烧着的煤层上进行加热、干燥和燃烧。 —工作过程 煤由人工经炉门投入炉内,铺洒在炉排上形成煤层; 燃烧所需空气由炉排下方穿过炉排的通风空隙,自 下而上进入 煤层, 参与燃烧反应; 煤燃烧后形成的大部分较大的灰渣由仍共经炉门扒 出,而较细的灰屑则由炉排缝隙落入灰坑,并由灰 门清出; 燃烧过程所形成的高温烟气经过与布置与炉内的受 热面进行辐射换热后,进入锅炉对流管束组成的烟 道。 人工加煤层燃炉 1炉门 2炉排 3煤层 4灰门 5 炉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1炉门 2炉排 3煤层 4灰门 5 炉 膛 6锅炉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