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摄影讲义 主讲田润刚博士 电邮:trg@cella.cn网址:www.cella.cn 话泥而不,道而 (邦分圆片来自于王联用,由于时间仓桂,木能注明出处 在此向原作者谋衰酸意) 生命科学学院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生物摄影讲义 主讲 田润刚博士 电邮:trg@cella.cn 网址:www.cella.cn (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由于时间仓促,未能注明出处, 在此向原作者深表歉意!) 生命科学学院 绍兴市城南大道 900 号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摄影简史 第二节数码相机相机的选购与保养」 6 第二章照相机及其附件 .14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第三节快门 26 第四节取景与调焦装置。 .28 第五节照相机的其它装置及附件 30 第三章感光材料 33 第一节传统感光材料。 33 第二节CCD感光元件 38 第四章曝光与用光 41 第一节噪光. 41 第二节光源. 44 第三节用光 .46 第五章构图与拍摄技巧 .51 第一节构图 .51 第二节拍摄技巧 .60 第六章暗房工艺64 第一节传统黑白冲印。 .64 第二节数码图片处理 68
a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摄影简史. 1 第二节 数码相机相机的选购与保养. 6 第二章 照相机及其附件 . 14 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 14 第三节 快门. 26 第四节 取景与调焦装置. 28 第五节 照相机的其它装置及附件. 30 第三章 感光材料 . 33 第一节 传统感光材料 . 33 第二节 CCD 感光元件 . 38 第四章 曝光与用光 . 41 第一节 曝光. 41 第二节 光源. 44 第三节 用光. 46 第五章 构图与拍摄技巧 . 51 第一节 构图. 51 第二节 拍摄技巧. 60 第六章 暗房工艺 . 64 第一节 传统黑白冲印. 64 第二节 数码图片处理. 68
第一章绪论 广义地讲所谓生物摄影就是以生物为题材的摄影,如:自然风光摄影、生态 摄影、标本摄影和显微摄影等等均属于生物摄影的范畴。但是狭义的来讲生物摄 影就是利用摄影技术来描述生物生命活动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各类标本摄影和 生态摄影,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目的,因此生物摄影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①真实性,也就是科学性,一定要如实客观地拍摄,只有反映真实存在的生 物形态或行为的照片,才是有价值的照片: ②准确性,要求准确的反映生物本来的面貌,通常不需要特技处理: ③简洁性,构图要简洁明了,尽可能地突出重点,而消除非重点的影响: ④美观性,图像要清晰美观、布局合理。 生物图象的获得,除了用照相机拍摄以外,还可以利用X射线成像、电子 显微镜成像、放射自显影成像和扫描成像,尤其是扫描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常用于扫描凝胶电泳图谱和一些平面的标本,如生物化石、蝴蝶的翅脉也可以通 过扫描成像。 生物摄影显著不同于艺术摄影,因为不需要强调作者当时的情绪,或试图表 达的一种意境。而艺术创作要求: ①主题鲜明,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 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 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②构思新颖,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 者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画面的主题: ③画面简洁,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 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第一节摄影简史 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人们就己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 日,针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于摄影术。 据史料记载,1826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己
1 第一章 绪论 广义地讲所谓生物摄影就是以生物为题材的摄影,如:自然风光摄影、生态 摄影、标本摄影和显微摄影等等均属于生物摄影的范畴。但是狭义的来讲生物摄 影就是利用摄影技术来描述生物生命活动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各类标本摄影和 生态摄影,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目的,因此生物摄影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①真实性,也就是科学性,一定要如实客观地拍摄,只有反映真实存在的生 物形态或行为的照片,才是有价值的照片; ②准确性,要求准确的反映生物本来的面貌,通常不需要特技处理; ③简洁性,构图要简洁明了,尽可能地突出重点,而消除非重点的影响; ④美观性,图像要清晰美观、布局合理。 生物图象的获得,除了用照相机拍摄以外,还可以利用 X 射线成像、电子 显微镜成像、放射自显影成像和扫描成像,尤其是扫描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常用于扫描凝胶电泳图谱和一些平面的标本,如生物化石、蝴蝶的翅脉也可以通 过扫描成像。 生物摄影显著不同于艺术摄影,因为不需要强调作者当时的情绪,或试图表 达的一种意境。而艺术创作要求: ①主题鲜明,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 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 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②构思新颖,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 者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画面的主题; ③画面简洁,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 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第一节 摄影简史 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人们就已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 日,针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于摄影术。 据史料记载,1826 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已
拍摄出被认为是世界上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他采用的拍摄技术是把涂有油溶 性白沥青的铅锡合金版置于暗箱中进行长时间曝光,受光照的沥青便会硬化,成 为白色,未受光照的沥青背薰衣草油溶解,露出黑色的金属色,使铅锡合金版上 产生正像影像。这幅名为View from the Window"的照片,曝光时间长达18小 时。尼埃普斯的这种摄影术由于所需曝光时间太长而局限了实用价值。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View from the Window(Joseph Nicephore Niepce1826 一、达盖尔摄影法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院公布了他发明 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宜告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达盖尔的摄影方法是将铜板镀 银抛光,罩在碘容器上,生成可感光的碘化银。将己光敏的板片在暗箱中放入照 相机,曝光约15-30分钟。曝光后的板片放入盛有水银的暗箱中加热,汞蒸汽与 板片上受光从碘化银中析出的银粒生成汞银合金影像,这就是“显影”。此后将汞 蒸汽熏蒸过的板片放入热食盐溶液中漂洗,未受光碘化银与氯化钠作用失去感光 性能并溶解于水,形成影响的黑色部分。于是由汞银合金组成的影像便永久固定 于铜板基上面。银版摄影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由于银粒细腻,汞 合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但成本很高,曝光时间过长。 Louis Jacques Daguerre
2 拍摄出被认为是世界上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他采用的拍摄技术是把涂有油溶 性白沥青的铅锡合金版置于暗箱中进行长时间曝光,受光照的沥青便会硬化,成 为白色,未受光照的沥青背薰衣草油溶解,露出黑色的金属色,使铅锡合金版上 产生正像影像。这幅名为“View from the Window”的照片,曝光时间长达 18 小 时。尼埃普斯的这种摄影术由于所需曝光时间太长而局限了实用价值。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View from the Window(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1826) 一、达盖尔摄影法 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院公布了他发明 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宣告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达盖尔的摄影方法是将铜板镀 银抛光,罩在碘容器上,生成可感光的碘化银。将己光敏的板片在暗箱中放入照 相机,曝光约 15-30 分钟。曝光后的板片放入盛有水银的暗箱中加热,汞蒸汽与 板片上受光从碘化银中析出的银粒生成汞银合金影像,这就是“显影”。此后将汞 蒸汽熏蒸过的板片放入热食盐溶液中漂洗,未受光碘化银与氯化钠作用失去感光 性能并溶解于水,形成影响的黑色部分。于是由汞银合金组成的影像便永久固定 于铜板基上面。银版摄影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由于银粒细腻,汞 合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但成本很高,曝光时间过长。 Louis Jacques Daguerre
巴黎街景(1838年Daguerre拍摄,曝光约15分钟,以至于当时繁华的巴黎街头 看上去很萧条,只留下了女郎和擦鞋小工的影像) 二、卡罗摄影法 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由英国人Henry Fox Talbot1840年发明。是世界 上最早的负-正”摄影术,也是现代负-正"摄影的基础。Talbot在一种优质书写纸 上涂碘化钾和硝酸银,制成一种半透明的纸质负片,先拍摄和冲洗负像,再以负 像为模板,用涂有氯化银的纸张冲印正像。卡罗摄影法的正像照片具有木炭画的 素质,色调柔和而又浓厚。由于纸质负片的纸张纤维在印相过程中要挡住一些光 线,因而印制的照片稍有朦胧感,清晰度稍差。 Oak Tree in Winter (Henry Fox Talbot 1842)
3 巴黎街景(1838 年 Daguerre 拍摄,曝光约 15 分钟,以至于当时繁华的巴黎街头 看上去很萧条,只留下了女郎和擦鞋小工的影像) 二、卡罗摄影法 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由英国人 Henry Fox Talbot 1840 年发明。是世界 上最早的“负-正”摄影术,也是现代“负-正”摄影的基础。Talbot 在一种优质书写纸 上涂碘化钾和硝酸银,制成一种半透明的纸质负片,先拍摄和冲洗负像,再以负 像为模板,用涂有氯化银的纸张冲印正像。卡罗摄影法的正像照片具有木炭画的 素质,色调柔和而又浓厚。由于纸质负片的纸张纤维在印相过程中要挡住一些光 线,因而印制的照片稍有朦胧感,清晰度稍差。 Oak Tree in Winter (Henry Fox Talbot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