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定律只适用于:真空(空气)或无限大的均匀电介 质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 ②电量同号时F为正(斥力),异号时F为负(引力)。 ③比例系数:随单位制而不同,在$制中, k= 4π80 k≈9.0×10°N·m2.C-2 £0:真空介电常数 8=8.85×10-12C21(N-m2) F- q42f。 4兀60 ):施力电荷指向受力电荷的单位矢量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6 ① 此定律只适用于:真空(空气)或无限大的均匀电介 质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 ② 电量同号时F为正(斥力),异号时F为负(引力)。 ③比例系数:随单位制而不同,在SI制中, 9 2 2 k N m C 9.0 10 − 4 0 1 k = 12 2 2 0 8.85 10 /( ) C N m − :真空介电常数 = 0 o r r q q F 2 1 2 4 0 1 = 0 r :施力电荷指向受力电荷的单位矢量
2、静电力的叠加原理 受力电荷q,施力电荷q(q是n个施力电荷之一) -Σ-2远g ,:施力电荷q,指向受力电荷q的位矢 的单位矢量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7 2、静电力的叠加原理 2 0 1 4 i j j oj j j j q q F F r r = = 受力电荷qi,施力电荷qj(qj是n个施力电荷之一) j r0 :施力电荷qj指向受力电荷qi的位矢 的单位矢量
8.1.3电场强度 1、电场 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什么实现呢? (1)历史上的两种观点: 超距作用 无须物质传递,作用速度无穷大,瞬间即达。 近距作用 必须由物质传递,以有限速度传递。 实验证明:电力作用是通过中介物质一电场来传递的 电荷分 电场分电荷 (2)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有质量、能量、动量 场物质与实物物质的区别:实物物质:不可入性,有静止质量 场物质:可叠加性,无静止质量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8 8.1.3 电场强度 1、电场 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什么实现呢? 实验证明:电力作用是通过中介物质—电场来传递的 (2) 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1)历史上的两种观点: 超距作用———无须物质传递,作用速度无穷大,瞬间即达。 近距作用———必须由物质传递,以有限速度传递。 电荷 电场 电荷 有质量、能量、动量 场物质与实物物质的区别:实物物质:不可入性,有静止质量 场物质:可叠加性,无静止质量
(3)电场的外在表现 ☆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 ☆处于电场中的 介质一一将被极化, 导体一一产生静电感应。 2、电场强度的概念 考察点 (1)试验电荷 小电量,点电荷,用q表示,为方便 起见,通常用正电荷。 (2)场力的性质 实验发现;若考察场中某一点则有 场源 Foc go 9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9 (3)电场的外在表现 2、电场强度的概念 (1) 试验电荷 (2)场力的性质 实验发现;若考察场中某一点则有 0 F q ☆ 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 ☆ 处于电场中的 介质――将被极化, 导体――产生静电感应。 小电量,点电荷,用q0表示,为方便 起见,通常用正电荷。 r 场源 考察点 0 q F
或对场中某一点有: F= 矢 90 比值与场源性质,场点位置,场内介质分布有关而与q0无关。 (3)电场强度 静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受到的电场 力,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场力方向相同。 龙- F 96 单位(SI):牛/库(N/C) 10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0 或对场中某一点有: = 常矢 0 q F 比值与场源性质,场点位置,场内介质分布有关而与q0无关。 (3)电场强度 静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受到的电场 力,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场力方向相同。 q0 F E = 单位(SI): 牛∕库(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