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主要采用读书报告与期中/期末论文的方式,尽可能灵活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 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和课堂发言20%,期末主想微电影10%,期中论文30%、期末论文占 40%。 五、参考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林涧:《华人的美国梦:美国华文文学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徐颖果:《美国华裔文学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阅读书目: 1.王彦彦、王为群:《族裔文化重建与文化策略:美国华族英文小说和华文小说的比较》,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2.刘葵兰、金惠经:《重划界线:亚美文学研究新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3.王亚丽:《边缘书写与文化认同一一论北美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写作》,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3年。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美国华人文学》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板块,目的在于从文学的视角,帮助选课学 生了解美国华人的发展史,华人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消弭文化认 知上的某些误区,尤其是对美国文化的误读。 主撰人:朱骅 审核人:杨德民刘现合 分管教学院长:冯延群 2018年11月10日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日标的支罐 讲投、小组讨论、观看视 1112 2 关国的铁路史 1.第一章第一节 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1112 中美冷战 2第三节 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小组讨论 3.13.3333.4 9
19 考试主要采用读书报告与期中/期末论文的方式,尽可能灵活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 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和课堂发言 20%,期末主题微电影 10%,期中论文 30%、期末论文占 40%。 五、参考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林涧:《华人的美国梦:美国华文文学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徐颖果:《美国华裔文学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阅读书目: 1. 王彦彦、王为群:《族裔文化重建与文化策略:美国华族英文小说和华文小说的比较》,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 2. 刘葵兰、金惠经:《重划界线:亚美文学研究新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年。 3. 王亚丽:《边缘书写与文化认同——论北美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写作》,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3 年。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美国华人文学》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板块,目的在于从文学的视角,帮助选课学 生了解美国华人的发展史,华人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消弭文化认 知上的某些误区,尤其是对美国文化的误读。 主撰人 :朱 骅 审核人:杨德民 刘现合 分管教学院长:冯延群 2018 年 11 月 10 日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度 1 美国《排华法案》 1.第一章第一节 2.第一章第二节 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1.1 1.2 2 美国的铁路史 1.第一章第一节 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1.1 1.2 3 中美冷战 1.第三章 2.第五章第三节 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小组讨论 3.1 3.3 3.3 3.4
中关贸易冲突上二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5152 7405148《英美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英美报刊选读(Selected Reading of English Publications) 课程编号:7405148 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课程负责人:孙勒 一、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广大 非英语专业学生熟悉了解英美主要刊物出版的各类新闻文章体裁,培养初步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Selected Reading of English Publicarions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all non-English majors.aiming to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all news articles from all major English publications and developing their basic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skils. 2.课程目标 2.1了解英美主流的刊物及其特色 22了解英美新闻文章的主要体裁及特点 2.3了解英文报刊文章的语言特点 24具备基本的外文新闻文章的阅读能力:发展基本文化认知能力,具各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及能力 2.5更好地沟通中外文化,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井 散学内容 学时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2.42.5 音 语言 采取设 酒法特征 酌情继嵌插入语 0
20 4 中美贸易冲突 1.第五章第一节 2.第五章第二节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5.1 5.2 7405148《英美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英美报刊选读(Selected Reading of English Publications) 课程编号:7405148 学分:2 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 32 课程负责人:孙勤 一、 课程简介(200 字左右)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广大 非英语专业学生熟悉了解英美主要刊物出版的各类新闻文章体裁,培养初步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Selected Reading of English Publications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all non-English majors, aiming to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all news articles from all major English publications and developing their basic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skills. 2. 课程目标 2.1 了解英美主流的刊物及其特色 2.2 了解英美新闻文章的主要体裁及特点 2.3 了解英文报刊文章的语言特点 2.4 具备基本的外文新闻文章的阅读能力;发展基本文化认知能力,具备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及能力 2.5 更好地沟通中外文化,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第一章 标题语言 2 认真阅读相关章节;完成阅读新闻报告 采取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教学方式 √ √ √ √ √ 第二章 语法特征 2 1. 灵活采用省略句式 2. 酌情镶嵌插入语 √ √ √ √ √
1用 词简洁具体 第三章词汇特色 2 可层出不 报通 文导读 新闻评论导读 实刊原文卫 各类主要报章新闻网站经典文章阅读分析 章分析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实行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三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由理论授课、课堂 动、分组研讨、自学、作业、阅读报告等方式构成。EOL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 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考试主要采用课程报告形式,学生应主动总结概括在本课程的各种收获,包括课堂聆听讨论、 课下资料阅读及周论文写作等,并应积极对本课程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 授及自学的内容,报告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及英语 综合运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本课程的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二部分构成,其权重分别为50%和50%。其中,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采用报告形式。 五、参考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散材: 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阅读书目: 英美主要新闻网站及出版刊物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英语 综合应用及理解能力而设,目标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跨文化意识及思维,可以开拓思维,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及提高素养
21 3. 句型松散,富有弹性 4. 巧用时态,不拘呼应 5. 前置定语,种类繁多 6. 注明出处,形式多样 第三章 词汇特色 2 1 用词简洁具体 2 借用人、物名称 3 新词语层出不穷 4 生造词新颖别致 5 缩略词屡见不鲜 6 时髦词过目难忘 √ √ √ 第四章 语篇形式 6 第一节 消息报道 第二节 特写文章 第三节新闻评论 √ √ √ √ √ 第五章 范文导读 6 1. 消息报道范文导读 2. 特写文章导读 3. 新闻评论导读 √ √ √ √ 第六章 英美报刊原版文 章分析 12 各类主要报章新闻网站经典文章阅读分析 √ √ √ √ √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实行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三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由理论授课、课堂互 动、分组研讨、自学、作业、阅读报告等方式构成。EOL 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 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考试主要采用课程报告形式,学生应主动总结概括在本课程的各种收获,包括课堂聆听讨论、 课下资料阅读及周论文写作等,并应积极对本课程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 授及自学的内容,报告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 及英语 综合运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本课程的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二部分构成,其权重分别为 50% 和 50%。其中,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采用报告形式。 五、参考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张健. 《英语报刊阅读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阅读书目: 英美主要新闻网站及出版刊物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英语 综合应用及理解能力而设,目标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跨文化意识及思维,可以开拓思维,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及提高素养
主撰人:孙勤 审核人:杨德民,刘现合 教学院长:冯延群 日期:2018年11月30日 7405149《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编号:7405149 学分:2 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马百亮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述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是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 系中的一门高级课程,它是面向英语具有较高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提高类课程。通过充 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立体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面授数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实践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体现汉英互译尤其是英汉翻译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 生了解中华文化和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初步习得英汉互译的理论知识,提高英语 应用技能和驾驭汉语母语的综合能力,掌握常见实用文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为顺利适应现代国 际化工作环境奠定知识基础。本课程不仅提供接触与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且激发学生课外自 主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学习策略的培训采用分散训练的方法,和平时的语言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在一起。 Theory and Practice ofEnglish Translation is an optional course aimed at undergraduates who do not major in languages,esp.English.By making full use of mo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centering on the students'practice,emphasizing practicability of translation,especiall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combining knowledge and interest,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to gain the 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theory to improve English appli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to master the common practical style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kills,to lay the intellectua foundation so at to adapt to the of the modern work environment
22 主撰人: 孙勤 审核人:杨德民,刘现合 教学院长:冯延群 日 期:2018 年 11 月 30 日 7405149《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编号:7405149 学分:2 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马百亮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述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是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 系中的一门高级课程,它是面向英语具有较高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提高类课程。通过充 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立体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实践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体现汉英互译尤其是英汉翻译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 生了解中华文化和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初步习得英汉互译的理论知识,提高英语 应用技能和驾驭汉语母语的综合能力,掌握常见实用文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为顺利适应现代国 际化工作环境奠定知识基础。本课程不仅提供接触与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且激发学生课外自 主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学习策略的培训采用分散训练的方法,和平时的语言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在一起。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is an optional course aimed at undergraduates who do not major in languages, esp. English. By making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centering on the students' practice, emphasizing practicability of translation, especiall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 combining knowledge and interest,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o gain the 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 theory, to improve English application skill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to master the common practical style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kills, to lay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 so at t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modern work environment
2.课程目标 ()专业目标 本课程的专业目标是:英汉翻译课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翻译能力,对于英语程度达到一定水平 的同学来说,也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的最佳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继续扩充 词汇量、表达用法和常用句式,同时更是了解中西文化及其差异,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 佳手段。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搜索信总的 能力,即所谓的“搜商”。翻译不仅仅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译者脚踏两种文化,建构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2)德育目标 本课题的德有目标是:作为2018年课程思政校级重点建设项目,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有 人为本,做到课程思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把思政工作全方位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把 思政工作有机渗入到翻译之技与道的讲授和翻译操练材料的选取。 2.1人文素养方面,由于翻译教学是一种基于文学阅读之上的文学再创作活动,通过选择适 当的翻译材料,既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让学生在翻译再创作的过程 中达到情感宜泄,使翻译教学在进行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实施着德育和育等教育功能。 22在世界观方面,由于翻译活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 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具备全球视野的同时强调国家意识,做到既不妄自尊大, 也不妄自菲薄。 23在人生观方面,通过选择有德有含量和德有导向的经典素材,让学生在翻译的学习中受 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治及道德规范的教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格塑造,接受道德熏陶,收获 内心成长,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2.4在性格塑造方面,由于翻译课是一门实践课,必须通过大量的操练才能真正提高翻译能 力,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完成大量的翻译,对他们来说,这是从来没有做过的,必须能够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这有助于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养成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一丝不荷的细心,攻坚克难 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恒心,专心致志的专心,虚心求教的虚心,以及认真负责的责任心。 2.6在个人修养方面,翻译过程中同学们会不断遇到困难,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 一种修炼,因为就像老师上课时反复告诚同学的那样,一个困难是否可以克服,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克服闲难的意愿是否足够强烈。翻译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一个词语有多种用法,必须要通 过上下文作出判断,必须克服我执,不能先入为主。 二、教学内容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 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 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3 2. 课程目标 (1) 专业目标 本课程的专业目标是:英汉翻译课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翻译能力,对于英语程度达到一定水平 的同学来说,也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的最佳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继续扩充 词汇量、表达用法和常用句式,同时更是了解中西文化及其差异,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 佳手段。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搜索信息的 能力,即所谓的“搜商”。翻译不仅仅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译者脚踏两种文化,建构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2)德育目标 本课题的德育目标是:作为 2018 年课程思政校级重点建设项目,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育 人为本,做到课程思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把思政工作全方位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把 思政工作有机渗入到翻译之技与道的讲授和翻译操练材料的选取。 2.1 人文素养方面,由于翻译教学是一种基于文学阅读之上的文学再创作活动, 通过选择适 当的翻译材料, 既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又能让学生在翻译再创作的过程 中达到情感宣泄, 使翻译教学在进行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实施着德育和美育等教育功能。 2.2 在世界观方面,由于翻译活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 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具备全球视野的同时强调国家意识,做到既不妄自尊大, 也不妄自菲薄。 2.3 在人生观方面,通过选择有德育含量和德育导向的经典素材,让学生在翻译的学习中受 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格塑造,接受道德熏陶,收获 内心成长, 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2.4 在性格塑造方面,由于翻译课是一门实践课,必须通过大量的操练才能真正提高翻译能 力,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完成大量的翻译,对他们来说,这是从来没有做过的,必须能够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这有助于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养成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一丝不苟的细心,攻坚克难 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恒心,专心致志的专心,虚心求教的虚心,以及认真负责的责任心。 2.6 在个人修养方面,翻译过程中同学们会不断遇到困难,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 一种修炼,因为就像老师上课时反复告诫同学的那样,一个困难是否可以克服,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克服困难的意愿是否足够强烈。翻译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一个词语有多种用法,必须要通 过上下文作出判断,必须克服我执,不能先入为主。 二、教学内容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 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 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