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R=2.4KΩ,R=2.4KΩ,按照实验原理2.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 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U及U值,记入表 2-5 表2-5 Rc=2.4KR=2.4K I c(mA) Uim(mv Uo (v) OpP(V) *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R=2.4K9,R=2.4KΩ,I=2.0mA。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 电压u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U1和L记入表2-6。 保持U不变,断开R,测量输出电压U,记入表2-6 表2-6I=2mAR=2.4K9R=2.4Kg Us U Ri(K22) UnTo R0(K9) 测量值|计算值 (V)(v) 测量值|计算值 *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取I=2.0mA,R=2.4KΩ,R=2.4Kg。保持输入信号u的幅度不变,改 变信号源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U0,记入表2-7。 表2-7 U1= fI f。 f (KHz Uo (v) Ay=Uo/U1 为了信号源频率f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然后再仔细 读数。 说明:本实验内容较多,其中6、7可作为选作内容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 RC=2.4KΩ,RL=2.4KΩ,按照实验原理 2.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 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 RW,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 UOPP及 UO值,记入表 2-5。 表 2-5 RC=2.4K RL=2.4K IC(mA) Uim(mV) Uom(V) UOPP(V) *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 RC=2.4KΩ,RL=2.4KΩ,IC=2.0mA。输入 f=1KHz 的正弦信号,在输出 电压 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S,Ui和 UL记入表 2-6。 保持 US不变,断开 RL,测量输出电压 Uo,记入表 2-6。 表 2-6 Ic=2mA Rc=2.4KΩ RL=2.4KΩ US Ri(KΩ) R0(KΩ) (mv) Ui (mv) 测量值 计算值 UL (V) UO (V) 测量值 计算值 *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取 IC=2.0mA,RC=2.4KΩ,RL=2.4KΩ。 保持输入信号 ui的幅度不变,改 变信号源频率 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 UO,记入表 2-7。 表 2-7 Ui= mV fl fo fn f(KHz) UO(V) AV=UO/Ui 为了信号源频率 f 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 然后再仔细 读数。 说明:本实验内容较多,其中 6、7 可作为选作内容
五、实验总结 1、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2、总结R,R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的影响。 3、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4、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的β=100,Ra1=20K9,Ra2=60K9,R=2.4K9,R=2.4K9 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A,输入电阻R和输出电阻R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放大器干扰和自激振荡消除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U?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UB、 U,再间接算出U的方法? 4、怎样测量R2阻值? 5、当调节偏置电阻R,使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 的管压降U怎样变化?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对输 出电阻R有否影响? 7、在测试A,R和R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 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 8、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 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即各仪器的接地端不再连在一起),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注:附图2-1所示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与带有负反馈的两级放大器共用实验 模块。如将K1、K2断开,则前级(Ⅰ)为典型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大器;如将K K2接通,则前级(I)与后级(Ⅱ)接通,组成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两级放大器
五、实验总结 1、 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2、总结 RC,RL 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的影响。 3、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4、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1=20KΩ,RB2=60KΩ,RC=2.4KΩ,RL=2.4KΩ。 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AV,输入电阻 Ri和输出电阻 RO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放大器干扰和自激振荡消除内容。 3、 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 UBE? 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 UB、 UE,再间接算出 UBE的方法? 4、怎样测量 RB2阻值? 5、当调节偏置电阻 RB2,使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 的管压降 UCE怎样变化?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 RL对输 出电阻 RO有否影响? 7、在测试 AV,Ri和 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 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 1KHz,而不选 100KHz 或更高? 8、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 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即各仪器的接地端不再连在一起),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注:附图 2-1 所示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与带有负反馈的两级放大器共用实验 模块。如将 K1、K2断开,则前级(Ⅰ)为典型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大器;如将 K1、 K2接通,则前级(Ⅰ)与后级(Ⅱ)接通,组成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两级放大器
500 52K 02.4K 51K51K 20K l5.1K 100g:10K 2.4K 82K20u 附图2-1
附图 2-1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目的 1、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 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 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 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 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把输 出电压u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1上形成反 馈电压u。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1+A F 其中A=U/U1一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 大倍数 1+AF一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 度 2)反馈系数 Fr=- RE 3)输入电阻 Rir=(1+AFy )ri R一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 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 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 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 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 4-1 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 Rf把输 出电压 uo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 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 RF1上形成反 馈电压 uf。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V V V Vf 1 A F A A + = 其中 AV=UO/U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 大倍数。 1+AVFV —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 度。 2) 反馈系数 f F1 F1 V R R R F + = 3) 输入电阻 Rif=(1+AVFV )Ri R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RB3 20k Us CE2 信号由此输入 图4-1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4)输出电阻 R一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基本放大器R=∞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怎样实现无反馈而得到基本 放大器呢?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而是要去掉反馈作用,但又要把反馈网络 的影响(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为此 1)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 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υ=0,此时R相当于并联在R上。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 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1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R)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可近似认为R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所要求的如图4-2所示的基本放大器
R1 10k C1 10u 20k RB1 20k T1 C2 10u RF 100 RE1 1k C3 100u RC1 100K 2.4k RW T2 RB3 20K RB2 10K RC2 2.4K RE2 1K CE2 100U C3 10U RL 2.4K RF 1.8K CF 20U 图 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4) 输出电阻 VO V O Of 1 A F R R + = R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VO — 基本放大器 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怎样实现无反馈而得到基本 放大器呢?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而是要去掉反馈作用,但又要把反馈网络 的影响(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为此: 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 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 uO=0,此时 Rf相当于并联在 R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 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f+R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可近似认为 Rf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所要求的如图 4-2 所示的基本放大器。 Vcc +12V 信号由此输入 + - - + Us 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