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电子在激发态与在基态的自旋方向相同,则 激发态仍是单重态,此为激发单重态。 ■若在激发过程中电子自旋方向改变,即与基态 时的自旋方向相反,变为平行状态,则 S=1/2+1/2=1,M=2S+1=3,这样的激发态 为三重态。 ■由于自旋平行比自旋相反的状态稳定,故三重 态的能级比相应单重态的能级低
◼ 若电子在激发态与在基态的自旋方向相同,则 激发态仍是单重态,此为激发单重态。 ◼ 若在激发过程中电子自旋方向改变,即与基态 时的自旋方向相反,变为平行状态,则 S=1/2+1/2=1,M=2S+1=3,这样的激发态 为三重态。 ◼ 由于自旋平行比自旋相反的状态稳定,故三重 态的能级比相应单重态的能级低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分子在光照射时吸收特定波长的能量,由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上。 分子由激发态去激发回到基态时能够产生发光 现象。但去激发既可以辐射方式、也可以非辐 射方式(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 越)回到基态,所以去激发过程并不一定产生 光或产生与吸收光波长相同的光
◼ 分子在光照射时吸收特定波长的能量,由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上。 ◼ 分子由激发态去激发回到基态时能够产生发光 现象。但去激发既可以辐射方式、也可以非辐 射方式(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 越)回到基态,所以去激发过程并不一定产生 光或产生与吸收光波长相同的光。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荧光发射:由于电子发生振动弛豫和内转换的 过程远比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到 基态的跃迁快,因此荧光发射多为由第一激发 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 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辐射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 长长
◼ 荧光发射: 由于电子发生振动弛豫和内转换的 过程远比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到 基态的跃迁快,因此荧光发射多为由第一激发 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 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辐射。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 长长。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磷光。 三重激发态能量低于单重激发态,故产生 磷光的波长要比产生荧光的波长长
◼ 磷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磷光。 三重激发态能量低于单重激发态,故产生 磷光的波长要比产生荧光的波长长。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第二节分子荧光分析法 荧光光谱 1.荧光光谱的产生 2.荧光光谱的基本特征 3.荧光效率和荧光物质 4.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 5.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
第二节 分子荧光分析法 一、 荧光光谱 1. 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光谱的基本特征 3. 荧光效率和荧光物质 4. 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 5. 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