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学时数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口实习 口课程设计口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21231 总学时64学时 学分 4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 Analysis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科实验班)、微电子科学与工 程专业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普通物理 开课部门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科实验班)、通信工 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核心必修课。课程主 要讲授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阻电路的分析、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正弦稳态电路三大部分的内容,涉及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 电流约束关系、电路方程、电路定理、电路等效、三要素法、电路的频率特性以 及拉普拉斯变换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等概念和方法。 《电路分析》课程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是后续学习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 等专业课的理论基础。结合另外开设的电路实验课程,可强化对实际电路的认识 和电路分析实践能力。本课程为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进一步研究电路 理论,从事电路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课程目标2:理解和掌握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 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3:具备初步的电路与系统分析、测试、仿真、设计与实现能力, 具有一定的电子电气工程师素养。 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加深,增 强综合素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论来解决工作、生活和思想等各方面的实
《电路分析》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学时数 □√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21231 总学时 64 学时 学分 4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 Circuit Analysis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科实验班)、微电子科学与工 程专业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普通物理 开课部门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科实验班)、通信工 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核心必修课。课程主 要讲授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阻电路的分析、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正弦稳态电路三大部分的内容,涉及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 电流约束关系、电路方程、电路定理、电路等效、三要素法、电路的频率特性以 及拉普拉斯变换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等概念和方法。 《电路分析》课程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是后续学习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 等专业课的理论基础。结合另外开设的电路实验课程,可强化对实际电路的认识 和电路分析实践能力。本课程为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进一步研究电路 理论,从事电路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理解和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课程目标 2:理解和掌握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 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 3:具备初步的电路与系统分析、测试、仿真、设计与实现能力, 具有一定的电子电气工程师素养。 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加深,增 强综合素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论来解决工作、生活和思想等各方面的实
际问题,具备对事物本质的鉴别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支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1.3掌握解决复杂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工程问题所需的电路与系 统基本知识。 2.2能够利用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对复杂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 处理工程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 2.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课程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授课 单元单元 2 45 6 78 9101112 1 1 保程 121、222311、222、31、22、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单元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教学内容 (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2)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 (5)电压源 (6)电流源 (7)受控源 (8)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9)两类约束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际问题,具备对事物本质的鉴别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支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1.3 掌握解决复杂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工程问题所需的电路与系 统基本知识。 2.2 能够利用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对复杂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 处理工程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1.3 2.2 课程目标 1 √ 课程目标 2 √ 课程目标 3 √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课程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单元 授课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程 目标 1 1 2 1、2 2 2、3 1 1、2 2 2、3 1、2 2、3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单元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教学内容 (1)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2)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 (5)电压源 (6)电流源 (7)受控源 (8)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9)两类约束 KCL、KVL 方程的独立性
2.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的构成 (2)理解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的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电路、时变与非时变电 路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的定义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4)掌握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5)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及其伏安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学会运用两类约束分析 电路 第二单元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1.教学内容 (1)网孔分析 (2)节点分析 (3)电路的对偶性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对偶性的原理及对电路系统理论的意义 (2)掌握网孔分析法的推导过程及应用,包括特殊情况下、复杂短路的网 孔分析法 (3)掌握节点分析法的推导过程及应用,包括特殊情况下、复杂短路的节 点分析法 第三单元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1.教学内容 (1)线性电路的比例性、网络函数 (2)叠加原理 (3)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理解线性电路的比例性及其意义 (3)掌握如何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电路 第四单元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1.教学内容
2.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的构成 (2)理解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的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电路、时变与非时变电 路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的定义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4)掌握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5)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及其伏安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学会运用两类约束分析 电路 第二单元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1.教学内容 (1)网孔分析 (2)节点分析 (3)电路的对偶性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对偶性的原理及对电路系统理论的意义 (2)掌握网孔分析法的推导过程及应用,包括特殊情况下、复杂短路的网 孔分析法 (3)掌握节点分析法的推导过程及应用,包括特殊情况下、复杂短路的节 点分析法 第三单元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1.教学内容 (1)线性电路的比例性、网络函数 (2)叠加原理 (3)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理解线性电路的比例性及其意义 (3)掌握如何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电路 第四单元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1.教学内容
(1)分解的基本步骤 (2)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3)单口网络的置换 一置换定理 (4)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5)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6)戴维南定理 (7)诺顿定理 (8)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2.基本要求 (1)了解单口网络的申压电流关系 (2)理解置换定理的物理意义 (3)掌握等效的概念,电路等效化简的规律和公式 (4)掌握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等效化简法分析电路 (5)掌握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应用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单元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1.教学内容 (1)电容元件 (2)电容的VCR (3)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4)电容的储能 (5)电感元件 (6)电感的VCR (7)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状态变量 2.基本要求 (1)了解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状态变量 (3)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定义,伏安关系及性质 第六单元一阶电路 1.教学内容 (1)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 (2)零状态响应
(1)分解的基本步骤 (2)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3)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4)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5)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6)戴维南定理 (7)诺顿定理 (8)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2.基本要求 (1)了解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2)理解置换定理的物理意义 (3)掌握等效的概念,电路等效化简的规律和公式 (4)掌握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等效化简法分析电路 (5)掌握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应用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单元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1.教学内容 (1)电容元件 (2)电容的 VCR (3)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4)电容的储能 (5)电感元件 (6)电感的 VCR (7)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状态变量 2.基本要求 (1)了解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状态变量 (3)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定义,伏安关系及性质 第六单元 一阶电路 1.教学内容 (1)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 (2)零状态响应
(3)阶跃响应 (4)零输入响应 (5)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 (6)三要素法 (7)瞬态和稳态 2.基本要求 (1)了解动态电路的形成原因,动态电路的构成 (2)理解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3)学握时间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暂态和稳态的概念和性质 (5)掌握利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第七单元二阶电路 1.教学内容 (1)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2)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4)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掌握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特征方程的建立 (2)掌握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 (3)掌握LC串联电路的响应及其特点 (4)理解LC电路的正弦振荡、二阶电路响应的性质(振荡及不振荡的情况) (5)了解GCL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八单元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教学内容 (1)变换域分析的思想 (2)正弦变量的相量表示法 (3)两类约束的相量形式以及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4)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的分析 (5)有效值 (6)相量图法 2.基本要求
(3)阶跃响应 (4)零输入响应 (5)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 (6)三要素法 (7)瞬态和稳态 2.基本要求 (1)了解动态电路的形成原因,动态电路的构成 (2)理解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3)掌握时间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暂态和稳态的概念和性质 (5)掌握利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第七单元 二阶电路 1.教学内容 (1)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2)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4)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掌握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特征方程的建立 (2)掌握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 (3)掌握 RLC 串联电路的响应及其特点 (4)理解 LC 电路的正弦振荡、二阶电路响应的性质(振荡及不振荡的情况) (5)了解 GCL 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八单元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 教学内容 (1)变换域分析的思想 (2)正弦变量的相量表示法 (3)两类约束的相量形式以及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4)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的分析 (5)有效值 (6)相量图法 2.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