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 bc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单位moL-1或gL-1等; 其中,K称为吸光系数,它是与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温度等 因素有关的量。单位Lmo1cm-1或Lg-1cm-1等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 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b成正比
A= Kbc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1或g·L-1等; 单位L·mol-1·cm-1或L·g-1·cm-1 等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 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b成正比
朗伯一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当溶液浓度c以gL-1为单位,厚度b以cm为单位时, K用表示,称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A= abc 当溶液浓度c以moL-1为单位,厚度b以cm为单位时, K用κ表示,称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cm-1 A=kbc K表示物质的浓度为 I mol L1,液层厚度为lcm时溶液的吸光度
A= abc 当溶液浓度c以mol·L-1为单位,厚度b以cm为单位时, K用κ表示,称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 ·mol-1·cm-1 当溶液浓度c以g·L-1为单位,厚度b以cm为单位时, K用a表示,称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 κbc κ表示物质的浓度为l mol·L-1,液层厚度为l cm时溶液的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κ的讨论 令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令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 件一定时,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令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k值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m处 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Kn、表示。 max 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 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 最大灵敏度。 ⅴKr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 质的灵敏度越高。κ>105:超高灵敏;K=(6~10)×104:高 灵敏;K2×104:不灵敏。 v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 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不等于在此条件下可测定K
摩尔吸光系数κ的讨论 ❖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 件一定时,κ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κ值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 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κmax表示。κ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 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 最大灵敏度。 κ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 质的灵敏度越高。κ>105:超高灵敏;κ=(6~10)×104 :高 灵敏;κ<2×104 :不灵敏。 κ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 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不等于在此条件下可测定κ
用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铁。已知溶液中Fe的浓度为 5001g·L-1,液层厚度为2cm,在508mm处测得透光度为0.645。 计算吸光系数K,摩尔吸光系数ε。 解:因为:A=-1gT=-1g0.645=0.190,所以 0.190 K bc2cm×5.00×10-4g·L-1 =190×10-2(L·g-1cm-) 将浓度折算为摩尔浓度: 500×10-4g·L =8.95×106mol.L 55.85 g·mol- 1 A 0.190 bc2cm×8.95×10-6mol.L-1 1.06×10-2(L·mol-l.cm-2)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可用摩尔吸光系数K表示 桑德尔灵敏度(灵敏度指数) 用S来表示。S是指当仪器的检测极限A=0.001时,单位 截面积(1cm2)光程内所能检测出来的吸光物质的最低 含量,其单位为gcm2 S与K及吸光物质摩尔质量M的关系为S=MK K越大,S越小,其灵敏度越高
桑德尔灵敏度(灵敏度指数) 用S来表示。S是指当仪器的检测极限A=0.001时,单位 截面积(1cm2)光程内所能检测出来的吸光物质的最低 含量,其单位为μg·cm-2 S与κ及吸光物质摩尔质量M的关系为:S=M/κ κ越大,S越小,其灵敏度越高。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可用摩尔吸光系数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