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检测(2006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旅程。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 来分享你收获的喜悦。请你看清题目并按要求答题。 说明: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听与说(共6分) 1.听录音两遍,完成下面两小题。(3分) (1)沪杭磁悬浮中间唯一的站将设在哪里?(1分) (2)沪杭磁悬浮将给嘉兴带来很大的变化,市长陈德荣是怎样描绘这样的变化的?(2分) 2.说话训练(3分) 母亲节这天,为了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你特地买来了鲜花。当妈妈进门时,你怎样向妈妈 表达呢?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3.将下列词语准确、规范、清楚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人声鼎沸 生意葱茏 4.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顺友,20年来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独行。他从不在 困难前j▲丧,那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对工作、对老百姓chi▲热的情感 5.从备选词语中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让人遐思,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一个远方在▲,多少 人愿意 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人类从古到今,总是不断用行动去抵达远方。 (呼唤呼喊舍弃抛弃)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闻一多先生做学问,足不下楼,是一位潜心治学的学者;对敌人斗争锋芒必露,揭穿他们的 无耻斓言,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 7.布封的《马》赞美了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在我国,很多成语中都有马,如龙马精神 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倚马可待、塞翁失马等。除这些外,请再写出三个带有“马”字的赞美性 的成语。(2分) 8.古诗文积累。(6分) 寒光照铁衣 (2)未至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③3)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描写出水急舟横的两句诗是 (4)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人才的两句诗是 七年级(下)期未检测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4页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 4 页 嘉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检测(2006.6)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旅程。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 来分享你收获的喜悦。请你看清题目并按要求答题。 说明:本试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听与说(共 6 分) 1.听录音两遍,完成下面两小题。(3 分) ⑴沪杭磁悬浮中间唯一的站将设在哪里?(1 分) ⑵沪杭磁悬浮将给嘉兴带来很大的变化,市长陈德荣是怎样描绘这样的变化的?(2 分) 2.说话训练(3 分) 母亲节这天,为了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你特地买来了鲜花。当妈妈进门时,你怎样向妈妈 表达呢? 二、积累与运用(20 分) 3.将下列词语准确、规范、清楚地抄写在方格内。(2 分) 人声鼎沸 生意葱茏 4.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 分) 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顺友,20 年来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独行。他从不在 困难前 jǔ ▲ 丧,那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对工作、对老百姓 chì ▲ 热的情感。 5.从备选词语中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 分) 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让人遐思,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一个远方在 ▲ ,多少 人愿意 ▲ 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人类从古到今,总是不断用行动去抵达远方。 (呼唤 呼喊 舍弃 抛弃)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 分) 闻一多先生做学问,足不下楼,是一位潜心治学的学者;对敌人斗争锋芒必露,揭穿他们的 无耻斓言,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 7.布封的《马》赞美了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在我国,很多成语中都有马,如龙马精神、 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倚马可待、塞翁失马等。除这些外,请再写出三个带有“马”字的赞美性 的成语。(2 分) 8.古诗文积累。(6 分) ⑴ ▲ ,寒光照铁衣。 ⑵未至, ▲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描写出水急舟横的两句诗是 ▲ , ▲ 。 ⑷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人才的两句诗是 ▲ , ▲
9.根据语境,参照画浪线句子接上文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众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羡的旋律,一秧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我们应以 宽容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的多样发展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2分) 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疾,需要高额的治疗费。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他们 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成“春天已经来了,可 他看不到”。结果第二天募得的款子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 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裏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 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毎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亨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1.“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居然”一词用和 不用有什么区别?(2分) 12.结束句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2分) 13.“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并说说理由 (3分) 14.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3分)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4页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 共 4 页 9.根据语境,参照画浪线句子接上文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2 分)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 我们应以 宽容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的多样发展。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2 分) 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疾,需要高额的治疗费。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他们 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成“春天已经来了,可 他看不到”。结果第二天募得的款子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三、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10 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 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 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1.“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居然”一词用和 不用有什么区别?(2 分) 12.结束句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2 分) 13.“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并说说理由。 (3 分) 14.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3 分)
(二)父子之间的怯意(12分) ①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 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 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个。他 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 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④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 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 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⑤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 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 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 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房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 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 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 住。” ⑥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 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 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 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⑦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 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 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 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如看庙差不多 ⑧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 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选自《现代语文》作者韩羽,略有改动) 15.除“唱戏”和“看庙”两件事外,还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2分) 16.第⑤段中,为什么父亲总是要照例说“使劲儿看,好好记住”呢?(2分 17.第⑥段结尾处作者写道:“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写下来。(字数在150字以内)(3分) 七年级(下)期未检测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4页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 4 页 (二)父子之间的怯意(12 分) ①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 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 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 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 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④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 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 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⑤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 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 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 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房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 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 “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 住。” ⑥我 12 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 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 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 10 公里开外看 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 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⑦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 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 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 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如看庙差不多。” ⑧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 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选自《现代语文》作者韩羽,略有改动) 15.除“唱戏”和“看庙”两件事外,还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2 分) 16.第⑤段中,为什么父亲总是要照例说“使劲儿看,好好记住”呢?(2 分) 17.第⑥段结尾处作者写道:“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写下来。(字数在 150 字以内)(3 分)
18.第⑧段中父亲“弯腰从地上捡烟头”这一件事可否删去呢?请说明理由。(2分) 19.本文题目是“父子之间的怯意”,那么,父对子、子对父的怯意各是什么呢?(3分) 四、文盲文阅读(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3分) (1)世隶耕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于舅家见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泯然众人矣 22.仲永的人生变化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3分) 23.你认为方仲永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有哪些不足呢?(2分) 五、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常常需要等待。被评为“浙江骄傲-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罗雪华为了 一个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病孩子的生命,5年来耗尽了所有的家产,却不曾放弃,这种等待 是爱;古代有个年轻人叫尾生,等一个女子前来,女子不来,而水猛涨,他抱着桥柱而死,这种 等待是诚信;老师等待着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种等待是期望……. 等待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怀。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七年级(下)期未检测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4页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 共 4 页 18.第⑧段中父亲“弯腰从地上捡烟头”这一件事可否删去呢?请说明理由。(2 分) 19.本文题目是“父子之间的怯意”,那么,父对子、子对父的怯意各是什么呢?(3 分) 四、文言文阅读(12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3 分) ⑴世隶.耕 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⑶于.舅家见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 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泯然众人矣。 22.仲永的人生变化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3 分) 23.你认为方仲永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有哪些不足呢?(2 分) 五、作文(4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常常需要等待。被评为“浙江骄傲—05 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罗雪华为了 一个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病孩子的生命,5 年来耗尽了所有的家产,却不曾放弃,这种等待 是爱;古代有个年轻人叫尾生,等一个女子前来,女子不来,而水猛涨,他抱着桥柱而死,这种 等待是诚信;老师等待着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种等待是期望…… 等待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怀。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嘉兴市七年级(下)语文参考答案 (06.6) 、听与说(共6分) (3分) (1)嘉兴(1分) (2)既能享有上海的外滩,又能享有杭州的西湖:既能享受上海的商业文明,又能享受杭州 的生态和文化熏陶。(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妈妈,今天是母亲节,这是送给您的鲜花,感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祝您节日 快乐!(有送鲜花且表达祝福的内容1分,点明是母亲节、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的1分,语言表 达通顺1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3.(2分)略 4.(2分)(沮,炽) 5.(2分)呼唤舍弃 6.(2分)必一毕,斓一谰(找出并改正给1分,找出而没有改对不给分) 7.(2分)马放南山、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天马行空、驷马难追、汗马功劳、车水马龙、青梅 竹马、秣马厉兵、一马平川、老马识途、马首是瞻、人欢马叫、快马加鞭、跃马扬鞭、千军万马、 人强马壮、人高马大、戎马倥傯、马不停蹄、老马嘶风等。(“走马观花”也可以,形容得意 快的心情:现表示匆匆看过。“单枪匹马”也可以有赞美之意) (注意,所写成语必须是赞美性的。写出1个给0.5分,2个给1分,3个给2分;成语如有错 别字,则这个成语不给分) 8.古诗文积累。(6分) (1)朔气传金柝(2)道渴而死(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2分)例:一个词语不能构成动人的诗篇,一种舞姿很难造就绚丽的舞蹈,一朵鲜花无法装 扮万紫千红的春天,一滴水很难汇成清澈的溪流等。(意思对1分,结构且修辞对1分) 10.(2分)第一天的募捐语比较生硬、直接,不能很好地打动路人:第二句结合现实,又很形象, 能感染人,更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意思对即可,只分析一个方面给1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1.(2分)“居然”有出人意料之意,表达了对高原农民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有着蓬勃生命力 的赞美。不用则语意平淡,不能有力地表达赞美之情。(2分 12.(2分)以静衬动(对比、衬托)衬托出人们沉浸在激情之中,显示了安塞腰鼓的强大的感 染力。(如答“点明天已是早晨,暗示着希望将会来临”也可给2分) 13.(3分)朗读时应该有力量,逐渐增强,速度逐渐加快,因为这样可以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 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力量。(朗读要求1分,原因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嘉兴市七年级(下)语文参考答案 (06.6) 一、听与说(共 6 分) 1.(3 分) (1)嘉兴(1 分) (2)既能享有上海的外滩,又能享有杭州的西湖;既能享受上海的商业文明,又能享受杭州 的生态和文化熏陶。(2 分,意思对即可) 2.(3 分)示例:妈妈,今天是母亲节,这是送给您的鲜花,感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祝您节日 快乐!(有送鲜花且表达祝福的内容 1 分,点明是母亲节、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的 1 分,语言表 达通顺 1 分) 二、积累与运用(20 分) 3.(2 分)略 4.(2 分)(沮,炽) 5.(2 分)呼唤 舍弃 6.(2 分)必—毕,斓—谰(找出并改正给 1 分,找出而没有改对不给分) 7.(2 分)马放南山、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天马行空、驷马难追、汗马功劳、车水马龙、青梅 竹马、秣马厉兵、一马平川、老马识途、马首是瞻、人欢马叫、快马加鞭、跃马扬鞭、千军万马、 人强马壮、人高马大、戎马倥傯、马不停蹄、老马嘶风等。(“走马观花”也可以,形容得意、愉 快的心情;现表示匆匆看过。“单枪匹马”也可以有赞美之意) (注意,所写成语必须是赞美性的。写出 1 个给 0.5 分,2 个给 1 分,3 个给 2 分;成语如有错 别字,则这个成语不给分) 8.古诗文积累。(6 分) (1)朔气传金柝(2)道渴而死(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 (2 分)例:一个词语不能构成动人的诗篇,一种舞姿很难造就绚丽的舞蹈,一朵鲜花无法装 扮万紫千红的春天,一滴水很难汇成清澈的溪流等。(意思对 1 分,结构且修辞对 1 分) 10.(2 分)第一天的募捐语比较生硬、直接,不能很好地打动路人;第二句结合现实,又很形象, 能感染人,更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意思对即可,只分析一个方面给 1 分) 三、现代文阅读(22 分) 11.(2 分)“居然”有出人意料之意,表达了对高原农民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有着蓬勃生命力 的赞美。不用则语意平淡,不能有力地表达赞美之情。(2 分) 12. (2 分)以静衬动(对比、衬托)衬托出人们沉浸在激情之中,显示了安塞腰鼓的强大的感 染力。(如答“点明天已是早晨,暗示着希望将会来临”也可给 2 分) 13.(3 分)朗读时应该有力量,逐渐增强,速度逐渐加快,因为这样可以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 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力量。(朗读要求 1 分,原因 2 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