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病 流行特点:该病潜伏期甚长,可达6-12 月或更长,故表面上呈散发性,实际 上是一种地方流行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但也可 经胎盘感染
6 副结核病 • 流行特点 :该病潜伏期甚长,可达6-12 个月或更长,故表面上呈散发性,实际 上是一种地方流行性。 •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但也可 经胎盘感染
副结核病临诊症状 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 性的顽固性拉稀,粪便稀薄恶臭,带有 粘液和气泡。病初精神、食欲无显著变 化,以后食量逐渐减少,消瘦,常喜睡 卧,泌乳量减少,最后完全停止。体温 般无明显变化。一般经3-4个月,最 后因心力衰竭而死
7 副结核病临诊症状 • 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 性的顽固性拉稀,粪便稀薄恶臭,带有 粘液和气泡。 病初精神、食欲无显著变 化,以后食量逐渐减少,消瘦,常喜睡 卧,泌乳量减少,最后完全停止。体温 一般无明显变化。 一般经3-4个月,最 后因心力衰竭而死
副结核病病变 主要病变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 肠壁增厚,可增厚3-20倍,形成弯曲坚 实的皱褶,呈脑回状,肠粘膜呈黄白色 或灰黄色,粘膜上带有粘液,肠浆膜下 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常呈索状,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质软,切面湿润 有黄白色坏死灶
8 副结核病病变 • 主要病变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 肠壁增厚,可增厚3-20倍,形成弯曲坚 实的皱褶,呈脑回状,肠粘膜呈黄白色 或灰黄色,粘膜上带有粘液,肠浆膜下 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常呈索状,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质软,切面湿润, 有黄白色坏死灶
多 70:副结核。小肠粘膜变厚和皱叠
9
副结核病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检查:采集混有粘液、血液、粘 膜的粪便;直肠深部(约30cm)刮取的 粘液粪便;病死畜明显病变肠段及肠淋 巴结。培养后镜检
10 副结核病诊断 • 细菌学诊断 • 病原学检查 :采集混有粘液、血液、粘 膜的粪便;直肠深部(约30cm)刮取的 粘液粪便;病死畜明显病变肠段及肠淋 巴结。培养后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