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柑桔病害及防腐 心品种与分布 ≯柑桔属芸香科( Rutaceae)植物,是南方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广东各县市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广州、 汕头、惠阳、佛山、湛江、高州、廉江、新会、四会等市县。 主要种类为:①甜橙、红江橙( Citrus sinensis)、②蕉柑( Citrus tankan)、③椪柑( Citrus poonensis)、 ④沙糖桔( Citrus reticulata)、⑤大红柑( Citrus chachiensis)、⑥温州蜜柑( Citrus unshiu)、⑦酸橙( Citrus aurantium)、⑧柠檬( Citrus limon)、⑨柚子。 甜橙、红江橙、沙糖柑是广东很著名的品种。 汕头市以蕉柑为主,其次是椪柑;阳江市、广州市产甜橙、蕉柑;江门市产暗柳橙、新会橙、大红 柑;四会县以沙糖桔最多;韶关市、清远市以温州蜜柑为主;湛江市主产红江橙、化州橙;酸橙较分 散,惠州市较多。 心柑桔病窨 ≯柑桔病害很多,国外报道有100多种。在广东省已知有31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20种,细菌病害2种, 病毒病害3种,线虫病害3种,还有藻斑病、地衣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 真菌病害以贮运期间的青、绿霉二病最重,损失可观。30年来采用多菌灵结合2,4D处理和单果包 装,病情大大减轻。但多菌灵早已岀现抗药性,而且青、绿霉病受抑制后酸腐病上升,甚至在田间酸 腐病也增加了,这可能与吸果夜蛾没有防治好有关。苗疫病、疮痂病在一些果园发生较多,疮痂病七 八十年代曾一度有明显减少,但近几年又有回升。 广东柑桔病害中最重要的是黄龙病,由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的细菌引起,为亚洲株系 (L, astancumm)。国内外曾称为黄梢病、绿果病,1995年经第13次国际柑桔病毒病专业工作者会议建议, 为纪念林孔湘教授在黄龙病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今后将一致采用黄龙病( Huanglongbing Disease)这个最早的中文名。 广东柑桔栽培面积1989年为19.1万hm2,1996年只有12万hm2,1997年进一步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龙病严重发生。曾经是“东南亚最大柑桔场”的惠州市杨村柑桔场,由于此病发生 严重,加上成本高,价格波动,甜橙不受欢迎等,1997年,全场柑桔被砍掉万余亩,面积大减。 细菌溃疡病(Ⅺ 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n)发生较普遍,个别果园较重,以苗木被害最为重要 可引起严重落叶,但不同柑桔抗病性不同,通常甜橙最感病,柑类、柠檬次之,桔类较抗病 已报道的柑桔病毒病害有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衰退病(CTV)可能普遍发生,但为害不大,可能 与采用较耐病的砧木红柠檬有关。裂皮病的病原为类病毒,主要发生于甜橙,病树砧木的外皮纵裂呈 鳞片状剥落。碎叶病(CTLV),农业部农垦司热作处(1994)报道在廉江与化州发生。上述三种病毒病害 的病原迄今尚未详细鉴定 柑桔根结线虫病主要由花生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arenaria)引起,在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及肇庆、韶 关、湛江普遍发生,有的果园受害严重。由半穿刺线虫( 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引起的根线虫病, 病株小根较粗短、畸形、易碎裂,有的果园也较严重。另外草地根腐线虫( Pratylenchus prate-nsis)引 起的柑桔根腐线虫病则报道较少 ≯藻斑病( Cephaleuros virescens)是湛江地区柑桔上的常见病,但危害性很小 ≯柑桔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素病,其中缺氮和缺锌较常见,其他缺素病在不同年份不同果树上都会有所 发生,但大都零星发生,不成片出现 ☆贮运中的主要问题 柑桔青绿霉病:近年略有下降。 酸腐病:难防治 黑腐病:难防治 褐腐病(疫病):四川、湖南发生相对较严重(收获时雨水多),广东收获时雨水少,少发。 心贮藏特性及防腐要求 ≯柑桔类果实属非呼吸高峰型果实,是较耐贮藏的水果。不同种类和品种,耐贮性差异明: 同一种类中,耐贮性一般为晩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较耐贮藏,晚熟品种最耐贮藏 不同类型的柑桔中,其耐贮性差异更大。 ◆柠檬类果实果皮致密,果心较小,果肉紧实,最耐贮藏,可达68个月。 ◆其次是甜橙,如四川的绵橙、湖南的大红甜橙、福建的雪柑等都可达4~5个月甚至半年。 ◆柚类也很耐贮,介于柠檬和甜橙之间。 ◆柑类水果皮薄而松软,皮肉易剥离,耐贮性较差,可贮2~3个月,其中蕉柑与甜橙相近,是柑类 中较耐贮藏的品种,也是广东适运外销的优良品种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柑桔病害及防腐 ❖品种与分布 ➢柑桔属芸香科(Rutaceae)植物,是南方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广东各县市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广州、 汕头、惠阳、佛山、湛江、高州、廉江、新会、四会等市县。 ➢主要种类为:①甜橙、红江橙(Citrus sinensis)、②蕉柑(Citrus tankan)、③椪柑(Citrus poonensis)、 ④沙糖桔(Citrus reticulata)、⑤大红柑(Citrus chachiensis)、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⑦酸橙(Citrus aurantium)、⑧柠檬(Citrus limon)、⑨柚子。 ➢甜橙、红江橙、沙糖柑是广东很著名的品种。 ➢汕头市以蕉柑为主,其次是椪柑;阳江市、广州市产甜橙、蕉柑;江门市产暗柳橙、新会橙、大红 柑;四会县以沙糖桔最多;韶关市、清远市以温州蜜柑为主;湛江市主产红江橙、化州橙;酸橙较分 散,惠州市较多。 ❖柑桔病害 ➢柑桔病害很多,国外报道有100多种。在广东省已知有31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20种,细菌病害2种, 病毒病害3种,线虫病害3种,还有藻斑病、地衣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 ➢真菌病害以贮运期间的青、绿霉二病最重,损失可观。30年来采用多菌灵结合2,4-D处理和单果包 装,病情大大减轻。但多菌灵早已出现抗药性,而且青、绿霉病受抑制后酸腐病上升,甚至在田间酸 腐病也增加了,这可能与吸果夜蛾没有防治好有关。苗疫病、疮痂病在一些果园发生较多,疮痂病七 八十年代曾一度有明显减少,但近几年又有回升。 ➢广东柑桔病害中最重要的是黄龙病,由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的细菌引起,为亚洲株系 (L.asiaticum)。国内外曾称为黄梢病、绿果病,1995年经第13次国际柑桔病毒病专业工作者会议建议, 为纪念林孔湘教授在黄龙病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今后将一致采用黄龙病(Huanglongbing Disease)这个最早的中文名。 ➢广东柑桔栽培面积1989年为19.1万hm2,1996年只有12万hm2,1997年进一步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龙病严重发生。曾经是“东南亚最大柑桔场”的惠州市杨村柑桔场,由于此病发生 严重,加上成本高,价格波动,甜橙不受欢迎等,1997年,全场柑桔被砍掉万余亩,面积大减。 ➢细菌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发生较普遍,个别果园较重,以苗木被害最为重要, 可引起严重落叶,但不同柑桔抗病性不同,通常甜橙最感病,柑类、柠檬次之,桔类较抗病。 ➢已报道的柑桔病毒病害有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衰退病(CTV)可能普遍发生,但为害不大,可能 与采用较耐病的砧木红柠檬有关。裂皮病的病原为类病毒,主要发生于甜橙,病树砧木的外皮纵裂呈 鳞片状剥落。碎叶病(CTLV),农业部农垦司热作处(1994)报道在廉江与化州发生。上述三种病毒病害 的病原迄今尚未详细鉴定。 ➢柑桔根结线虫病主要由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引起,在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及肇庆、韶 关、湛江普遍发生,有的果园受害严重。由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引起的根线虫病, 病株小根较粗短、畸形、易碎裂,有的果园也较严重。另外草地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引 起的柑桔根腐线虫病则报道较少。 ➢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是湛江地区柑桔上的常见病,但危害性很小。 ➢柑桔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素病,其中缺氮和缺锌较常见,其他缺素病在不同年份不同果树上都会有所 发生,但大都零星发生,不成片出现。 ❖贮运中的主要问题 ➢柑桔青绿霉病:近年略有下降。 ➢酸腐病:难防治 ➢黑腐病:难防治 ➢褐腐病(疫病):四川、湖南发生相对较严重(收获时雨水多),广东收获时雨水少,少发。 ❖贮藏特性及防腐要求 ➢柑桔类果实属非呼吸高峰型果实,是较耐贮藏的水果。不同种类和品种,耐贮性差异明显。 ➢同一种类中,耐贮性一般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较耐贮藏,晚熟品种最耐贮藏。 ➢不同类型的柑桔中,其耐贮性差异更大。 柠檬类果实果皮致密,果心较小,果肉紧实,最耐贮藏,可达6~8个月。 其次是甜橙,如四川的绵橙、湖南的大红甜橙、福建的雪柑等都可达4~5个月甚至半年。 柚类也很耐贮,介于柠檬和甜橙之间。 柑类水果皮薄而松软,皮肉易剥离,耐贮性较差,可贮2~3个月,其中蕉柑与甜橙相近,是柑类 中较耐贮藏的品种,也是广东适运外销的优良品种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不同类型的柑桔中,其耐贮性差异更大。 ◆桔类皮更薄,易发生枯水现象,如四川的红桔、湖南的南桔贮至春节前后就已枯水降质。因此, 桔类果实一般不作长期贮藏。如八月桔、十月桔采收期较早,采后即销。年桔含酸量偏高,果实 紧结,若无机械损伤,亦能贮藏1~2个月,届时风味更佳,是桔中较耐贮藏的品种。 ◆由于柑桔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果实生长发育期温度较高,因此,贮藏适温比温带果实高而较热带 果实低。 Citrus green mold ◆柑桔青绿霉病,是最重要的柑桔贮运病害。1972年前,广东柑桔每年因此二病腐烂达20%以上。一般而 言,低温下以青霉病为主,较高温度下,以绿霉病为主。就二者的分布来看,广东、广西、福建以绿霉为 主,湖南、湖北以青霉为主。虽然绿霉病发展较快,7天内便全果腐烂,青霉病14天才使全果腐烂,但二 者都是柑桔贮运期间危害性很大的病害。现在已很少将二者区分开来。 ◆症状 只能危害果实,引起果腐。 ≯自蒂部或伤口处开始发病。病部先发软,呈水渍状,组织湿润柔软。 ≯青霉病病部稍凹陷,表面稍皱缩,指压易破裂,绿霉病则较紧实,不皱缩 初期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后中部产生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以后 病部不断扩大,很快全果腐烂。 病果果肉发苦,不堪食用,干燥时,可干缩成僵果。 心病原菌 ≯两病均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青霉属真菌所致。青霉病病原菌为意大利青霉( Penicillium italicum,绿 霉病病原菌为指状青霉(P. digitatum)。 两菌分生孢子梗都呈帚状分枝,末端的瓶梗上串生五色单胞的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菌分布很广,仓库、工具、空气及土壤内都有其存在。通常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 产生分生孢子后由气流传播。贮运期间通过接触、震动传播,也可由昆虫传播。 ≥经伤口及果蒂剪口侵入。 再侵染:典型的多循环病害。 ◆影响发病因素 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果,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量多,病菌孢子易萌发侵入。 伤口:越大越多则越易感病 贮运中,温度18~27℃,湿度95~98%,发病最重。故薄膜袋密封大包装时,往往发病严重。 ≯温度24℃时,腐烂最快,但只有当外果皮受伤较深,使油胞破裂时,病斑才能迅速发展 ◆防治措施: 避免在雨后或雾日等果皮含水量较多的情况下采果。采收湿果不仅增加病菌的接触传病,而且往往 增加果实受伤机会。 采收、分级,装运过程中,尽量防止损伤。釆收时果柄剪口与果面齐平,切忌果实连叶带柄装箱装 筐,最好用钝头剪刀采果。避免装箱过满,压伤下部或擦伤上部果实 大量贮藏时,对仓库进行消毒。国外用漂白粉、0.5%邻苯基酚钠或2%甲醛,我国常用硫磺或福尔马 林熏蒸数日,待药气散后,方入库贮藏。 单果包装,辅以联苯处理垫纸,一上一下垫入纸箱内,能阻止运输中柑桔腐败的扩展。由于联苯有 挥发性,纸箱无洞,效果更高,但有残留量问题。 用多菌灵500~10opm+2,4-D200pm浸果1分钟。浸后稍晾干,进行单果包装。 特克多500pm+抑霉唑166-332ppm可兼防黑腐病,其发病率仅5~13%,防效60-80‰特克多50oppm+ 扑海因500ppm可减轻炭疽病危害,其发病率仅3~20%,而对照达35~40% 抑霉唑、丙环唑、咪鲜胺等被认为可替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防腐剂 Citrus sour rot ☆酸腐病是柑桔贮运中最常见,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偶而也危害树上的果实。在对青绿霉病的防治加强 后,酸腐病发生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柑桔贮运中的重要病害。若与青绿霉病、褐腐病混合发生,腐败速 度大大加快。柑桔类中,以柠檬、酸橙最易患酸腐病,桔类、甜橙类的发病也较严重。未成熟果极少发生 症状 ≯酸腐病只危害果实。一般发生于成熟或生理衰弱,特别是贮藏较久的果实。目前各地许多果园,未 成熟便采收的青果极少发生。 ≯虫害,风害,裂果造成的各种果皮损伤使酸腐病菌更易侵入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不同类型的柑桔中,其耐贮性差异更大。 桔类皮更薄,易发生枯水现象,如四川的红桔、湖南的南桔贮至春节前后就已枯水降质。因此, 桔类果实一般不作长期贮藏。如八月桔、十月桔采收期较早,采后即销。年桔含酸量偏高,果实 紧结,若无机械损伤,亦能贮藏1~2个月,届时风味更佳,是桔中较耐贮藏的品种。 由于柑桔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果实生长发育期温度较高,因此,贮藏适温比温带果实高而较热带 果实低。 Citrus Green Mold ❖柑桔青绿霉病,是最重要的柑桔贮运病害。1972年前,广东柑桔每年因此二病腐烂达20%以上。一般而 言,低温下以青霉病为主,较高温度下,以绿霉病为主。就二者的分布来看,广东、广西、福建以绿霉为 主,湖南、湖北以青霉为主。虽然绿霉病发展较快,7天内便全果腐烂,青霉病14天才使全果腐烂,但二 者都是柑桔贮运期间危害性很大的病害。现在已很少将二者区分开来。 ❖症状 ➢只能危害果实,引起果腐。 ➢自蒂部或伤口处开始发病。病部先发软,呈水渍状,组织湿润柔软。 ➢青霉病病部稍凹陷,表面稍皱缩,指压易破裂,绿霉病则较紧实,不皱缩。 ➢初期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后中部产生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以后 病部不断扩大,很快全果腐烂。 ➢病果果肉发苦,不堪食用,干燥时,可干缩成僵果。 ❖病原菌 ➢两病均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青霉属真菌所致。青霉病病原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绿 霉病病原菌为指状青霉(P.digitatum)。 ➢两菌分生孢子梗都呈帚状分枝,末端的瓶梗上串生五色单胞的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菌分布很广,仓库、工具、空气及土壤内都有其存在。通常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 ➢产生分生孢子后由气流传播。贮运期间通过接触、震动传播,也可由昆虫传播。 ➢经伤口及果蒂剪口侵入。 ➢再侵染:典型的多循环病害。 ❖影响发病因素 ➢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果,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量多,病菌孢子易萌发侵入。 ➢伤口:越大越多则越易感病。 ➢贮运中,温度18~27℃,湿度95~98%,发病最重。故薄膜袋密封大包装时,往往发病严重。 ➢温度24℃时,腐烂最快,但只有当外果皮受伤较深,使油胞破裂时,病斑才能迅速发展。 ❖防治措施: ➢避免在雨后或雾日等果皮含水量较多的情况下采果。采收湿果不仅增加病菌的接触传病,而且往往 增加果实受伤机会。 ➢采收、分级,装运过程中,尽量防止损伤。采收时果柄剪口与果面齐平,切忌果实连叶带柄装箱装 筐,最好用钝头剪刀采果。避免装箱过满,压伤下部或擦伤上部果实。 ➢大量贮藏时,对仓库进行消毒。国外用漂白粉、0.5%邻苯基酚钠或2%甲醛,我国常用硫磺或福尔马 林熏蒸数日,待药气散后,方入库贮藏。 ➢单果包装,辅以联苯处理垫纸,一上一下垫入纸箱内,能阻止运输中柑桔腐败的扩展。由于联苯有 挥发性,纸箱无洞,效果更高,但有残留量问题。 ➢用多菌灵500~1000ppm+2,4-D 200ppm浸果1分钟。浸后稍晾干,进行单果包装。 ➢特克多500ppm+抑霉唑166~332ppm可兼防黑腐病,其发病率仅5~13%,防效60~80%。特克多500ppm+ 扑海因500ppm可减轻炭疽病危害,其发病率仅3~20%,而对照达35~40%。 ➢抑霉唑、丙环唑、咪鲜胺等被认为可替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防腐剂。 Citrus Sour Rot ❖酸腐病是柑桔贮运中最常见,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偶而也危害树上的果实。在对青绿霉病的防治加强 后,酸腐病发生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柑桔贮运中的重要病害。若与青绿霉病、褐腐病混合发生,腐败速 度大大加快。柑桔类中,以柠檬、酸橙最易患酸腐病,桔类、甜橙类的发病也较严重。未成熟果极少发生。 ❖症状 ➢酸腐病只危害果实。一般发生于成熟或生理衰弱,特别是贮藏较久的果实。目前各地许多果园,未 成熟便采收的青果极少发生。 ➢虫害,风害,裂果造成的各种果皮损伤使酸腐病菌更易侵入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果实受侵后,出现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展至2cm左右时便稍下陷,病部产生较致密的菌丝层,白色 有时皱褶呈轮纹状,后表面白霉状,果实腐败,流水,并发出酸味 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白地霉( Geotrichum candidum) ≯营养菌丝体无色,分枝,多隔膜,老熟的菌丝分枝,隔膜很多,最后在隔膜处逐渐发展为韦生的节 孢子。初矩圆形,两端平截,迅速成熟,成为桶状或近椭圆形。 典型的伤夷菌,可危害番茄、荔枝,甜瓜等多种水果和蔬菜,广泛分布于土壤内,甚至空气中也可 采集到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内。收获时,工具和箩筐也很易沾附土壤及孢子。 ≯结果部位低的果实与土壤接触,或雨水飞溅节孢子,风吹起土粒而接触下层果实而传播。田间各种 吸果夜蛾( Orqesia emarginata,O. excavata, Anomia fulvia,等等)危害健果时亦传播病菌。 ≯病菌起初常聚在果蒂萼片下,条件适宜时,侵入受伤果实,特别是伤口深达内果皮的最易发病 贮运期间,继续接触、震动传病。由于酸腐果实吸引果蝇,此时昆虫传播亦占一定地位 今影响发病因囊 病菌需要相对稍高的温度。在26.5℃时生长最快,15℃以上才引起腐烂,10℃以下腐烂发展很慢。在 24~30℃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下,5天内病果全腐烂。 ≯病菌虽为伤夷菌,但伤口浅不易侵入,往往需要较深的伤口,故吸果夜蛾在造成伤口方面起重要作 用 除非伤果的果皮有较高含水量,且大气湿度较大,否则即使成熟果实也不会很快出现酸腐病斑。 未成熟果实具有抗性,成熟或过熟的果实则易感病 贮藏期长发病较多。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吸果夜蛾。 采收时不用尖头剪刀,小心避免造成伤口 低温贮运。果温低于10℃几乎可以完全抑制酸腐病,但柠檬在10℃中贮存时间过长,会引起生理伤 害 ≥缩短贮藏期。 ≯收获后药剂浸果迄今尚无良法。目前最有效的农药双胍盐因致癌而被禁用。多菌灵、苯莱特、特克 多均无效。抑霉唑稍好 Citrus black rot ☆黑腐病,又称“黑心病”,是一种较严重的贮藏病害。宽皮桔类及甜橙、柚、柠檬均可发生,以甜橙最少 被害。目前本病与酸腐病同为柑桔上最难治的贮运病害,特别是在温州蜜柑、碰柑上危害较重。其所致烂 果数在湖南可占贮藏烂果总数的30~60%,能否抑制或推迟此病的发生,成为左右温州蜜柑保鲜贮藏的成败 症状 ≯主要危害宽皮桔类,如广东、福建的蕉柑、椪柑,渐江的温州蜜柑、黄岩蜜桔,早桔等。田间感染, 贮藏中后期发病。 在果实上症状变化很大,可分4种类型: ◆蒂腐型:在蒂部岀现圆形、褐色、软腐病斑,大小不一,轻者蒂部软腐,重者果轴部位腐烂长霉。 ◆褐斑型:发生于蒂部外的其他部位,呈褐色至暗褐色,软腐,大小不一,不规则形,上生墨绿色 霉状物。此型在温州蜜柑上发生最多 ◆干疤型:发生于果皮,包括蒂部的任何部位,病斑褐色,圆形,直径15cm以下,革质,干腐状, 手指压而不破,病斑上极少见霉状物,多发生于失水较多的果实。 ◆心腐型:果实外表无任何症状,而果实内部,特别是中心轴空隙处长有污白色至墨绿色绒毛状霉 (在甜橙上有时果皮稍呈暗色)。此型以椪柑发生最多 心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中的柑桔链格孢( Alternaria citri)。 ≯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通常不分枝,直或曲,1~7隔膜,褐色或榄褐色;分生孢子孔出,顶生,2~4个 串生,卵形、倒棍棒形、纺锤形或长椭圆形,褐色至榄褐色,甚至暗褐色,1~-6横隔膜,0~5纵隔膜或 斜隔膜,分隔处缢缩,咀喙较短。 ≯在PDA上菌落初灰色,后榄褐色或黑色,有时具同心环纹。菌种转管后,产孢量大大减少,直至不 产生孢子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果实受侵后,出现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展至2cm左右时便稍下陷,病部产生较致密的菌丝层,白色, 有时皱褶呈轮纹状,后表面白霉状,果实腐败,流水,并发出酸味。 ❖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营养菌丝体无色,分枝,多隔膜,老熟的菌丝分枝,隔膜很多,最后在隔膜处逐渐发展为串生的节 孢子。初矩圆形,两端平截,迅速成熟,成为桶状或近椭圆形。 ➢典型的伤夷菌,可危害番茄、荔枝,甜瓜等多种水果和蔬菜,广泛分布于土壤内,甚至空气中也可 采集到。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内。收获时,工具和箩筐也很易沾附土壤及孢子。 ➢结果部位低的果实与土壤接触,或雨水飞溅节孢子,风吹起土粒而接触下层果实而传播。田间各种 吸果夜蛾(Oraesia emarginata,O.excavata,Anomia fulvida,等等)危害健果时亦传播病菌。 ➢病菌起初常聚在果蒂萼片下,条件适宜时,侵入受伤果实,特别是伤口深达内果皮的最易发病。 ➢贮运期间,继续接触、震动传病。由于酸腐果实吸引果蝇,此时昆虫传播亦占一定地位。 ❖影响发病因素 ➢病菌需要相对稍高的温度。在26.5℃时生长最快,15℃以上才引起腐烂,10℃以下腐烂发展很慢。在 24~30℃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下,5天内病果全腐烂。 ➢病菌虽为伤夷菌,但伤口浅不易侵入,往往需要较深的伤口,故吸果夜蛾在造成伤口方面起重要作 用。 ➢除非伤果的果皮有较高含水量,且大气湿度较大,否则即使成熟果实也不会很快出现酸腐病斑。 ➢未成熟果实具有抗性,成熟或过熟的果实则易感病。 ➢贮藏期长发病较多。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吸果夜蛾。 ➢采收时不用尖头剪刀,小心避免造成伤口。 ➢低温贮运。果温低于10℃几乎可以完全抑制酸腐病,但柠檬在10℃中贮存时间过长,会引起生理伤 害。 ➢缩短贮藏期。 ➢收获后药剂浸果迄今尚无良法。目前最有效的农药双胍盐因致癌而被禁用。多菌灵、苯莱特、特克 多均无效。抑霉唑稍好。 Citrus Black Rot ❖黑腐病,又称“黑心病”,是一种较严重的贮藏病害。宽皮桔类及甜橙、柚、柠檬均可发生,以甜橙最少 被害。目前本病与酸腐病同为柑桔上最难治的贮运病害,特别是在温州蜜柑、碰柑上危害较重。其所致烂 果数在湖南可占贮藏烂果总数的30~60%,能否抑制或推迟此病的发生,成为左右温州蜜柑保鲜贮藏的成败 关键。 ❖症状 ➢主要危害宽皮桔类,如广东、福建的蕉柑、椪柑,渐江的温州蜜柑、黄岩蜜桔,早桔等。田间感染, 贮藏中后期发病。 ➢在果实上症状变化很大,可分4种类型: 蒂腐型:在蒂部出现圆形、褐色、软腐病斑,大小不一,轻者蒂部软腐,重者果轴部位腐烂长霉。 褐斑型:发生于蒂部外的其他部位,呈褐色至暗褐色,软腐,大小不一,不规则形,上生墨绿色 霉状物。此型在温州蜜柑上发生最多。 干疤型:发生于果皮,包括蒂部的任何部位,病斑褐色,圆形,直径1.5cm以下,革质,干腐状, 手指压而不破,病斑上极少见霉状物,多发生于失水较多的果实。 心腐型:果实外表无任何症状,而果实内部,特别是中心轴空隙处长有污白色至墨绿色绒毛状霉 (在甜橙上有时果皮稍呈暗色)。此型以椪柑发生最多。 ❖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中的柑桔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 ➢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通常不分枝,直或曲,1~7隔膜,褐色或榄褐色;分生孢子孔出,顶生,2~4个 串生,卵形、倒棍棒形、纺锤形或长椭圆形,褐色至榄褐色,甚至暗褐色,1~6横隔膜,0~5纵隔膜或 斜隔膜,分隔处缢缩,咀喙较短。 ➢在PDA上菌落初灰色,后榄褐色或黑色,有时具同心环纹。菌种转管后,产孢量大大减少,直至不 产生孢子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通常寄生性较弱。种内有的菌系可引起叶枯。 心发病规律 ≯初侵染菌源:病原菌在枯枝或烂果上腐生。 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到花或幼果上,在花的坏死柱头上或萼片内侧潜存,条件适宜时从蒂部或柱头 入侵,在果蒂或果顶内呈被抑侵染 ≯本病在贮藏期间,心腐型的无再侵染,蒂腐型与褐斑型的能否再侵染,尚不明确。 贮运期间靠接触传播,但基本上作用不大 心影响因素 ≯贮运期长发病多,只有当果实经过一段时间贮藏,生理衰退,抗病性降低时才大量发病。通常贮藏 三四周后才陆续“黑心”。 ≯果蒂脱落越多,病果越多。 此病与果实成熟度关系明显,在15~16℃下,成熟的黄果贮藏1~1.5月出现黑腐,黄绿色的半熟果贮 藏2~2.5月发生黑腐;而绿色的未成熟果实贮藏3~4月才发现有黑腐。因而适当提早采收可减轻危害。 ≯贮藏温度过低,果实受冷害,发病较多。冷害导致果实抗病性降低,比高温使病菌生长加速,更易 发病。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修剪枯枝、衰弱枝,减少果实受伤 ≯药剂防病。目前对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无高效农药,以铜制剂较为有效。波尔多液易诱发锈壁虱 危害。最好用80%敌菌丹600~800倍液防治 ≯采后处理。目前无高效农药。一般用200ppm2,4D浸果,可以延缓果实衰老,保持果蒂青绿,推迟 黑腐病的发生时间,但不能杀灭病菌,无治疗作用。特克多100pm+抑霉唑332ppm+2,4D20opm浸 果处理,除防治青、绿霉病外,还能抑制黑腐病发生。 Citrus Phytophthora Rot ◇柑桔疫病造成烂果通称ˆ褐腐病ˆ。宽皮桔类、甜橙、柚、柠檬均可被害。广东、广西、福建,浙江 江西,湖南、台湾均有发生,但以四川、湖南较为普遍。凡是秋季果实成熟期间,常阴雨绵绵,疫霉菌得 以侵染果实,引起大量落果,则贮运期继续传播危害。广东主要在柚子上发生。 心症状 冫苗期、成株期及结果期均可受害,分别造成死苗(苗疫病)、脚腐病(裙腐病)及褐腐病。 ≯在田间危害树干基部引致树皮腐烂,称“脚腐病”,主要危害地面上下10cm的根颈部。病斑中部腐烂, 黄褐色,常有酒糟味,边缘水渍状,潮湿时渗岀胶液,干燥时胶液凝于树皮表面。 冫果实受害,先发生于近地面果实,初为淡灰色圆斑,逐渐发暗,不凹陷,革质,有韧性,指压不破, 最终软腐后有刺鼻味。高温高湿时,病部生出稀疏白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心病原菌 ≯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多种疫霉引起。引起果腐的主要是柑桔褐腐疫霉(P, citriphthoro及烟草疫霉 寄生变种(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后者兼致脚腐 ≯柑桔褐腐疫霉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乳突明显,孢子囊顶生,侧生,间生或近合轴生,形状多样。 未发现有性孢子。此菌要求中温,最适温25~28℃。在我国已有多处报道使柑桔果腐。 ≯烟草疫霉寄生变种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囊多顶生,间生或简单合轴生,卵圆形或近球形 此菌为要求高温的疫霉,最适温30~3℃,还可危害番茄、茄子、韭菜、菠萝等作物。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株、病果、土壤及其它患病寄主。贮运期间为受侵染的果实。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壁孢子在土壤内、或以菌丝状态在病残组织或田间的病树上越冬 ≯结果期阴雨连绵,游动孢子随雨水溅到果上侵入危害。水源较多的柑桔园,灌溉水常起传播孢子的 作用。 ≯运输期间继续接触传病。由于病菌可侵入种皮,褐腐病果的种子往往带菌。 贮运期再侵染不多,因其传播需要水,不存在此条件。 心影响发病因素 雨水。结果期有较长的阴雨天,果腐加重。田间排水不良,地势低洼,土壤过湿,脚腐发生较重 偏施氮肥病重。 贮藏方式有影响,地窖贮藏比通风库贮藏病重 ◆防治措施:田间防治重要。 ≯必须采前防病。采前1个月内,喷施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次。对脚腐用敌克松效果较好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通常寄生性较弱。种内有的菌系可引起叶枯。 ❖发病规律 ➢初侵染菌源:病原菌在枯枝或烂果上腐生。 ➢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到花或幼果上,在花的坏死柱头上或萼片内侧潜存,条件适宜时从蒂部或柱头 入侵,在果蒂或果顶内呈被抑侵染。 ➢本病在贮藏期间,心腐型的无再侵染,蒂腐型与褐斑型的能否再侵染,尚不明确。 ➢贮运期间靠接触传播,但基本上作用不大。 ❖影响因素 ➢贮运期长发病多,只有当果实经过一段时间贮藏,生理衰退,抗病性降低时才大量发病。通常贮藏 三四周后才陆续“黑心”。 ➢果蒂脱落越多,病果越多。 ➢此病与果实成熟度关系明显,在15~16℃下,成熟的黄果贮藏1~1.5月出现黑腐,黄绿色的半熟果贮 藏2~2.5月发生黑腐;而绿色的未成熟果实贮藏3~4月才发现有黑腐。因而适当提早采收可减轻危害。 ➢贮藏温度过低,果实受冷害,发病较多。冷害导致果实抗病性降低,比高温使病菌生长加速,更易 发病。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修剪枯枝、衰弱枝,减少果实受伤。 ➢药剂防病。目前对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无高效农药,以铜制剂较为有效。波尔多液易诱发锈壁虱 危害。最好用80%敌菌丹600~800倍液防治。 ➢采后处理。目前无高效农药。一般用200ppm2,4-D浸果,可以延缓果实衰老,保持果蒂青绿,推迟 黑腐病的发生时间,但不能杀灭病菌,无治疗作用。特克多100ppm+抑霉唑332ppm+2,4-D200ppm浸 果处理,除防治青、绿霉病外,还能抑制黑腐病发生。 Citrus Phytophthora Rot ❖柑桔疫病造成烂果通称“褐腐病”。 宽皮桔类、甜橙、柚、柠檬均可被害。广东、广西、福建,浙江、 江西,湖南、台湾均有发生,但以四川、湖南较为普遍。凡是秋季果实成熟期间,常阴雨绵绵,疫霉菌得 以侵染果实,引起大量落果,则贮运期继续传播危害。广东主要在柚子上发生。 ❖症状 ➢苗期、成株期及结果期均可受害,分别造成死苗(苗疫病)、脚腐病(裙腐病)及褐腐病。 ➢在田间危害树干基部引致树皮腐烂,称“脚腐病”,主要危害地面上下10cm的根颈部。病斑中部腐烂, 黄褐色,常有酒糟味,边缘水渍状,潮湿时渗出胶液,干燥时胶液凝于树皮表面。 ➢果实受害,先发生于近地面果实,初为淡灰色圆斑,逐渐发暗,不凹陷,革质,有韧性,指压不破, 最终软腐后有刺鼻味。高温高湿时,病部生出稀疏白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病原菌 ➢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多种疫霉引起。引起果腐的主要是柑桔褐腐疫霉(P.citriphthora)及烟草疫霉 寄生变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parasitica),后者兼致脚腐。 ➢柑桔褐腐疫霉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乳突明显,孢子囊顶生,侧生,间生或近合轴生,形状多样。 未发现有性孢子。此菌要求中温,最适温25~28℃。在我国已有多处报道使柑桔果腐。 ➢烟草疫霉寄生变种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囊多顶生,间生或简单合轴生,卵圆形或近球形, 此菌为要求高温的疫霉,最适温30~33℃,还可危害番茄、茄子、韭菜、菠萝等作物。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病株、病果、土壤及其它患病寄主。贮运期间为受侵染的果实。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壁孢子在土壤内、或以菌丝状态在病残组织或田间的病树上越冬。 ➢结果期阴雨连绵,游动孢子随雨水溅到果上侵入危害。水源较多的柑桔园,灌溉水常起传播孢子的 作用。 ➢运输期间继续接触传病。由于病菌可侵入种皮,褐腐病果的种子往往带菌。 ➢贮运期再侵染不多,因其传播需要水,不存在此条件。 ❖影响发病因素 ➢ 雨水。结果期有较长的阴雨天,果腐加重。田间排水不良,地势低洼,土壤过湿,脚腐发生较重。 ➢ 偏施氮肥病重。 ➢ 贮藏方式有影响,地窖贮藏比通风库贮藏病重。 ❖防治措施:田间防治重要。 ➢必须采前防病。采前1个月内,喷施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2次。对脚腐用敌克松效果较好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采后药剂浸果,可结合多菌灵、特克多防治青绿霉病,但瑞毒霉尚未被各国批准作为柑桔采后防腐 剂使用。 ≯以48℃C温水或2%苏打水浸果2~4分钟(温度控制,当天新采的果不宜急于处理)。不提倡。 贮藏中,尤其初期,翻检剔除烂果。 ≯用抗病砧木、高接、涂白、热水消毒苗木等措施可控制柑桔脚腐发生。 Citrus stem-end rot ◆褐色蒂腐病,按危害部位有几种俗称,在田间危害枝干称“树脂病',危害叶片和果实称“沙皮病”,在贮 藏期危害果实称“褐色蒂腐病”、“穿心烂”。近20年来与焦腐病一起曾几次在浙江,湖南等省柑桔区严重发 生,都与冬季寒潮、植株遭受冻害密切相关。通常,田间危害轻重直接影响贮运期间烂果的多寡,幼龄树 尤其容易严重被害。 ◆症状 以甜橙类发生最多,温州蜜柑极少被害。主要出现于贮藏后期。 自蒂部开始发病,以果蒂为中心的圆斑,褐色,革质,指压不破 ≯病果内部腐烂较果皮速度快,致使病部边缘后期呈波纹状,色泽转深。剖视病果,可见白色菌丝体 沿果实中轴扩至内果皮,当病斑扩大至果皮的1/3~1/2时,果心已全部腐烂 病部表面,有时有白色菌丝体,并散生黑色小粒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若危害田间未成熟果实,甜橙与柚往往早期落果,而红桔则不易脱落。 ≯有时病菌侵染果实造成沙皮症状。病部可分布在果面任何部位,产生许多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 的小疤点,散生或密集,成片时形成疤块。通常危害限于表皮及其下数层细胞,损失不大,但影响美 观,降低商品价值 冫田间枝干被害常表现流胶或干枯,多发生于主干或主干的分叉处,以及经常暴露在阻、光下的西南 向枝干 ◆病原菌 果实上发现的为无性态: Phomopsis cytosporella 分生孢子器略呈扁球形至不规则形,有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甲型的卵形,无色,单胞,内含2个 油球;乙型的钩状,无色,单胞,不易发芽。 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7~35℃,最适温20℃左右。产生分生孢子器的适温近24C。卵形分生孢子 在含有柑桔叶片浸出液的水中可萌发,萌发最适温为15~25℃ 可危害宽皮桔、甜橙、柚、柠檬等。国外以柚最感病。 此菌亦有被抑侵染的特性,侵入蒂部和內果皮后,潜伏到果实成熟才发病。 ◆发病规律 通常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及死树皮上越冬,枯枝上的分孢器为初侵染源。贮运期间的病果, 来自田间已被病菌侵入的果实。 ≯病菌的寄生性不强,需要伤口或植株衰弱情况下才能入侵危害 ≯田间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再侵染频繁;贮运期间接触传染的机会很少,除非贮期过长,湿度过 大,否则难以产生分生孢子,故贮运期基本无再侵染。 ◆影响因素 ≯低温是诱发树脂病的主要因素,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容易随寒潮及早霜而发生。 果蒂干枯脱落、蒂部受伤及采收时果柄剪口是褐色蒂腐病菌的主要入侵处。 高温高湿有利发病,特别在贮运期间。展叶期及花瓣脱落后3个月的温湿度对发病程度影响较大,并 影响贮运过程中的病情 ≯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往往先是枝干被害,以后继续影响果实发病率。 ☆防治措施:主要控制田间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做好防寒工作;早春结合修剪,淸除病枝梢、枯枝等,集中烧毁,以减 少果园内的菌源 ≯对发病的柑桔树,春季彻底刮除病组织,并以1%硫酸铜,或50%多菌灵100倍液消毒保护伤口 ≯结合防治疮痂病、炭疽病,在结果初期或开花前,喷施50%托布津或多菌灵500~800倍液或80%敌菌 丹400~500倍液。 ≯采收时尽量减少伤口,采后剔除烂果并结合青绿霉病防治作防腐处理。 Citrus stem-end rot 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主要危害贮运期柑桔。成熟的果实采收后2~4周较易发病。果实腐烂的速度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采后药剂浸果,可结合多菌灵、特克多防治青绿霉病,但瑞毒霉尚未被各国批准作为柑桔采后防腐 剂使用。 ➢以48℃温水或2%苏打水浸果2~4分钟(温度控制,当天新采的果不宜急于处理)。不提倡。 ➢贮藏中,尤其初期,翻检剔除烂果。 ➢用抗病砧木、高接、涂白、热水消毒苗木等措施可控制柑桔脚腐发生。 Citrus Stem-end Rot ❖褐色蒂腐病,按危害部位有几种俗称,在田间危害枝干称“树脂病’,危害叶片和果实称“沙皮病”,在贮 藏期危害果实称“褐色蒂腐病”、“穿心烂”。近20年来与焦腐病一起曾几次在浙江,湖南等省柑桔区严重发 生,都与冬季寒潮、植株遭受冻害密切相关。通常,田间危害轻重直接影响贮运期间烂果的多寡,幼龄树 尤其容易严重被害。 ❖症状 ➢以甜橙类发生最多,温州蜜柑极少被害。主要出现于贮藏后期。 ➢自蒂部开始发病,以果蒂为中心的圆斑,褐色,革质,指压不破。 ➢病果内部腐烂较果皮速度快,致使病部边缘后期呈波纹状,色泽转深。剖视病果,可见白色菌丝体 沿果实中轴扩至内果皮,当病斑扩大至果皮的1/3~1/2时,果心已全部腐烂。 ➢病部表面,有时有白色菌丝体,并散生黑色小粒(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若危害田间未成熟果实,甜橙与柚往往早期落果,而红桔则不易脱落。 ➢有时病菌侵染果实造成沙皮症状。病部可分布在果面任何部位,产生许多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 的小疤点,散生或密集,成片时形成疤块。通常危害限于表皮及其下数层细胞,损失不大,但影响美 观,降低商品价值。 ➢田间枝干被害常表现流胶或干枯,多发生于主干或主干的分叉处,以及经常暴露在阻、光下的西南 向枝干。 ❖病原菌 ➢果实上发现的为无性态:Phomopsis cytosporella。 ➢分生孢子器略呈扁球形至不规则形,有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甲型的卵形,无色,单胞,内含2个 油球;乙型的钩状,无色,单胞,不易发芽。 ➢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7~35℃,最适温20℃左右。产生分生孢子器的适温近24℃。卵形分生孢子 在含有柑桔叶片浸出液的水中可萌发,萌发最适温为15~25℃。 ➢可危害宽皮桔、甜橙、柚、柠檬等。国外以柚最感病。 ➢此菌亦有被抑侵染的特性,侵入蒂部和内果皮后,潜伏到果实成熟才发病。 ❖发病规律 ➢通常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及死树皮上越冬,枯枝上的分孢器为初侵染源。贮运期间的病果, 来自田间已被病菌侵入的果实。 ➢病菌的寄生性不强,需要伤口或植株衰弱情况下才能入侵危害。 ➢田间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再侵染频繁;贮运期间接触传染的机会很少,除非贮期过长,湿度过 大,否则难以产生分生孢子,故贮运期基本无再侵染。 ❖影响因素 ➢低温是诱发树脂病的主要因素,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容易随寒潮及早霜而发生。 ➢果蒂干枯脱落、蒂部受伤及采收时果柄剪口是褐色蒂腐病菌的主要入侵处。 ➢高温高湿有利发病,特别在贮运期间。展叶期及花瓣脱落后3个月的温湿度对发病程度影响较大,并 影响贮运过程中的病情。 ➢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往往先是枝干被害,以后继续影响果实发病率。 ❖防治措施:主要控制田间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做好防寒工作;早春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梢、枯枝等,集中烧毁,以减 少果园内的菌源。 ➢对发病的柑桔树,春季彻底刮除病组织,并以1%硫酸铜,或50%多菌灵100倍液消毒保护伤口。 ➢结合防治疮痂病、炭疽病,在结果初期或开花前,喷施50%托布津或多菌灵500~800倍液或80%敌菌 丹400~500倍液。 ➢采收时尽量减少伤口,采后剔除烂果并结合青绿霉病防治作防腐处理。 Citrus Stem-end Rot ❖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主要危害贮运期柑桔。成熟的果实采收后2~4周较易发病。果实腐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