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63kPa /////////// n(i2)=lmol 途径b H,0℃ H,0℃ 50.663 101325 KPa KPa W(b=.(V2-V1 Pamb (nRT,/P2-NRTyPu =-50.663kPa×(4.8-224)dm3 -1135J
途径b 50.663kPa n(H2 )=1mol H2 0℃ 101.325 KPa H2 0℃ 50.663 KPa W(b)= -Pamb(V2 -V1 ) = -Pamb(nRT2 /P2 - nRT1 /P1 ) = -50.663kPa× (44.8-22.4)dm-3 = -1135J
虽:始态与未态分别相同 因:途径a≠途径b 例 221 结果:W(a)≠W(b) 表明:功W应当是途径函数 2.热 定义:由系统与环境间的温度差引起的 能量交换即为热。 符号:Q单位:J(KJ 途径函数,微小变量用6Q表示
虽:始态与末态分别相同 因:途径a 途径b 结果: W(a) W(b) 表明:功W应当是途径函数 2. 热 定义:由系统与环境间的温度差引起的 能量交换即为热。 符号:Q 单位:J(KJ) 途径函数, 微小变量用δQ表示 例2.2.1
传递方向 环境热系统为基准热 Q<0 环境 Q>0 这里的“Q”与物体冷热的“热”相区 冷热的“热 描述物体温度的高低,而温度反映其内 部粒子无序热运动的平均强度。 统与环境中的质点无序运动的平 均强度不同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的形式
吸热 放热 传递方向: 环境 系统为基准 环境 这里的“Q”与物体冷热的“热”相区别 冷热的“热”: 描述物体温度的高低,而温度反映其内 部粒子无序热运动的平均强度。 系统与环境中的质点无序运动的平 均强度不同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的形式 Q: Q﹥0 Q﹤0
3.热力学能(也称内能) 定义系统內所有粒孑除整体势能和整 体动能外,全部能量的总和。 符号:U单位:J(kJ) 若始态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为U1,末态 时热力学能为U2,则绝热情况下 AU=U2-U1W(0-0) 此式为热力学 能的定义式
3.热力学能(也称内能) 定义:系统内所有粒子除整体势能和整 体动能外,全部能量的总和。 符号:U 单位:J(kJ) 若始态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为 U1,末态 时热力学能为 U2,则绝热情况下 △U= U2- U1=W(Q=0) 此式为热力学 能的定义式
内能的组成 可括分子平动能、转动能、 振动能、电子结合能、原 内能特征 子核能、分子之间相互作 的势能 1系统的状态函数。 U=f(T,V)(单纯,VT变化 du =(a0/aT) dT+(aU/aOdv 2.系统的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 3绝对值无法确定,用△U进行研究。 摩尔热力学能Um=质量热力学能 U=Um均为强度量
内能的组成: 内能特征: 1.系统的状态函数。 dU = (U / T) V dT + (U / V) T dV 2. 系统的广度性质, 具有加和性 U = f(T,V)(单纯p, V, T变化) 3. 绝对值无法确定,用 U 进行研究。 包括分子平动能、转动能、 振动能、电子结合能、原 子核能、分子之间相互作 用的势能 摩尔热力学能Um =U/n,质量热力学能 u=U/m 均为强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