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诗两首》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日期:20129.5--9.6 作者姓名:孔艺 单位:滕州市滕南中学
课 题 :《诗两首》 课 型 :主读课文 上课日期:2012.9.5----9.6 作者姓名:孔艺 单 位:滕州市滕南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两首》(2课时) 课前准备 朗读诗歌,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 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熏陶。 3.初步了解诗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 评价任务: 1.感情朗读诗歌,读懂诗歌。 2.顺利完成语言训练。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过程 导入 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各种诗歌百媚千红,丰富了人 们的心灵,抒发了人们至真至纯的情感。沉湎于诗歌,我们便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谁? (屏显并齐读以下内容。) 他是俄国诗人。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最重要的诗作是《叶普盖尼·奥涅金》。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歌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两首》(2 课时) 课前准备: 朗读诗歌,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 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熏陶。 3.初步了解诗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 评价任务: 1.感情朗读诗歌,读懂诗歌。 2.顺利完成语言训练。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各种诗歌百媚千红,丰富了人 们的心灵,抒发了人们至真至纯的情感。沉湎于诗歌,我们便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谁? (屏显并齐读以下内容。) 他是俄国诗人。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 800 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最重要的诗作是《叶普盖尼·奥涅金》。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唤醒诗中的情感 1.你能说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的地方吗? (生交流对于诗歌的印象,如:分行排列,语言髙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韵 律美,有跳跃性,有丰富的想象,诗歌抒情性强等) 2.请你朗读下列两种排列方式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屏显本首诗歌文字的两种排列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相信吧, 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 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切都将会过去
二、唤醒诗中的情感 1.你能说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的地方吗? (生交流对于诗歌的印象,如:分行排列,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韵 律美,有跳跃性,有丰富的想象,诗歌抒情性强等) 2.请你朗读下列两种排列方式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屏显本首诗歌文字的两种排列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相信吧, 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 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分行排列更让人关注诗人情感的表达,更有利于抒情。)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分行排列的诗歌形式更有利于抒情。齐读诗歌,读出分 行排列的感觉。 3.这首抒情诗创作于1825年。这时,普希金26岁,正被幽禁在父亲的领地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与米哈伊洛夫斯克比邻的三山村风景如画,女主人奥西波娃 热情好客。诗人普希金常常骑着马,带着狼狗拜访这个家庭,并且给奥西波娃及 其女儿写了不少赠诗。这首抒情诗便是题在奥西波娃的二女儿叶夫普拉克西 娅·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她15岁。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亲切、温暖和深 情。请你亲切地、深情地对小女孩诉说 自由、亲切、深情地朗读诗歌) 4抒情诗的灵魂是情。“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这首诗便是 诗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再读诗歌,想一想,全诗 洋溢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你从哪儿读出来? (屏显) 1871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职。这期间,他怀 着青春的激情,写下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抨击社会黑暗、呼唤光明与 自由的诗篇。这些诗被人们自由传抄,但却触怒了沙皇。1820年,沙皇以调动 职务为名将普希金流放到南方。1824年亚历山大一世又以普希金在私人书信里 宣传了无神论思想为由,撤销了他的职务,把他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 当地政府监管,一直到1826年9月,他才被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并召 回莫斯科。此外,在个人生活世界里,这些年来,普希金既品尝了爱情的快乐, 也饱尝了单相思、失恋、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痛苦。这首诗便是诗人对这一现实 问题的回答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分行排列更让人关注诗人情感的表达,更有利于抒情。)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分行排列的诗歌形式更有利于抒情。齐读诗歌,读出分 行排列的感觉。 3.这首抒情诗创作于 1825 年。这时,普希金 26 岁,正被幽禁在父亲的领地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与米哈伊洛夫斯克比邻的三山村风景如画,女主人奥西波娃 热情好客。诗人普希金常常骑着马,带着狼狗拜访这个家庭,并且给奥西波娃及 其女儿写了不少赠诗。这首抒情诗便是题在奥西波娃的二女儿叶夫普拉克西 娅·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她 15 岁。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亲切、温暖和深 情。请你亲切地、深情地对小女孩诉说—— (自由、亲切、深情地朗读诗歌) 4.抒情诗的灵魂是情。“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这首诗便是 诗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再读诗歌,想一想,全诗 洋溢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你从哪儿读出来? (屏显) 1871 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职。这期间,他怀 着青春的激情,写下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抨击社会黑暗、呼唤光明与 自由的诗篇。这些诗被人们自由传抄,但却触怒了沙皇。1820 年,沙皇以调动 职务为名将普希金流放到南方。1824 年亚历山大一世又以普希金在私人书信里 宣传了无神论思想为由,撤销了他的职务,把他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 当地政府监管,一直到 1826 年 9 月,他才被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并召 回莫斯科。此外,在个人生活世界里,这些年来,普希金既品尝了爱情的快乐, 也饱尝了单相思、失恋、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痛苦。这首诗便是诗人对这一现实 问题的回答
生交流后点拨: (1)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在诗歌的前四句中,你认为最凝练之处 何在? 小结:用“生活欺骗了你”概括了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甚至种种不幸。 (2)诗人对被“生活欺骗”的态度如何? 小结:没有愤世嫉俗的怒号,没有悲观消沉的哀鸣,诗人泰然自若地面对“生 活”的“欺骗”,在厄运中保持高贵的静穆。他坚信:风霜雨雪终将过去,灿烂 的阳光必将普照大地 (3)在第二节诗中,标注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未来”“现在”“瞬息”“过去 时间,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咏叹的基本主题。对比下列诗歌,同样是写到了时 间,普希金在对时间的感悟上有什么不同? (屏显。) 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事无成惊逝水,半生有梦化飞烟。 —姚雪垠《李自成》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 (小结∶或感时光荏苒,生命短暂,或叹光阴流逝,年华虚掷,或愿时间劫掠 了青春美丽。而普希金坚信时间不可遏止的前进,光明也不可遏止地到来。诗人 从忧郁的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又站在“未来″俯瞰“现在″,将它视之为令人 愉快的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情怀。) (4)分角色朗读诗歌,读出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情感
生交流后点拨: (1)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在诗歌的前四句中,你认为最凝练之处 何在? 小结:用“生活欺骗了你”概括了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甚至种种不幸。 (2)诗人对被“生活欺骗”的态度如何? 小结:没有愤世嫉俗的怒号,没有悲观消沉的哀鸣,诗人泰然自若地面对“生 活”的“欺骗”,在厄运中保持高贵的静穆。他坚信:风霜雨雪终将过去,灿烂 的阳光必将普照大地。 (3)在第二节诗中,标注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未来”“现在”“瞬息”“过去”。 时间,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咏叹的基本主题。对比下列诗歌,同样是写到了时 间,普希金在对时间的感悟上有什么不同? (屏显。) 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一事无成惊逝水,半生有梦化飞烟。 ——姚雪垠《李自成》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 (小结:或感时光荏苒,生命短暂,或叹光阴流逝,年华虚掷,或愿时间劫掠 了青春美丽。而普希金坚信时间不可遏止的前进,光明也不可遏止地到来。诗人 从忧郁的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又站在“未来”俯瞰“现在”,将它视之为令人 愉快的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情怀。) (4)分角色朗读诗歌,读出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