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锈病( Wheat stem rust 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 ,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 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 冬孢子粉
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 ,不规则散生。 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 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 冬孢子粉
病原物( Pathogens) 1学名及分类 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叶锈病菌:隐匿柄锈菌 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 杆锈病菌:禾柄锈菌 Pucci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叶锈病菌:隐匿柄锈菌 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 秆锈病菌:禾柄锈菌 Pucci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2病原形态 条锈病菌:夏孢子堆长椭圆形,橙黄色。夏孢子单胞、球形 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 主表皮下,灰黑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 分隔处稍缢缩,褐色。 叶锈病菌: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 微刺,冬孢子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 暗褐色。 秆锈病菌:夏孢子堆椭圆形至狭长形,夏孢子单胞,暗黄 色,长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有柄,双胞,椭圆形或长棒 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壁厚,圆形或略 尖,有孢子柄
2 病原形态 条锈病菌: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橙黄色。夏孢子单胞、球形 ,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 主表皮下,灰黑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 分隔处稍缢缩,褐色。 叶锈病菌: 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 微刺,冬孢子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 暗褐色。 秆锈病菌: 夏孢子堆椭圆形至狭长形,夏孢子单胞,暗黄 色,长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有柄,双胞,椭圆形或长棒 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壁厚,圆形或略 尖,有孢子柄
saurine socd 心 2 2 条锈病菌 秆锈病菌 叶锈病菌
条锈病菌 秆锈病菌 叶锈病菌
3病原生物学 条锈病菌: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菌丝 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 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温度7~10℃;侵入适温 9~12℃。夏孢子的萌发和入侵需饱和湿度或叶面具水滴(水 膜)。条锈菌夏孢子不耐高温,在36℃下经2d即失去生活力 叶锈病菌:小麦叶锈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既耐低温 又耐高温。夏孢子萌发温度为2~31℃,最适温度15~20℃, 在有水膜时即可萌发。冬孢子、锈孢子的萌发适温分别为 14~19℃和20~22C
3 病原生物学: 条锈病菌: 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菌丝 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 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温度7~10℃;侵入适温 9~12℃。夏孢子的萌发和入侵需饱和湿度或叶面具水滴(水 膜)。条锈菌夏孢子不耐高温,在36℃下经2d即失去生活力。 叶锈病菌:小麦叶锈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既耐低温, 又耐高温。夏孢子萌发温度为2~31℃,最适温度15~20℃, 在有水膜时即可萌发。冬孢子、锈孢子的萌发适温分别为 14~19℃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