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2.文言实词:一字多义和特殊实词用法 3.古今异义4.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5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 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名词作使动、形容词作 使动、名词作意动、形容词作意动、动词作为动、少量数 词作动词) 6.文言句式(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省略句 倒装句:④谓语前置⑤宾语前置⑥定语后置⑦状语后置 ⑧固定句式) 7.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8.文言翻译 9.文言断句 10.文言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11.文言背诵12.文学文化知识
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2.文言实词:一字多义和特殊实词用法 3.古今异义 4.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5.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 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名词作使动、形容词作 使动、名词作意动、形容词作意动、动词作为动、少量数 词作动词) 6.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省略句 倒装句:④谓语前置⑤宾语前置⑥定语后置⑦状语后置 ⑧固定句式) 7.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8.文言翻译 9.文言断句 10.文言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11.文言背诵 12.文学文化知识
劝学 检测预习(第一段) 1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意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指出实词的意义 木直中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翻译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一、检测预习(第一段) 1.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意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指出实词的意义 木直中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翻译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研读第一段 1本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也是全文的观点?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这个中心论点?并指出。 3本段主要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得出了怎 样的结论?
二、研读第一段 1.本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也是全文的观点?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这个中心论点?并指出。 3.本段主要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得出了怎 样的结论?
检测预习(第二段) 1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意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指出实词的意义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 善假于物也 4翻译句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三、检测预习(第二段) 1.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意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指出实词的意义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 善假于物也 4.翻译句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四、研读第二段 1本段主要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 2本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你能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3本段开头两句谈到思与学的关系,你能再举例吗?
四、研读第二段 1.本段主要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 2.本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你能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3.本段开头两句谈到思与学的关系,你能再举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