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001年10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上指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C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项内容,D项 是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均与题意不符 12.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个体经济相对私营经济而言,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经营方式 单一,不是法人企业,且投资人自己便是劳动者,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而私人经 济依靠雇佣工人的劳动。其中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本质区别也就决定了"性质上的 不同”。据此分析,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13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001 年 10 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上指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C 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项内容 ,D 项 是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均与题意不符。 12.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个体经济相对私营经济而言,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经营方式 单一,不是法人企业,且投资人自己便是劳动者,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而私人经 济依靠雇佣工人的劳动。其中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本质区别也就决定了“性质上的 不同”。据此分析,选项 A、B、D 均不符合题意,C 项正确。 13.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包括: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南北 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和经济发展战略。但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选项A、B、C虽然都是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但都不是根本途径 1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签署了 A.《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B.《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C.《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D.《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1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1972年尼克松主义的产物,尼克松主义是美国 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当时的美国被拖入越战泥潭,为了缓和美苏关系, 与苏签署了该条约,该条约的核心是以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来避免核战争,被视 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而2001年12月31日小布什宣布美国退出该条约,并 将于半年后正式生效。在国际上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因此选项A正确。 B项签署于1993年,C项签署于1987年12月,D项签署于1968年1月7日, 均于题干中所说的时间不符。 15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 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包括: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南北 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和经济发展战略。但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选项 A、B、C 虽然都是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但都不是根本途径。 14.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签署了 A.《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B.《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C.《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D.《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1 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 1972 年尼克松主义的产物,尼克松主义是美国 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当时的美国被拖入越战泥潭,为了缓和美苏关系, 与苏签署了该条约,该条约的核心是以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来避免核战争,被视 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而 2001 年 12 月 31 日小布什宣布美国退出该条约,并 将于半年后正式生效。在国际上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因此选项 A 正确。 B 项签署于 1993 年,C 项签署于 1987 年 12 月,D 项签署于 1968 年 1 月 7 日, 均于题干中所说的时间不符。 15.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 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1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1年9月中共召开十五界六中全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 求,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B、D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与题意不符。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 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答案】ABE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 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存在形 态,这就是意识转化为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而不是一切物质的固有 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空间和时间才是物质 的存在形式。据此分析,选项A、B、E正确。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而非物质的固有属性,选项C属于物活论: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而非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才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项也不正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1 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1 年 9 月中共召开十五界六中全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 求,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B、D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与题意不符。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 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答案】ABE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 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存在形 态,这就是意识转化为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而不是一切物质的固有 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空间和时间才是物质 的存在形式。据此分析,选项 A、B、E 正确。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而非物质的固有属性,选项 C 属于物活论;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而非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才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 项也不正 确
17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 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是指社会主体 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个民族的发展往往表现为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 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具体地说,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国际交往, 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据此分析,选项A、C、D 正确。 选项B否定了主体选择性,是一种机械决定论观点:E项夸大了主体选择性,而 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8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货币升值 E.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要求现实中纸币的发 行量必须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当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
17.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 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是指社会主体 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一 个民族的发展往往表现为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 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具体地说,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国际交往, 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据此分析,选项 A、C、D 正确。 选项 B 否定了主体选择性,是一种机械决定论观点;E 项夸大了主体选择性,而 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8.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货币升值 E.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要求现实中纸币的发 行量必须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当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