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热 (FEVER) 概念(conception): 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6
6 第一节 发热 (FEVER) 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概念(conception):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相对恒定:T:3637℃。口温:36.337.2℃;肛温: 36.537.7℃;腋下:3637℃; ·腋温<口温0.20.4℃;肛温>口温0.30.5℃。 ·发热时,口温>37.3℃; 肛温>37.6℃;昼夜波 动>1℃ 7
7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 相对恒定: T:36~37℃。口温:36.3~37.2℃;肛温 : 36.5~37.7℃ ;腋下: 36~37℃; • 腋温< 口温0.2~0.4℃ ;肛温 > 口温0.3~0.5℃ 。 • 发热时,口温 > 37.3℃; 肛温 > 37.6℃ ;昼夜波 动 >1℃
发热机制 I(pathogenesis of fever) ·各种原因所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一).致热源所致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8
8 发热机制(pathogenesis of fever) • 各种原因所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一). 致热源所致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包括 (1):各种微生物病源体及其产物: (2):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3):抗原、抗体复合物; (4):某些类固醇物质; (5):多糖体、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9
9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1):各种微生物病源体及其产物; (2):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3):抗原、抗体复合物; (4):某些类固醇物质; (5):多糖体、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包括
外源性致热源 (exogenous pyrogen) ·机制: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 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 起发热; 自身不能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 10
10 外源性致热源 (exogenous pyrogen) • 机制: 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 起发热; • 自身不能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