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石榴的故事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娇艳、栽种、晶莹、闻名、饱满、素有、流传、关于、甜美、贪 婪、大发脾气、不慌不忙、纳闷儿”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娇艳、栽种、晶莹、闻名、饱满、素有、流传、关于、甜美、贪婪、 大发脾气、不慌不忙、纳闷儿”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娇艳;鲜艳、娇气。娇艳的花朵 ◆校园里娇艳的花朵竞相开放 2.栽种;栽培、栽植。栽种果树,栽种农作物。 ◆他们在校园里栽种果树。 3.晶莹:晶亮,光亮而透明。晶莹透亮,晶莹发亮,晶莹的露水,晶莹如玉。 ◆这些冰晶,晶莹如玉 4.闻名;有名、著名。闻名中外,闻名世界
1 第十四课 石榴的故事 第一课时 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娇艳、栽种、晶莹、闻名、饱满、素有、流传、关于、甜美、贪 婪、大发脾气、不慌不忙、纳闷儿”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娇艳、栽种、晶莹、闻名、饱满、素有、流传、关于、甜美、贪婪、 大发脾气、不慌不忙、纳闷儿”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娇艳;鲜艳、娇气。娇艳的花朵。 ◆校园里娇艳的花朵竞相开放。 2.栽种;栽培、栽植。栽种果树,栽种农作物。 ◆他们在校园里栽种果树。 3.晶莹;晶亮,光亮而透明。晶莹透亮,晶莹发亮,晶莹的露水,晶莹如玉。 ◆这些冰晶,晶莹如玉。 4.闻名;有名、著名。闻名中外,闻名世界
◆新疆的水果闻名中外 5.饱满:充足,常指粮食或水果颗粒充足。颗粒饱满,麦粒饱满,籽粒饱满 ◆看起来,他的精神饱满 6.素有:“素”有“向来”的意思,“素有”的意思“向来就有”,常和“美称”搭配使用。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7.流传;宣传、传送。广泛流传,流传很久 这个故事流传很久了 关于/对于:“对于”侧重于与动作有关的对象:“关于”侧重于与动作有关的人、事物 的范围。 ◆对于你们的批评,我会接受的。 关于选谁?我还不清楚 9.甜美;甜蜜、甜言蜜语。甜美的声音,笑容甜美。 ◆你看,孩子们笑得多甜美呀! 10.贪婪;贪心。贪婪的人,过于贪婪。 ◆他这人真贪婪 11.大发脾气:大发雷霆 ◆听了我的话,他大发脾气。 12.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慢条斯理 父母不慌不忙地做着手里地活儿 纳闷儿;指心里不清楚而发闷。感到纳闷儿 ◆他的话真让人纳闷儿。/他态度转变太快,真让人纳闷儿。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0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大发脾气 不慌不忙 儿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2 ◆新疆的水果闻名中外。 5.饱满;充足,常指粮食或水果颗粒充足。颗粒饱满,麦粒饱满,籽粒饱满。 ◆看起来,他的精神饱满。 6.素有;“素”有“向来”的意思,“素有”的意思“向来就有”,常和“美称”搭配使用。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7. 流传;宣传、传送。广泛流传,流传很久 ◆这个故事流传很久了。 8. 关于/对于:“对于”侧重于与动作有关的对象; “关于”侧重于与动作有关的人、事物 的范围。 ◆对于你们的批评,我会接受的。 关于选谁?我还不清楚。 9. 甜美;甜蜜、甜言蜜语。甜美的声音,笑容甜美。 ◆你看,孩子们笑得多甜美呀! 10. 贪婪;贪心。贪婪的人,过于贪婪。 ◆他这人真贪婪。 11. 大发脾气:大发雷霆。 ◆听了我的话,他大发脾气。 12.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慢条斯理。 ◆父母不慌不忙地做着手里地活儿。 13. 纳闷儿;指心里不清楚而发闷。感到纳闷儿 ◆他的话真让人纳闷儿。/他态度转变太快,真让人纳闷儿。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 30 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大发脾气 不慌不忙 纳闷儿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 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维吾尔人为什么喜欢石榴? 2.新骚的石榴主要产自什么地方?哪里的石榴最有名? 3国王到果园想干什么? 4.国王为什么对农夫大发脾气?
3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 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维吾尔人为什么喜欢石榴? 2.新疆的石榴主要产自什么地方?哪里的石榴最有名? 3.国王到果园想干什么? 4.国王为什么对农夫大发脾气?
5.面对国王的质问,农夫是怎么回答的? 6国王为什么领着人回宫去了? 串讲课文 (第1自然段)维吾尔人喜欢石榴。 (第2自然段)产地。 (第3~5自然段)石榴传说 第6自然段)石榴用于人名。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板书设计:、读课文 、回谷问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虽然……但……;……然而”等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4 5.面对国王的质问,农夫是怎么回答的? 6.国王为什么领着人回宫去了? 串讲课文 (第 1 自然段)维吾尔人喜欢石榴。 (第 2 自然段)产地。 (第 3~5 自然段)石榴传说。 (第 6 自然段)石榴用于人名。 课堂小结: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板书设计:一、读课文; 二、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虽然……但……;……然而”等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石榴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以……而闻名”:的意思为凭某物某事而出名。 1)库尔勒的香梨以果肉厚、皮薄、汁甜而闻名 2)吐鲁番以葡萄而闻名 2.由此可见:表示从前面的陈述可以得出结论。 1)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爱书的小孩子。 2)由此可见,他很爱学习 归纳课文的结构 1.归纳课文的结构 维吾尔人喜欢石榴一一产地——石榴传说——石榴用于人名 2这篇课文讲述了石榴是维吾尔族人民喜欢的一种水果。关于石榴还流传誉一个传说呢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总结了课文,讲解了重点句型 板书设计:课文总结 重点句型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句型和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 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5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以……而闻名”:的意思为凭某物某事而出名。 1)库尔勒的香梨以果肉厚、皮薄、汁甜而闻名。 2)吐鲁番以葡萄而闻名。 2. 由此可见:表示从前面的陈述可以得出结论。 1)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爱书的小孩子。 2)由此可见,他很爱学习。 归纳课文的结构 1.归纳课文的结构 维吾尔人喜欢石榴——产地——石榴传说——石榴用于人名。 2.这篇课文讲述了石榴是维吾尔族人民喜欢的一种水果。关于石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呢!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总结了课文,讲解了重点句型。 板书设计: 课文总结 重点句型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句型和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后练习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