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共事务学者开始以第五项修炼的观点,反省目前许多 公共事务观念及政策上的偏差。美国及荷兰的医疗保健界也推动 了好几年。史坦福大学法学院有人开始运用这方面的观念,重新 思考人类未来全新的法律体系。麻省理工学院校方也开始请圣吉 辅导该校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此外,我在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中, 也遇到愈来愈多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学家,他们对自已领域的大师 们多年来只能换个角度谈老问题,毫无真正重大创新,以解决目前 举世政治、经济、社会乱象困惑不已,转而在系统动力学中得到不 少启发,有的甚至成为系统动力学的中坚分子。 终身的学习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有许多地方不容易懂,尤其是那些 环路图,不过如果你知道就连财富杂志(Fortune)的企管专业编辑 都形容看完这本书会头痛,或许会感到安慰些。然而你可知道这 本难读的书却已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为什么? 我想主要是因为它能深入探讨许多困扰大家已久、而又无可奈何 的困境。例如,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 突,如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何在忙碌之中还能拥有充分的学 习空间,如何解除各种压力等,并指出一条正确的新路。在每年往 返波士顿的途中,我曾不止一次的碰到正在阅读这本书的美国人, 有一次甚至是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我发现他们常看不懂书中 的环路图,当我自告奋勇地为他们加上一些符号解说之后,都能帮 助他们了解。所以我在取得圣吉许可后,在中译本的环路图中,加 上一些符号,相信可以使它们较易于理解。 如果你只将学习型组织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的组织,那 你就忽略了它的真谛一人们可于其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 第五项修炼
而活出了生命的意义。这才是它真正可贵之处。我们找到真正重 要的事做,才能再度拥有丰沛的生命力。否则,只一味追求阶段性 目标,个人或组织最后往往陷入不满意、但只得接受的一种无可奈 何的生命状态,很难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能量。这本书可让我们 看到,原来这个世界在你我这部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 做,从而产生很大的力量。它提醒我们不要只做自己得心应手而 立竿见影的事,而应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新领导能力的上乘武功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书中系统思考精华所在的系统基模是 很亲切的,因为它们像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而且对于本、 末、先、后,和轻、重、缓、急更容易掌握运用;圣吉一直致力于将东 西方古老智慧的结晶和最新的管理科学融合。他对老子的领导哲 学尤为推崇;而其所提出的五项修炼,有许多与儒、道、释三家思想 又非常相近。 至于想要真正精熟圣吉所提出的这些“新领导能力的上乘武 功”,我还想不出有比禅宗大师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证佛法》中所 提示的“见、修、行”三位一体的修证纲要更好的指引,修炼的功夫 为什么不上路呢?是因为见地不够圆满,加上行愿不够;见地为什 么不够圆满呢?是因为没有真修实证,行愿也不够;行愿为什么不 够圆满呢?是因为见地、修证有问题。这个纲要,深切的点出任何 学习(光是吸收知识、资讯并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必定修正行为, 也就是修行、修炼)的精义所在。 值此巨变排山倒海而来的关键年代,这本由译者郭进隆先生 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付出极大的心力所完成的划时代的巨著,不 仅值得中国所有的管理者及领导者参考省思,也值得所有有心的 9 导读一再造组织的无限生机
中国人细读,并身体力行,而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愿这本书能燃 起我们更高的理想,扩大我们的格局,深广我们的思考,进而从你 我周遭开始,与人们共同学习。在这条新路起步的阶段,容我引用 证严法师的话与您共勉:“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本文作者为台北中山大学企管系所副教授) 10 第五项修炼
习得更快。 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 因此,九十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 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 榜的公司,到了八十年代却有三分之一已销声匿迹? 为什么一九七O年列名财富杂志五百大企业」排行 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六十二? 为什么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 第一部 全面体检你的组织
第1章 重圆破镜 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 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 出了巨大的代价一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 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 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但是就如物理学家鲍姆 (David Bohm)所说的,这只是白费力气;就像试着重新组合一面破 镜子的碎片,想要看清镜中的真象。经过一阵子努力,我们甚至干 脆放弃一窥全貌的意图。 这本书所提出的构想与工具,就是要打破这个世界是由个别、 不相关的力量所创造的幻觉。奠基于此,才能建立不断创新、进步 的“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 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 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3 第1章重圆破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