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堂外一隔 2书房 3平面图 屠一昕515015910001 数字技术与朴拙手工的融合 解读五维茶室 项目颜况 健设单位:创里国际 设计单位:创盟国际建筑师:袁烽 建设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五维创意产业园区内 设计时间:2010年3月一2010年8月 竣工时间:2011年5月 总建筑面积:钓300m2 要文章介绍了五维茶室的环境、布局,并着重介绍了茶室一楼二楼连接部分的作用和施工 过程。 关键河五维茶室数字技术朴拙手工 8 3
1 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创盟国际 设计单位:创盟国际 建筑师:袁烽 建设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五维创意产业园区内 设计时间: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8 月 竣工时间:2011 年 5 月 总建筑面积:约 300m2 摘要 文章介绍了五维茶室的环境、布局,并着重介绍了茶室一楼二楼连接部分的作用和施工 过程。 关键词 五维茶室 数字技术 朴拙手工 ——解读五维茶室 数字技术与朴拙手工的融合 1 茶室外一隅 2 书房 3 平面图 屠一昕 515015910001 1 2 3
4楼梯 5巧妙的连接部分 6连接部分图解 7铺设钢筋 6 位 创盟国际」-o而ce办公区后院的茶室是对基地上原有的 空间感受,一层茶室空间出现了从平直空间向竖向空间的突变:而 一栋屋顶已经州掉的仓库房的再建。基地本身极为局促, 二层图书室的空间也因为趣味空间的存在而获得了独有的场所感。 三向面墙,只有一个方向朝向一个有水池的后院,同时这个空间也 在看了建筑师的介绍祝频后,我才了解到这个巧妙的结构的制作 因为现有的一颜大树而受到很大限制。 过程.由于这个空间无法通过平面图纸表述,设计师先在hino中完 建筑师巧妙的设计使空间狭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个建筑在 成的对形体的基本推腋以及空间的把握,但这样的数字模型报难直 布局上分为三部分,朝向后院一侧布置相对公共性的开微空间,一 接转化为可以指导工人进行施工的讯息。前沿数字化设计与中国本 层茶室,二层图书室,同时在二层图书室伸出一个三角型的小平台 土低技施工如何结合成了最大的问愿。于是设计师团队做了一个模 将现存树木加以包赛,使得树木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在四季能看 型供工人们参考。要做成这样不规则的曲线结构,工人们先根据模 到树叶不同的变换。而背向后院一侧布置休息室,书房等相对私密 型制作一比一的木骨架模,在这一骨架基础上蒙上细分的木模板, 的空间,公其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连接空间得以 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曲面模板构架。接着是钢筋的铺设,这些钢筋 串连。 与木模板的取向一数.最后就是铺设混凝土层了,铺设钢筋后混凝 这个连接空间,体现了数字技术与朴拙手工的融合,令我印象 土的浇筑通过手工来完成,并最终形成了现有效果。模板的痕迹在 深刻。连接空间是一个通过扭转得到的非线性六面体,由两个一横 施工后完全保留,全手工的施工模式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不均 一竖的长方形通过放样得到,将前后两侧的四边形平面去掉后,将 匀的深浅变化和不同的纹路。有着纯手工的印记。 两侧属性不同的功能空间连接起来。其中楼梯的置入解决了茶室的 建筑师运用数字建造技术表达独特的空间思考,展现了材料的 竖向交通问题,并为二层书房贡献了一个可以看到树木的内向小庭 力度和构造的精妙,参数化工具,为质朴的手工建造注入了新的活 院。另一方面,连接空间也为本来平淡的基本功能空间创造了新的 力
2 4 于创盟国际 J-office 办公区后院的茶室是对基地上原有的 一栋屋顶已经塌掉的仓库房的再建。基地本身极为局促, 三向面墙,只有一个方向朝向一个有水池的后院,同时这个空间也 因为现有的一颗大树而受到很大限制。 建筑师巧妙的设计使空间狭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个建筑在 布局上分为三部分,朝向后院一侧布置相对公共性的开敞空间,一 层茶室,二层图书室,同时在二层图书室伸出一个三角型的小平台 将现存树木加以包裹,使得树木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在四季能看 到树叶不同的变换。而背向后院一侧布置休息室,书房等相对私密 的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连接空间得以 串连。 这个连接空间,体现了数字技术与朴拙手工的融合,令我印象 深刻。连接空间是一个通过扭转得到的非线性六面体,由两个一横 一竖的长方形通过放样得到,将前后两侧的四边形平面去掉后,将 两侧属性不同的功能空间连接起来。其中楼梯的置入解决了茶室的 竖向交通问题,并为二层书房贡献了一个可以看到树木的内向小庭 院。另一方面,连接空间也为本来平淡的基本功能空间创造了新的 空间感受,一层茶室空间出现了从平直空间向竖向空间的突变;而 二层图书室的空间也因为趣味空间的存在而获得了独有的场所感。 在看了建筑师的介绍视频后,我才了解到这个巧妙的结构的制作 过程。由于这个空间无法通过平面图纸表述,设计师先在 Rhino 中完 成的对形体的基本推敲以及空间的把握,但这样的数字模型很难直 接转化为可以指导工人进行施工的讯息。前沿数字化设计与中国本 土低技施工如何结合成了最大的问题。于是设计师团队做了一个模 型供工人们参考。要做成这样不规则的曲线结构,工人们先根据模 型制作一比一的木骨架模,在这一骨架基础上蒙上细分的木模板, 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曲面模板构架。接着是钢筋的铺设,这些钢筋 与木模板的取向一致。最后就是铺设混凝土层了。铺设钢筋后混凝 土的浇筑通过手工来完成,并最终形成了现有效果。模板的痕迹在 施工后完全保留,全手工的施工模式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不均 匀的深浅变化和不同的纹路,有着纯手工的印记。 建筑师运用数字建造技术表达独特的空间思考,展现了材料的 力度和构造的精妙。参数化工具,为质朴的手工建造注入了新的活 力。 位 4 楼梯 5 巧妙的连接部分 6 连接部分图解 7 铺设钢筋 4 5 6 7
THE LIBERARY OF TONGJI 515015910002杨媛媛 44通通 车由中性快州物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 同济大学图书馆群 对于一所大学,图书 整个建筑政观富含 光来重中中代书 质为唐市图性中 楼的结构极具魅力,新 房为2层砖混结构图书 馆无疑是一个重要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 自有法店生件性 扩建裙楼与老建筑部分 馆,建于1965年,总建载体,它很自然地成为 外墙采用清水红砖,间 由速准南。产 有着巧妙的关系,具体 筑面积6402平方米,由校园里首要的建筑性标 以白色线条,处理简洁、 同济大学吴景样等设志。同济的图书馆一直 H49 的细部设计也颇为考 明快。 究:虽然在许多地方依计,市建二公司六队施被认为非常有“同济意 旧有些久缺,但并不影工。1986年图书馆扩味”;不仅因为它的双 响它所塑造的图书馆的 建。原图书馆改为图书塔主楼有着令人展地的 场所感,以及有同济特 馆群房,面积22225平结构形态,还因为它由 色的建筑精神。 方米。 于若干不同时期的扩 建,呈现出时间的交叠 和透现,自然而然地让 人体会到建筑的老城和 现代、厚重和活力并存
THE OF TONGJI 515015910002 杨媛媛 LIBERARY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 楼的结构极具魅力,新 扩建裙楼与老建筑部分 有着巧妙的关系,具体 的细部设计也颇为考 究:虽然在许多地方依 旧有些欠缺,但并不影 响它所塑造的图书馆的 场所感,以及有同济特 色的建筑精神。 同济大学图书馆群 房为 2 层砖混结构图书 馆,建于 1965 年,总建 筑面积 6402 平方米,由 同济大学吴景祥等设 计,市建二公司六队施 工。1986 年图书馆扩 建。原图书馆改为图书 馆群房,面积 22225 平 方米。 对于一所大学,图书 馆无疑是一个重要精神 载体,它很自然地成为 校园里首要的建筑性标 志。同济的图书馆一直 被认为非常有“同济意 味”;不仅因为它的双 塔主楼有着令人震撼的 结构形态,还因为它由 于若干不同时期的扩 建,呈现出时间的交叠 和透现,自然而然地让 人体会到建筑的老城和 现代、厚重和活力并存。 整个建筑改观富含 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 外墙采用清水红砖,间 以白色线条,处理简洁、 明快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楼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高层大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超静定结构体系,选用了M15一7型 锚具、YCD一120型千斤顶、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法及上下两个预应力结构层脱开等施工技术,排除了预加应力 采用先进技术 时引起的超静定效应,从而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高强钢丝束高空作业成套技术;克服了施工场地小、运输通道 窄等各项技术难关,创出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又减少了施工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 属国内首创。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所 以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 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如下图),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 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 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 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 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 核心筒结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楼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高层大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超静定结构体系,选用了 XM15-7 型 锚具、YCD-120 型千斤顶、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法及上下两个预应力结构层脱开等施工技术,排除了预加应力 时引起的超静定效应,从而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高强钢丝束高空作业成套技术;克服了施工场地小、运输通道 窄等各项技术难关,创出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又减少了施工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 属国内首创。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所 以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 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如下图),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 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 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 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 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 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 采用先进技术——核心筒结
SLoWay 休观 就外观而言,零碳馆外墙整体大部分使用 灰色和米黄色等不起眼的颜色,立面上部有 ,一定坡度,附着以玻璃外墙和一些沿着坡面, 纹路种植的植物,令人眼前一亮。屋顶上竖 着许多花花绿绿的小喇叭,一时让人有些不 明所以。 可以说零碳馆外貌不扬却小巧精致,看似 简洁却暗藏玄机,而零碳馆的建造者本就是 一位节能减排的专家,而零碳馆也就真的如 其名、般,以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运用英 国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体系核心和关键技 术,同时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改造了 些最传统的建造工艺,提高了对能源的使 用功率,从而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ZERO D△RBDN 本碳馆 蕊技术亮点 零碳馆作为一栋建筑,最出彩的地方当然 在于它的技术。其中有一些是耳熟能详的, 例如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建筑大部分的 用水需求,还有屋顶绿化、太阳能热水系统 遮阳板等。 零碳馆位于上海市世博园E片区 最传成市实践区,建筑面500 平方米,淘建筑和城市书能减排 太阳能服 内人体以 颂城的专家陈顽先生设汁建筑 露的调最士推板和天古 建成于010年,于上海世博会 期间参展并保留至今。 由可落生领速以轴 镜的道业使 的细射制冷、系道。 零碳信所需要的 技术支持示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