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0全国各省市《马说》中考试题全解析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 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 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 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11分)21.(1)用鞭子打(2)买(3)它(的)(4)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 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 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 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1)唉!是真的没 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2)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 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 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05--2010 全国各省市《马说》中考试题全解析 资阳市 2010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三)(11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 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 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 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 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 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11 分)21.⑴用鞭子打 ⑵买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 分,每小题 0.5 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 分)2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 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 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 分,正确一处 1 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 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 分,除去“呜呼”,其余 4 个分句每句 1 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 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 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 7—10 题。(15 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 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 (2)执策而临之。临: (3)愿子还而视之。子: (4)去而顾之。顾 8.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 效应”的利或弊。(5分) 7.(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 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 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 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 效应”的利或弊。(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 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 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 分) 9.(3 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 分)联系“伯乐”、“马”(2 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 3 分) 2010 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三)(15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 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
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i):脱 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 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 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阐述,他们都希望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 (4分) 1.大庆市(09黑龙江省)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 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 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汘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i): 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 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 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 “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 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 展 开议论,岳 飞则通过 正反对比 阐述,他们都希望 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 用 。(4 分) 1. 大庆市(09 黑龙江省)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 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 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 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ll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2)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 的认识。(3分) 答 9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 ll(1)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2)等跑到百里之后才 奋力奔跑。 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 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 (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ll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 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 的认识。(3 分) 答: 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 项,在/项。C 项,的/助词。D 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 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 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 (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马说》,完成 11—13 题。(7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 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BDD 《马说》中考试题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 活谈谈看法。(4分) (二)(10分)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 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 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P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9、(1)有时(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1)通“披”,穿(2)所以(3)这 24、晋平公/与群臣/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 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BDD 《马说》中考试题一 2006 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三、 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9—26 题。 (一)(12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 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 活谈谈看法。(4 分) (二)(10 分)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 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 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 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4、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